APP下载

汉赋中的音乐

2016-11-30倪璐

戏剧之家 2016年22期
关键词:汉赋两汉礼乐

倪璐

【摘 要】汉代的音乐继承了先秦两周礼乐,同时也有自己的发展。汉赋中出现了不少和音乐有关的篇目,或是简单的乐器赋,或是复杂的音乐描述类的赋。从这些文本中我们看到,两汉对于音乐的观念已经从政教的约束中挣脱出来,开始发现音乐本身的艺术特色。随着两汉大一统国家的繁荣富强,音乐演奏的场合从贵族宫廷渐渐转向民间大众,中原音乐接纳西域音乐特色融合发展,这些都在汉赋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汉赋;音乐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81-01

汉赋是两汉比较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同时它对我们了解两汉时期的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赋不仅从文学角度描写音乐,同时还在文化生活中反映了两汉的乐论思想。

汉代的音乐一方面继承了先秦两周礼乐,同时也在大一统国家繁荣的文化中有自己的发展。《礼记·乐记》谈论音乐:“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怨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认为“乐”与“礼”、“政”相通。礼乐可以用来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核心。

我们从汉赋中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发展到两汉,这种礼教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汉赋中出现了不少和音乐有关的篇目,或是简单地乐器赋,或是复杂的音乐描述类的赋。从这些文本中我们看到,两汉对于音乐的观念已经从政教的约束中挣脱出来,开始发现音乐本身的艺术特色,甚至在音乐凭借的器物——乐器上也有了诸多关注的焦点。

随着两汉大一统国家的繁荣富强,音乐演奏的场合从贵族宫廷渐渐转向民间大众,中原音乐接纳西域音乐特色融合发展,体现了音乐与前代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汉乐府中有显示,同样在汉赋中也能一窥面貌。

费振刚先生辑录的《全汉赋》中,以乐器为赋名的有十篇之多,论及音乐演奏的有十五首左右。这些乐器大多以琴、萧,还有筝为主。从这些赋作的文本来看,赋作或从乐器本身,或从演奏效果等方面进行描写,使读者不仅能够直观了解汉代乐器的制作和功能,还能从文中进一步感受两汉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思想。

从汉赋中直观地就能够发现,除了中原的琴筝之外,很多西域乐器如横笛、角等渐渐成为中原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在两汉大一统的国家气象之下,国朝贵族高雅音乐也不断与民间音乐融合共生,人们对音乐的感官从政治性功能中解放出来,开始发掘它的娱乐性功能。自先秦至于两汉,古典音乐一直处于萌生和发展的阶段。西汉河西走廊的打通,纷繁复杂、绚丽多姿的西域音乐涌入中原,中西音乐文化艺术碰撞交融,使得两汉的音乐艺术迅速走向高峰。

枚乘的《七发》在汉赋以及汉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转折意义,它代表着自先秦以来音乐的政教观正式向娱乐观转变。《七发》极尽描述各种事物,各种夸张绚丽铺排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打动倾听者,使之动容。这种艺术表达的目的性和先秦的政教完全不同。汉代的音乐同样也是如此,尽管“礼乐”仍旧是社会主流,也已经不妨碍它开始将艺术欣赏的天平倾向“情”,既包括大众审美的感情,也饱含个人情感的抒情。

从《全汉赋》来看,现在遗留下来的和音乐有关的汉赋具有一定类型特征,朝廷宴饮中的音乐表演形式,往往是宫廷朝廷之音和民间音乐共同演奏;音乐乐器不仅有传统的中原弦乐,还有域外传入的各种管乐;音乐演奏的目的和意义也不仅仅是大舞、祭祀等庄重场合。这些变化是应当被注意到的。汉代在继承周秦天下时,有节制地吸取和摒弃他们的政治财富。如音乐就不再是单纯为表现“礼”而存在的工具。东周以来礼崩乐坏,朝廷对音乐的控制和使用逐渐打破原有的阶级界限,在两汉之际音乐更是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处处都有。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府大量收集民间的各种音乐,中原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西域胡乐在这种融洽的艺术氛围中传入,诸多音乐形式充实和丰富着两汉的音乐系统。

两汉繁荣丰富的音乐文化是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音乐从政治依附中脱离,渐渐成为了独立的娱乐性艺术。根据汉赋对音乐的描述,我们直观的看到两汉独特的音乐审美特征,它在周秦礼乐系统之下,具有了更多的情感审美和娱乐审美的特性。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蔡仲德.论两汉乐赋中的音乐美学思想[M].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2).

[5]费振刚等.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龚克昌.全汉赋评注(上中下)[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倪 璐,女,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汉赋两汉礼乐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鼎盛期|两汉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一篇汉赋一座城
汉赋对水象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