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目标的实现探究

2016-11-30张雯雯刘鹏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治课德育信息技术

张雯雯++刘鹏

思想政治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我们只顾着向书本要分数,所追求的三维目标是残缺的,是丢弃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的二维目标。这对于处在思想成长期的高中生来讲是非常危险的。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表现,浅谈信息技术是如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目标实现的。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践行“三贴近”

2002年,胡锦涛提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当代高中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如何选取贴近学生实际而又蕴含教育性的事例,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苦苦思索、不断钻研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实际既包括社会实际,也包括思想实际。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核心技术的优势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切入到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中的“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们抓住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实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闻背景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便捷和高效,既扩充了信息量、增强了科学性,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新闻评述的铺垫,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把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个问题。有效培养了孩子们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的情怀,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理论与实效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关键在于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理论与实效的结合,更能突出政治学科的德育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了解世界上的中国、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后,都能够从中受益,甚至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进一步加强。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一般而言,智育目标的实现相对较易,而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课程评价方面,评课教师也往往忽视这一点,或者认为此事确有难度,达不到德育目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知识内容讲得再透彻,没有情感的启迪和共鸣,都是败笔。思想上的巨人,不应是行动上的矮子。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结合。

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中关于人生价值观时,仅仅依靠教师去讲,或者介绍一些实例,是远不及信息技术的效力的。我们指导学生通过从网络上采集天津本土人物(祖籍河北)白芳礼老人的事迹,点击白芳礼老人网络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大胆流泪,大胆“忏悔”。学生们反思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原来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的拼搏”,并将“努力为祖国做贡献”,“要立足本职、认真学习”。学生们通过情真意切的“忏悔”,不仅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懂得了奉献是美德。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国际化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国际人,但是不懂政治、不关心政治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的人。我们将切实利用好信息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学科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归宿的转型,完成德育目标的实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课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