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6-11-30冯楠
冯 楠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冯 楠
目的 评价疼痛控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构建一种新的疼痛控制策略。方法 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治疗骨折患者144例,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分别采用强化疼痛控制护理、常规疼痛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住院期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率、初次主动康复训练有效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77.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康复训练落实,提高康复效果。
疼痛控制 护理 创伤性骨折 术后康复
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骨折患者都有剧痛体验[1],也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是致骨折术后切口不愈合、康复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2]。骨折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可能与神经束受压迫与病理改变有关[3]。传统的骨折疼痛主要采用药物控制。近年来,早期康复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有助于骨折所致功能障碍恢复,而疼痛是康复训练未能得到落实的重要原因[4]。为此,我院骨科试构建一种新的疼痛控制策略,成效斐然,现报道如下。
1.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治疗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认知精神正常,可配合调查;③未合并其他类型可致疼痛的严重疾病,如胃溃疡、恶性肿瘤;④年龄>18岁。共入院患者144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64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3.1±10.4岁。四肢骨折86例,脊柱骨折31例,其他27例。内固定手术104例,置换手术40例(包括缺损修补术)。有内植物92例,开放性骨折35例,有骨折病史19例,受教育年限7.1±3.2年,留置导管80例,外固定83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选对象7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法、受教育年限、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包括术前疼痛教育、术后早期给予镇痛药物、术后体位管理等预防疼痛,药物阶梯镇痛,当VAS评分>3分且无法有效控制时才考虑药物控制。
1.2.2 观察组:(1)健康教育:术前即进行完整的疼痛宣教,告知疼痛的性质、可能发生情况、预防与治疗,传授深呼吸法等基本的疼痛控制方法,告知术后早期药物镇痛的必要性,告知镇痛的性质,镇痛并非无痛,疼痛是正常的症状[4]。(2)准确疼痛识别与评估指导镇痛:①在意识清醒时候,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②若为急性疼痛,疼痛难忍无法配合,采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③术后早期若出现精神障碍,或在术后因其他原因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采用危重患者评估工具(CCPOT),对于达到难以忍受的疼痛,首选寻找疼痛原因,同时积极采用药物镇痛。疼痛评估在术后3日内,每隔1小时评估1次,直至患者无无法耐受的疼痛。在评估疼痛严重程度时,还需要评估疼痛性质、原因、发作特点。(3)疼痛控制:①为减轻导管引流、长期卧床等导致的刺激痛,需最好体位管理,四肢骨折一般采用抬高患肢20°~30°,部分患者采用头高脚低卧位20°~30°与半坐卧位交替进行;②发生疼痛及时告知疼痛性质安抚患者,减轻患者恐惧[5];③创造舒适等病房环境,调试患者心情,控制消除噪音,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患者因疼痛烦躁的情绪;④控制疼痛的病因,肿胀、炎性刺激等是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需采用热敷等方法减轻术后水肿,配合抗炎、神经营养等方法治疗,减轻炎症水肿,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穴位按摩,在康复训练时发生疼痛,需考虑为康复不当造成的牵拉痛,需指导患者正确的开展康复训练[6];⑤做好患者活动管理,避免因导管牵拉、不当的体动导致疼痛;⑥规范治疗,除采用药物外,需要指导患者深呼吸、松弛肌肉、情绪转移镇痛,播放舒缓音乐减轻不适,使用药物镇痛时,需在麻醉、药师指导下用药,护士都经过非药物镇痛培训,指导患者非药物镇痛,务必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非药物镇痛方法、要点,也可采用足底涌泉穴按摩穴位按压等中医方法镇痛[7]。
1.3 观察指标 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住院期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率、初次主动康复训练有效维持时间。
1.4 疗效判定 康复效果评价:①优:无并发症、后遗症,功能基本恢复到术前状态;②良:无并发症、后遗症,轻微功能障碍,但不影响生活;③可:无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有明显的功能障碍,生活受影响,但基本可自理;④差:严重并发症、后遗症,有明显的功能障碍,生活需他人照料。
2.结果
2.1 康复训练开展情况 观察组主动康复训练开展时间、住院期间计划康复训练量完成比率、初次主动康复训练有效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开展情况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2.2 康复效果评价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对比(n,%)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折术后疼痛发生原因较复杂,与骨创伤、切口、深部水肿、炎症刺激、压痛、留置导管等有关,术后早期是急性疼痛的高发时期。部分患者可遗留慢性疼痛,多与慢性炎症有关。传统的骨科疼痛管理仍以阶梯镇痛为主,疼痛教育不到位。新的疼痛控制注重提高患者对疼痛认识水平、耐痛阈、非药物镇痛能力,给予更积极的非药物疼痛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开展时间更早、完成效果更好、维持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落实质量。疼痛控制一方面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提高耐痛阈, 进而提高锻炼依从性,另一方面疼痛本身与并发症护理密切相关,疼痛控制客观上减轻了水肿等病理改变,也为早期康复创造了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强化疼痛控制对护士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护士具有较好的思维评判能力。此外,疼痛控制本身与康复训练存在冲突,特别是在进行抗阻训练时,疼痛不可避免,需把握好尺度[8]。
1 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109-110.
2 张丽瑾,王户伟.中药热敷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7):282-283.
3 Roofthooft DW,Simons SH,Anand KJ,et al.Eight years later,are we still hurting newborn infants[J].Neonatelogy,2014,105(3):218-226.
4 洪兰,李佳.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30):241-243.
5 张明霞,彭小英,曹欢欢,等.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146-148.
6 何小秀,唐泽琴.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0):1566-1568.
7 周忠,汪阳,黄杰,等.不同疗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疼痛发生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2(3):125-127.
8 陈明光,曹晓侠,李引刚,等.关节假体置换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52-1053.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116033
10.3969/j.issn.1672-4860.2016.05.050
201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