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困境分析

2016-11-30陈天洁

绿色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伦理农村

陈天洁

(南京林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 南京 210037)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困境分析

陈天洁

(南京林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前沿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伦理困境。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放在外在环境保护和相应的设施建构上面,更要诉诸内心,培养村民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村民的生态伦理教育等,以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执行,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伦理;对策;农村

1引言

2007年,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第一次被列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战略层面;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生态环境建设也首次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这表明,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由于农村占地面积广、人口基数大,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小约翰·柯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在农业村庄的基础上”[1]。由此可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实际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随意性。不少农村地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伦理困境,加深了在农村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阻力。

2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伦理困境

2.1利己主义价值观盛行:城市污染产业转移至农村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产业发展过快,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不少城市都开始将产业转移到农村。表面上看,既缓解了城市资源紧张的危机,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副共赢的局面。但在实际操作阶段,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大多为重污染行业,如废旧车辆行业、废旧电器行业、化工厂等,将这些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农村,无疑是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表现。这些高污染的企业从城市转向农村后,大多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上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较低,企业又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成本来治理污染,造成了许多农村地区“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局面。

另一方面,各地乡镇府对城市污染转移农村的现象处于放任的状态。因为搞好了管辖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自己创造政绩。所以有些官员不惜付出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代价,对引进项目的门槛越降越低,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驻农村打开了方便之门。官员的这种利己主义价值观也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异化

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社会,那时候的中国就是由一个个古老的村落组成的,而村落又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因此,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家庭文化根深蒂固,是中华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伟大的圣贤孔子曾经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和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传统道德的基本内涵就是家族道德,而家庭伦理又是家族道德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当今的中国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打工,从而使得农村里滞留了大量留守的女性、老人和儿童,带来了村域内婚姻价值观念扭曲、传统孝道异变、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等伦理问题。

2.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生态主体的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农村环境污染却逐步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的状况却令人忧心忡忡。这主要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生态主体的生态意识薄弱所致。

一方面,某些地方官员的生态意识薄弱。一些干部甚至把环境保护看作是软指标,片面地去追求GDP增长,甚至会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对立面,如果致力于环境改善,会阻碍该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态意识普遍比较薄弱。面对一些污染型工业企业的利益诱惑,很多农民往往将环境保护意识抛在脑后。

3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伦理困境的成因

3.1社会转型时期农村面临严重的道德信仰危机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先进的工业化生产,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市场化经济之间的碰撞,引发了城乡之间多种思想、价值观的交融。农村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由于受城市价值观念的冲击开始产生了变化:村子里传统的淳朴乡风正在消失,邻居之间也不像从前那般和睦,经济利益的纠葛日渐增多,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面临坍塌。与此同时,新的道德体系又没能及时建立,因此,广大农村村民的价值取向缺少合理的规范,这导致了农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减弱,生活价值观趋利性变强,村民面临严重的道德信仰危机,原本在农村具有约束力的伦理道德链条产生断裂,从而引发农村伦理道德困境。

3.2农村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有40 多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很少。并且,这些法律法规的可造作性方面有待探究,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农村环境。此外,环保绩效考核制度、项目审批制度以及面向企业的环保税收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面向社会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督察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都不健全[2]。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只有将道德的自律性和法律的他律性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道德推进工作。

3.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利益相关者价值观念的冲突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甚嚣尘上,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人以外的世界是没有价值的。正是在这种极端价值观的影响下, 自然界被当成了人类可以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向自然界恶意索取和掠夺,长期以往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这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的价值观,。通过对原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传统价值观的变革, 一种摆脱人类发展困境的、新的价值观诞生,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

但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除了这种“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还夹杂了许多其他价值观,如自由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等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当地农民、开发商、当地官员,观念主导行为,这3种不同的利益主体本能的“自利”行为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遭遇的困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4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对策

4.1贯彻以人为本、遵循自然的原则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史怀泽曾经提出了“敬畏生命”的观点。此后,这一观点成为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以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伦理原则[4]。所谓尊重生命原则,是指在农村经济开发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发展经济,还要尊重农村开发过程中自然环境的“生命”,树立生态资源环境也有生命的道德身份。这教育人们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现有的生态资源持有一种尊重的态度,在开发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农村生态环境,尊重农村生态系统。事实证明对农村现有生态资源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己的尊重。

4.2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深层生态意识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生态自觉”意识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阻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是项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3]。首先,要充分发挥与大众联系密切的舆论工具,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倡导节能减排、积极推广绿色产业、推行低碳化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其次,向广大群众普及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知识、加强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益处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事件。最后,鼓励广大农民与当地官员一起积极投身到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培养民众生态文明道德的观念,使得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柯布.论生态文明形式[J].董慧,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1).

[2]王梅杰.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路径[J].黑河学刊,2013(10).

[3]刘海龙.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视野[J].云南社会科学,2012(3).

[4]阿尔贝特史怀泽. 敬畏生命[M]. 陈泽环,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Ethical Dilemma of China’s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hen Tianjie

(Instituteof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cutting-edge theory and practical issu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for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scienceand achieving the grand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Unfortunately,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facing a lot of current ethical dilemmas, bringing all sorts of obstacles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houldnot only be placed in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above, but also to resort to the heart.We should cultivate a correct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rs to develop good lifestyle, andstrengthen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and other villager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really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favor of improving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promo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thics;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6-04-13

作者简介:陈天洁(1992—),女,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166-03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伦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