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天书院:绵延千年的文化殿堂

2016-11-30文/图_王

河南电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宋真宗殿堂商丘

文/图_王 辉

应天书院:绵延千年的文化殿堂

文/图_王 辉

状元桥

出商丘古城向南,在碧波荡漾、烟柳环绕的城湖东南角,有一处三面环水、古朴典雅的幽静院落。关于这座院落,先让我们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来听一个故事——

公元1014年的一天,应天府(今商丘)全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原来,当时的北宋皇帝宋真宗率群臣去安徽亳州朝拜太清宫,途经应天府,让普通老百姓有了亲睹“天颜”的千载难逢机会。这天,百姓倾城而出,城外一座书院的学生也闻风而动,唯独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埋首苦读。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看皇帝,他回答:“将来再见他也不迟。”

这人,就是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改革家、军事家范仲淹;这书院,就是应天书院。

当我跨过状元桥,再次来到应天书院,站在庄严肃穆的崇圣殿外,徘徊于范文正公纪念堂前,回想着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不禁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应天书院何以能兴起于宋朝,成为传承千年的文化殿堂呢?

据史载,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936~947)时期的杨悫(音同雀),在睢阳聚徒讲学时创办的睢阳书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在杨悫学生戚同文的努力下,书院得以发展壮大,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

北宋政权建立后,宋真宗追念太祖赵匡胤自立为帝、应天顺时,遂于1006年,将赵匡胤发迹之处、曾担任归德军节度使的宋州(今商丘)改为应天府。此时,有应天府民曹诚,家境雄厚,藏书颇富,他出资300万,招募匠人,在戚同文“旧学之地,造书舍”,为屋150间,聚书1500卷,“博诞生徒,讲习甚盛”。由于得到了戚同文后人的大力支持,曹诚的复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大中祥符二年(1009),曹诚愿把学舍入官,并请戚同文的孙子戚舜宾主持学舍。应天府知府把这一请求上报朝廷,宋真宗大为赞赏,立即批准,并使端明殿学士盛度著文评记其事,前参知政事陈尧佐题写匾额,正式赐名为“应天府书院”,从此,书院取得了“官学”的地位。由于书院学子多为贫寒好学志士,学风刻苦严谨,加之书院名师荟萃,每逢开科取士,应天书院皆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正是此时,范仲淹开始了他与应天书院长达数年的人生交集。范仲淹是苏州人,年幼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到朱姓人家,继父迫他学商贾技艺,但他只喜读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也就是应天府书院挂牌两年后,23岁的范仲淹与继父家族脱离关系,在断绝家庭供给的情况下来到应天书院求学,开始了五年的苦读岁月。他“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继,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他终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任美食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过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怕吃不得苦。”

正是凭着这样坚定的毅力,大中祥府八年(1015),范仲淹考中进士,并终于见到了皇帝,实现了自己“将来再见他也不迟”的诺言。而范仲淹重返应天书院,已是十多年之后了。仁宗天圣四年(1026),范仲淹母亲病故,他在家居丧三年,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闻知范仲淹通晓经学,便邀请范仲淹主持书院,范仲淹慨然领命。为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深入宿舍,检查和责罚那些偷闲嗜睡的人。每当给学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着笔重点,使学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同时,范仲淹明确了匡扶“道统”的书院教育宗旨,确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书院学风转向“经世致用”,明确了学术、大师在书院中的位置。一时间,前来就读和专门向范仲淹问业的人,络绎不绝,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

范仲淹以“睢阳学案”独树一帜,上承儒道墨法,下启程朱理学,倡导了北宋文化复兴,影响深远。在范仲淹等大批政治家、文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应天书院与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四大书院中的其他三个书院都设于山林胜地,唯有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原则就在于它的文化积淀和悠久历史。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又将应天书院由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应天书院历经了辉煌后,在宋钦宗时毁于战乱。明弘治十五年(1502)黄河泛滥,府城淤积地下,应天书院随之被埋。明正德六年(1511)府城北迁,应天书院随之迁往城内。明朝嘉靖时,御史蔡瑷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沿用旧名。明万历七年(1579)宰相张居正下令拆毁天下书院,应天书院亦没能逃过此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府郑三俊于归德府学东侧重建“范文正公讲院”(古城中山东二街路北)。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但短暂辉煌后又被废止……

千余年来,由于战火、洪涝灾害等原因,应天书院屡遭破坏,原址已深埋于商丘古城的护城河底。然而,其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却一直没有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为了这座千年文化殿堂的复兴和繁荣而不断努力着。

大殿一角

(作者单位:商丘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宋真宗殿堂商丘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走进创作殿堂,体验变奏之美
“上海1934”闪耀首尔艺术殿堂
这些大要案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Barovier&Toso灯饰殿堂
王旦的气量
宋真宗年间曹玮筑“山外四寨”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