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态视域下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与保护研究①

2016-11-30崔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1期
关键词:德江县舞龙土家族

崔健

(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文化生态视域下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与保护研究①

崔健

(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在当今社会,民俗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迫切需要各地制定有针对的发展与保护策略。该文以文化生态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优势,从制度、物质、精神文化、商业发展等角度,就德江县“炸龙” 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保护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

文化生态视域 德江县 民族体育 炸龙

德江县隶属贵州省铜仁市,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炸龙”就是土家族的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据可靠资料记载,德江县土家族的舞龙民俗活动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主要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出现的,如,求雨、求富、求安康等。“炸龙”则是发迹于唐代的中期,由于某年异常干旱,土家族的先民们就按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故事和“舞龙”图腾文化,用竹编草扎“应龙”和“舞龙”,对天求雨不成,气愤的人们用火炮对准“应龙”和“舞龙”猛炸,始得雨下[1]。后来经过多年的演变,“炸龙”活动在20世纪初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尤为迅速,于2006年入选贵州省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接下来将从文化生态视域探讨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的有效发展与保护对策。

1 文化生态视域下德江县“炸龙”的发展优势

1.1 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全县范围内,当地群众对“炸龙”民俗体育运动具有很大的参与热情,很多民间组织都在自筹资金、自编自舞,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民俗体育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阻力,赋予了当地“炸龙”民俗体育活动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对于龙灯的制作,舞龙队伍的建设,民俗文化的培训,原本都需要很大的财政投入才能运行起来,但得益于当地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俗体育“炸龙”的组织和开展上,当地拥有良好的民俗体育文化氛围,人民群众参与、宣传和发展“炸龙”的自觉意识非常强,在每年的元宵节等节日期间,还能形成一种文化盛事,吸引国内外的很多游客,这无疑对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与保护会形成有效的促进。

1.2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德江县的民俗体育“炸龙”,包括了实物、信仰、心理、习俗、道德伦理、艺术等,对研究哲学、民族、宗教、民俗、天文、语言、声乐、舞蹈、神话等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2]。消灾祈福是“炸龙”的传统主流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炸龙”传统民俗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暴力美学、狂欢节”等新型文化元素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了“炸龙”民俗体育活动中来,扩大了“炸龙”的参与人口和整体影响力。此外,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的核心文化是“炸”,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喜庆、热闹等文化元素,同事也有冒险精神,能够很好地体现德江县土家族男儿的彪悍、粗犷和血性,这对“炸龙”未来的发展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1.3 有较好的发展环境

自2006年德江县的民俗体育项目“炸龙”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部门对“炸龙”的发展与保护都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制定了相应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的保护制度,从而为“炸龙”的保护与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3]。同时,德江县城已是铜仁地区第二大城镇,其他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中,德江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这对“炸龙”民俗旅游项目的发展也能形成有效促进。此外,德江县的“炸龙”经过国内大中媒体的多年宣传,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社会各界对 “炸龙”民俗体育文化的关注度在不断地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

2 文化生态视域下德江“炸龙”的保护策略

2.1 制度层面

对于德江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与保护,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组织引导职能。首先,德江县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民俗发展规划,形成制度性的规范。如,在文化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在土家族聚集的地方建立原生态的“炸龙”保护区,保护当地“炸龙”习俗的原始性,为其发展创设适应的环境。其次,当地政府要为“炸龙”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但同时也要避免不正当的行政干预, 要对当地基层“炸龙”组织进行保护,营造以社区为载体,适应“炸龙”民俗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氛围。最后,德江县政府要对“炸龙”民俗的发展与保护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给民俗文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炸龙”民俗艺术的传承人进行激励和保护,多组织开展“炸龙”艺术节等活动,夯实“炸龙”艺术的群众基础。

2.2 物质层面

德江民俗体育“炸龙”的发展与保护,需要德江县政府不断地增加经济投入,为 “炸龙”民俗艺术的发展与保护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每年要有固定的财力投入,用于民俗表演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炸龙”博物馆,培养“炸龙”演员,组织“炸龙”文化艺术节等。另一方面,当地的企业等社会力量和民间力量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炸龙”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来。如,“炸龙”的道具制作与购置,“炸龙”队伍的注册,民间“炸龙”协会的建设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投入,所以,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2.3 精神文化层面

德江县“炸龙”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保护,从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以,在制定发展与保护措施时,必须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参与“炸龙”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4]。尤其是在信息互联网时代,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交流与融合在不断地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地压缩,竞技体育的大发展形成了对民俗体育的“挤压”效应。因此,在保护和发展“炸龙”体育文化时,一定要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保护,努力维护、创造德江县土家族文化的外部环境,使民俗体育“炸龙”的精神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2.4 商业发展层面

要想让德江县的民俗体育“炸龙”得以长久的发展和保护,就必须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发展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增强社会各界参与“炸龙”保护的内在动力。首先,德江县要以“炸龙”为切入点,加强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专业的舞龙生产线、表演道具等,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的“炸龙”表演需求,还可以开拓区域外部市场,开拓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其次,德江县可以凭借“炸龙”在民俗体育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构筑以“舞龙炸龙”为契机的招商引资平台,组织一系列的经贸活动、文体活动,增强当地的“炸龙”创收能力[5]。最后,要把民俗体育“炸龙”的保护与当地民俗旅游的开发进行有效结合,重点设计打造“炸龙”这一民俗旅游品牌,带动吃、住、行、购等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开发相应的“炸龙”旅游纪念品,建设以“炸龙”为特色的旅游文化街等,这都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3 结语

综上所述,德江县民俗体育“炸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唯有结合其发展优势,在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更加科学地发展与保护措施,才能让“炸龙”民俗活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德江县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往,展现土家族民俗的魅力,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德江县的民族传统文化。

[1]尤勇.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21-24.

[2]朱娜.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商业推广的探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8):84-88.

[3]夏成龙.生态系统视角下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4(3):155-159.

[4]于贵和.土家族炸龙体育活动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140-141.

[5]张华影.文化生态视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变迁与应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3(6):140-143.

G80-05

A

2095-2813(2016)11(a)-017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176

①贵州省教育厅项目“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德江土家族民俗体育“炸龙”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6ZC132)。

崔健(1971—),男,土家族,贵州省沿河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德江县舞龙土家族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德江县岩溶区生活饮用水的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县域视角下德江高等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