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辈子都做一三一团人
——记江苏省淮安市援疆干部曹将军二三事
2016-11-30刘英
□刘英
愿一辈子都做一三一团人
——记江苏省淮安市援疆干部曹将军二三事
□刘英
“因为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叫将军,从小就有当兵的梦,1997年,报名参军因为体检不合格没当成兵,没想到如今能到兵团工作也算圆了我的当兵梦。”5月24日,今年38岁、现任一三一团党委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援疆干部曹将军对笔者说。
2014年10月22日,曹将军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中,在妻儿的牵挂下,来到了一三一团,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历程。
初到一三一团的曹将军用惊奇的目光审视着这个团场,眼前的一切让他惊讶万分,和他以前通过书刊和网络对新疆的认识大不相同:整齐划一的农田,一排排挺拔的防风林,各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统一推广运用,民风淳朴的连队,无不让他对这个远在新疆的团场有了崭新的认识。
根据七师党委的任命,在一三一团期间,曹将军担任团场党委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科技、信息化建设、协调淮安经济开发区在团场实施的各项对口援疆项目对接。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未解决,他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身影已遍布团场的角角落落,他的足迹已踏遍团场农牧连队的沟沟坎坎。天山牧区留下了他调研、规划的身影,贫困职工家中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可以在援疆工作的三年中没有英雄壮举,但我决不能碌碌无为”。援疆两年来,他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2015年年初,随着团场人多地少、职工增收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三一团党委及时做出了发展设施农业,走少数人种田、多数人种棚的新模式,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多一季产出、多一季收获,为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5月24日,曹将军(图左一)看望十三连回族贫困职工李汉萍(图右二)的情景。
曹将军主动请缨,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争取援建资金1000万元,帮助团场在十七连建起了55座日光温室大棚,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见效,为团场职工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曹将军说,共产党员是什么,就是要做应该做的事。2015年5月,他在十三连走访时得知,连队回族女职工李汉萍的大儿子弱智,生活不能自理,家里虽然种了130亩地甜菜,但因遭受洪水冲击,造成8万余元的亏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当即拿出2000元钱交给李汉萍,让她补贴家用。并深入全团15个农牧连队对最困难的贫困户进行摸底,通过摸底,获悉全团还有19户贫困职工家庭与李汉萍家情况一样。便与江苏省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联系,争取到20万元生产帮扶启动资金,帮助20户贫困家庭脱贫。
在江苏省淮安市,曹将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温柔贤惠,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2014年,当组织将他选拔为援疆干部,征询他个人意见时,曹将军表示会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义无反顾来到偏远的新疆兵团团场工作。
舍弃了小家,曹将军把一三一团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为促进江苏淮安、一三一团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真正担当起友谊的“使者”,架起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友谊的“桥梁”,坚决不损周恩来家乡淮安人形象,他根据职工群众对教育、卫生的需求,争取援建资金75万元,帮助团中学建起了2个计算机教室、1个图书阅览室;帮助团医院与淮安市开发区徐杨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并给医院捐赠了32万元医疗设备。
2016年春节期间,曹将军回到了淮安老家,当他得知76岁的老岳父因不慎摔倒致使腰椎骨裂卧床已近一个月,禁不住埋怨妻子为什么不告诉他,当妻子含着泪说:老人怕影响他的工作不让告诉他,曹将军眼圈红了……
春节期间他尽心照顾老人,翻身、擦澡、喂饭……总想着在这段休假时间为家人多做些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又何尝不想尽孝床前,但是他做不到,在他的身后是家人以及无数淮安市人民期盼的目光,他只有把为一三一团职工多做事、办好事作为对亲人及家乡人民最好的汇报。
假期结束,曹将军毅然回到了一三一团,投入到陪同团场招商引资工作组到和田、贵阳、重庆登门拜访客商,积极为产业援疆、项目援疆发挥作用。
曹将军说:他非常珍惜在一三一团工作的每一天,在援疆的日子里他帮助职工群众解决过许多困难。同时,朴实的团场职工又使他深刻地理解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也更加坚定了他竭尽所能多为团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的决心,他说他愿一辈子都做一三一团人。□
栏目责编: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