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沙颖河湿地公园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2016-11-30唐涵涵崔亚东
唐涵涵,兰 伟,崔亚东
(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太和沙颖河湿地公园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唐涵涵,兰 伟,崔亚东
(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阐述了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资源现状, 以及沙颍河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在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中的积极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修复湿地的措施。
关键词:太和沙颍河; 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修复
1引言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2015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河道疏浚、植被恢复、圩堤造林、污水处理、生态移民、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态质量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 如何更好地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切实将安徽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人与自然融合、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典范,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的生态地理环境
太和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具有以温带向北亚热带简便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太和沙颍河流域常年平均降水量797.2 mm,平均相对湿度为56 %,地区年蒸发量1737.2 mm,随季节变化而不等,以夏季蒸发量最大,冬季最小,春季大于秋季。
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沙颍河及其堤坝内侧的洪泛平原,人工湿地主要由沙颍河老河道经筑坝拦截后形成的库塘以及沿河周边的入河沟渠、库塘等组成。湿地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规划区域北至耿楼水利枢纽工程,南到县城区南埠二桥,西以沙颍河虚堤路为边,东以椿婴大道为界,整个流域长度为13.5 km,包括万福沟308省道以下1.5 km、白杨沟最下游1 km,面积约为714 km2,是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河流、沟渠相互连通,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尤其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就构成了独特的生物群落。
3生物资源现状
根据调查,沙颍河湿地中,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1植物资源
经过对沙颍河周边植物进行调查,共记录有湿地植物10科42属82种。分布的优势科为:菊科6属13种,禾本科7属15种,豆科7属10种,唇形科5属8种,伞形科3属3种,毛茛科2属5科,蔷薇科2属8种,十字花科5属6种,莎草科3属5种,藜科2属6种。
3.2动物资源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鸛、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苍鹰、大天鹅等15种;有安徽省一二级保护动物60余种。公园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64种,其中兽纲3种,安徽省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鼬;鸟纲43种,主要以鹭为主;爬行纲5种,其中安徽省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眉锦蛇、棕黑锦蛇、滑鼠蛇、乌梢蛇、中国水蛇;两栖纲8种,鱼纲8种。
4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4.1湿地生态系统
太和县沙颍河湿地公园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具有典型的生态过渡区特点,尽管处于人口分布密集区域,但以湿地水禽和鱼类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仍较为丰富。同时,自然状况下,降雨径流能充分满足河流湿地生态需水需求。沙颍河护岸林的建设,使得沙颍河具有较为突出的人工恢复特征,形成了生物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的湿地特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典型性。
4.2湿地生物资源条件
近年来,太和县政府、林业局加强了沙颍河流域的河岸绿化和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形成了以杨树、槐树、椿树、桐树等为主的防护林带和以樱桃为主的经济林带。林下草本植被也较为丰富。沙颍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取得较好的成效,为了加快湿地恢复,为候鸟和珍稀水禽提供更广阔的栖息环境,在沙颍河核心区退耕还林50余hm2,整治河道退耕还湖,鱼类和鸟类资源越来越丰富,目前成为了很多迁徙鸟类和其它动物的休息场所。
4.3湿地可利用性评价
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源补给完善,流域两侧不存在排污严重的厂矿,这有利于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沙颍河枯水期一般为10月底至次年2月底,枯水期介于正常蓄水位与恶劣水位之间;丰水期一般为6月初至当年9月中旬,水位介于正常蓄水位与5年一遇排涝水位之间。而且新建的耿楼泄洪闸水利枢纽工程对沙颍河下游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沙颍河流域水位得到很好控制,在老母猪巷和黑茨河流域,开展了湿地保护和环境美化工程,提高了太和县城市品位,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5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典型的生态过渡区特点,湿地资源丰富,水生、湿生、沙生物种多样,湿地体系完备。2009年自建设以来,在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或草本进行植被恢复,初步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景观。为了进一步改善沙颍河湿地的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建议进一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5.1加强湿地水文研究与管理
水源是湿地的重要因素,水量和水质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由于受到上游部分企业排污的影响,加之来自于农田施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致使太和县沙颍河流域水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要发展长效的水文管理机制,一方向控制治理太和县境内向沙颍河直排污水的情况,另一方面,将通过湿地公园建设,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耿楼附近的水域进行有效治理,保证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需水量,调节好水资源配置,协调水循环,提高水质,改善沙颍河水环境质量,确保动植物生长良好,维护沙颍河流域生态安全。
5.2优化植物配置,制定动植物保护规划
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 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体现湿地景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种植水湿生植物。沙颍河湿地的水生植物种植建议采取沿岸列植和点植相结合的方式, 以体现湿地大范围景观的粗犷, 并能透出局部景观的精致。挺水植物种植主要有芦苇、芦荻、芦竹、黄菖蒲等,浮水植物有菱、莲等,沉水植物则由于清淤、航运之故导致湿地范围内的河道、池塘水体浑浊, 水体光照不足, 因此在整治与保护期间不宜引进沉水植物, 但在中后期, 可适当引入金鱼藻、水麦冬等沉水植物, 以便维持河道、池塘内的底泥稳定。
沙颍河湿地公园内水禽数量较多,针对沙颍河湿地公园内水禽受到威胁的现状,严格禁止各类捕杀鸟类的行为,同时对水体内的固体漂浮物定期进行打捞,提高水体环境质量。为了招引鸟类在湿地公园内繁衍生息,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在湿地公园保育区内设置鸟类投食点,改善鸟类的栖息环境。
5.3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规划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优先考虑满足生态安全框架的建立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保育所需要的土地规模与范围,来进行生态等级区划分,主要划分3个生态等级分区:一级生态保护区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阻止冲击湿地的陆地化进程,原则上在一级生态保护区范围内不新建建筑,禁止一切破坏区域内植被、土壤及水体的行为,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二级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根据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影响大小可适当开展以林业、生态农业等为主的绿色产业,区内采取限制性游览,并做好相关防火等安全工作。必要时可在游览区和保护区之间修建生态缓冲带。三级生态保护区以公园内部土地合理利用为目的,可开展游园、广场等建设,满足公园的基本服务功能,提供游客休憩、购物、娱乐等活动场所,相关建筑要符合公园内部原有景观的整体风格,使用环保材料等建筑材料。
5.4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由于湿地的概念在我国引入较晚,人们对湿地的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薄弱,甚至对湿地资源随意破坏,所以需要加大对湿地保护宣传与教育的普及力度、广度、深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及报刊等传播媒体,利用各类公共场所及展览馆、博物馆进行图片、标本、实物陈列展览,开展“国际湿地日”和“爱鸟周”等活动,对公民进行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公众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提高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国民意识,使保护湿地资源就是保护自己家园的意识,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张永泽,王烜.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综述[ J].生态学报,2001,21(2):309~314.
[2]鞠美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评估[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吕宪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崔丽娟,艾思龙.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及案例分析[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5]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 J]. 湿地科学, 2005,3( 4) : 298~301.
收稿日期:2016-04-23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AH201410371002);阜阳师范学院科技孵化基金(编号:2014KJFH02)
作者简介:唐涵涵(1992—),女,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学生。 通讯作者:崔亚东(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及生物多样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S71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