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头衔加身,农人永远是本心
2016-11-30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黄石市农业局蔬菜办梅再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黄石市农业局蔬菜办 梅再胜
再多头衔加身,农人永远是本心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黄石市农业局蔬菜办 梅再胜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导读:就在前不久,黄石市被列入科技部第七批获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到2020年,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建成集农业产业转型、高科技农业生产示范、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5年,黄石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仅阳新县新增蔬菜基地面积就高达667hm2。截至2015年,黄石市蔬菜总面积2.33万hm2,年总产量70万t,年总产值18亿元。8000多hm2集约化蔬菜生产特色明显,120家蔬菜生产合作组织蓬勃兴起,14个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蔬菜品牌成熟壮大,蔬菜产业已成为黄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下辖四区、一县级市、一县、一国家经济开发区,历来工业基础雄厚。而当下,生态农业正以绿色生态、健康休闲的特质,融进都市市民的生活圈,成为黄石市经济转型的新亮点。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最让他们魂牵梦绕的不是家乡的矿藏,而是绿色的田园、优美的生态,即使身份切换得再多,农人永远是本心。
是企业家,亦是有机蔬菜探险家
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的 “东角山”牌可谓是黄石市排得上名号的有机蔬菜品牌,2016年正逢公司创始人曹俊洪涉足生态农业的第10个年头。10年前,他曾在湖北房地产和大冶矿业中如鱼得水,成为当时业内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在外功成名就,财富傍身,但得到的越多反而越发让曹俊洪怀念家乡大冶市大箕铺镇东角山村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他有心投资家乡,回报父老乡亲,可具体入哪行却叫他犯了难。
2007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让政策“嗅觉”敏锐的曹俊洪迅速捕捉到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杀伐决断的他随后便一举投资6000万元,湖北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其过人的魄力下诞生。为了达到有机蔬菜严苛的认证及核验标准,公司大手笔地流转东角山整个山头及山脚253.33hm2土地,花费巨资治理并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经过为期3年有机蔬菜转换期,终于在2010年取得80hm2的有机蔬菜认证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
当下,鑫东有机蔬菜基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猪—沼—菜”生态产业模式下,无论是大棚中的黄瓜、番茄,还是露地种植的茄子、秋葵,植株生长健壮,硕果累累,丝毫不见病虫侵害的现象。在2011年席卷全国的有机蔬菜认证整顿风波中,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严谨的管理制度,鑫东公司“东角山”牌有机蔬菜仍旧获得OFDC有机认证,蔬菜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现如今的销售旺季,公司本部每天生产5000kg有机蔬菜,均价20元/kg。位于湖北黄石的劲牌酒业公司,全年订购“东角山”牌有机蔬菜作为职工食堂指定用菜;位于黄石、大冶、武昌、汉口的鑫东有机菜馆更是让吃货们排队等号进餐;配合生态旅游业的有机菜采摘项目、有机生态主题餐厅,东角山牌有机蔬菜推广渠道得以强力拓展,在武汉、黄石、大冶的知名度、美誉度日益高涨。目前公司筹备在武汉江夏区建大型冷链配送中心,准备进军武汉餐饮业,将梦想写到更高更远的天空。
鑫东生态有机馆
观光旅游园
是退伍兵,还是生态建设排头兵
从复员老兵,到家具企业老板,再到合作社理事长,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合伍的人生经历算得上是精彩纷呈。18岁入伍,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上士班长,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复员回乡后当过“东20”拖拉机驾驶员,做过乡制衣厂推销员,也当过小商店、小餐馆老板。26岁时,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将最初由12块石棉瓦建起的简陋加工厂打造成一流的大型家具联合企业。
刘合伍的家乡——八角亭村,在刘仁八镇20多个行政村中,一直是个穷村。离乡数十年,再回首自己已然身家过亿,而家乡依旧还是那么荒僻,儿时伙伴还是那么穷困。放眼家乡的山山水水,想着这些年来靠制售家具发家,制家具得砍树毁林,得“吃”资源、“吃”生态,觉着总得反过来为生态建设干点什么,为子孙留点什么,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抱着这样的想法,2008年刘合伍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带着多年积蓄只身回乡,于曾经人迹罕至的龙凤山和双港水库间,创办大冶毛铺富农原生态林牧专业合作社。
与其砍树毁林兴家业,不如植树造林惠子孙。在植树造林重建生态上,刘合伍诚心正意,村民的山地由合作社出资造林,并负责防火、防虫、防灾管理,收益全归村民自己,每年还给予50元/667m2经济补贴。迄今为止,合作社建设投入已达2.8亿元,共流转、租用农户土地和山场面积933.8hm2,改造了万亩荒山,平整了200hm2田块。主打“天然、生态、游乐”,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乡村旅游业、餐饮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贸业、户外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业以及电子商务等十大产业板块。
“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了,再补交。”这一服务宗旨完全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激发了2028户村民的入社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合作社吸纳农民固定工360余人,临时工和季节工1000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在推动农户致富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提倡惠民利民,自掏腰包改造村容村貌,完善村内基础设施,还开展民俗文化建设,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农场种植的油麦菜
本刊工作人员与石美莲交流
是女强人,也是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在大冶市金湖街道,石美莲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现年48岁的她是金湖街道港背村出了名的“女强人”和“女汉子”。一手执掌占地面积167hm2的大冶美莲农场,凭借敢闯敢做、勤奋专研的精神,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被大冶市农业局授予“港背村科技示范户”称号。
这一生倾心于农业,与爷爷的影响不无关系。石美莲的爷爷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在那个年代,可是当地颇为“稀罕”的“文化人”,指导全村乃至邻村的农业种植。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又跟着爷爷一起经营农资店,石美莲的农业知识储备日益丰富。时光恬淡,岁月静好,原本以为可以将这样的小日子一直过下去,可爷爷的去世让她不得不学会坚强,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农资店的运营,正是在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石美莲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愈发的自信起来,便渴望起农资店外更为广袤的天空。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石美莲从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中受到鼓舞,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后在金湖、金山店、刘仁八等乡镇流转土地167hm2,其中160hm2用于轮作水稻、油菜,剩下的7hm2主栽大棚番茄,现已成为全市知名的种植大户。农场的番茄口感上佳,极受农业经纪人的青睐,每每番茄还未成熟便被老顾客们预订一空。
“对自己,她很刻薄,一件旧衣服穿几年,但是,在农业机械方面,她一掷千金,实属‘女汉子’!”金湖街办农技中心主任章扬武如此评价石美莲。蔬菜事业不仅让石美莲收获了经济效益,更使她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在她的示范带头作用下,附近乡镇的农户群起效仿,纷纷成立合作社,推行机械化生产,让数千户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但是做一个梦容易,开辟出一方田园却很困难。岁月悠悠,经年之后又有多少人实现了梦想,身处田园之中?“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一草一木尚有本心,它们不会为了美人的折取、欣赏而刻意为之,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不受拘泥地享受生命的开场与谢幕。人若能如草木,守得本心,不因社会雕琢而违逆内心的本真,不为一个个社会头衔而束手缚脚,真真正正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农民也可以成为最为舒适的身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