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全运时代辽宁省大众体育发展现状探究①

2016-11-30梁青李丹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1期
关键词:全运体育设施全运会

梁青 李丹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后全运时代辽宁省大众体育发展现状探究①

梁青 李丹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群众体育公共设施、群众竞赛活动和群众体育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综述了后全运时代辽宁省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并从体育场馆设施、竞技体育仪式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培养和群众对大众体育的参与形式与热情等方面有针对有选择提出了如何提高大众体育质量的对策。

群众体育 辽宁省 发展现状 对策

全运会是我国国民关注度最高、后续效应最显著的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第十二届全运在辽宁省举办,对于促进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大众体育是收益最直接、最显著的项目之一。然而,随着全运会的结束,辽宁省大众体育则凸显出其本身的地域性特点,如何乘借全运的东风将辽宁省大众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辽宁省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与该论文相关的研究资料,检索2013年至今的相关文献,并且阅读专业书籍,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法

该论文根据研究需要走访并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拓展论文的研究思路。

1.2.3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所调查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群众体育基础设施现状

2.1.1 辽宁省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数量现状

据调查,目前辽宁省14个市都建设了一场三馆一中心,共安装健身器材11.3万件,城市社区健身路径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0%,建设的43个全民健身中心、96个体育公园、601个健身广场、15 709块健身场地都已经投入使用。

2.1.2 辽宁省群众体育设施分布现状

第十二届辽宁省全运会项目分别在辽宁省的不同市区举办,各举办地区增设重置与竞赛项目相应的场馆,因此,每个地区增设重置场馆不同,直接导致了辽宁省大众体育设施的分布不均匀。沈阳和大连包揽了大部分赛事,但其他城市赛事分布严重不均。

2.1.3 辽宁省群众体育设施利用与现状

公共体育设施在各省市分布不均衡,全运过后一些冷门项目场馆甚至自此空闲。大部分场馆利用率不高,欠缺深度管理,细节不够完善,服务不够亲民。

2.2 辽宁省群众体育组织机构现状

辽宁群众体育的组织机构主要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等。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在管理上基本都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网络和横向沟通体系的管理模式。

2.3 辽宁省社区体育组织进行现状

在时代的激流下,大量爱好体育的民间组织、个人纷纷涌现,在公共休闲场所组织健身操、广场舞、暴走团等益民活动。然而,由于其比例尚小,并且鱼龙混杂、目的不一,无法统一管理,无法对其专业实践指导知识进行资格认证。

部分社区已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区体育的进步,但这些指导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社区体育的倾向性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3 对策与建议

3.1 公共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合理收费

应当根据辽宁省人居分布的特点进行分布对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进行合理布局。此外,还应考虑大众需求与消费的承受能力方面,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给予经济补贴,尽量多开放公园、广场等场地,在居民社区配备健身器材、运动场馆等,并使得场地设施在满足群众身心健康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收费。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公立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也应适当向市民开放,但费用收取不宜过高。

3.2 全运效应下以竞技体育和仪式化赛事带动群众体育

据走访,十二届全运会带动辽宁省大众体育热情空前高涨,全运会作为体育仪式化的诱发因子,在心理上激发了辽宁省人民承办和参与比赛的骄傲感。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尽量组织一些赛事,在筹办和举行过程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爱上运动。

3.3 社区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协调其余大众健身需求的对接

群众能否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离不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正确指导,同时公共体育设施的操作、维护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人数比较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具备对大众体育锻炼进行社会指导的能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建立档案、联系方式,早日完善群众健身需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对接。

3.4 促使大众体育由传统自发性向组织性转变

而在十二届辽宁全运会后,大众体育的参与由传统的自愿自发性逐渐向有组织性转变,参与形式由小群体的参与形式向规模化形式发展。鉴于这种益国益民趋势的发展,政府和社会更应该通力协作规范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对居民大众体育的业余组织,提倡大家一起科学运动,互相监督,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更加全面的实现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的体育初衷。

4 结语

后全运时代,辽宁省增设了大众体育设施,但场地分布不均匀与收费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阻碍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居民运动热情和健身意识提高了,但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针对性,因此,该文建议公共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合理收费,并在全运效应下以竞技体育和仪式化赛事带动群众体育,同时社区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协调其与大众健身需求的对接,促使大众体育由传统自发性向组织性转变,介以推动辽宁省大众体育发展。

[1]刘大明.辽宁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会体育学,2015,5(24):158-159.

[2]杨文珍.社区室外健身蓄能娱乐系统的研发[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1):110-112.

[3]全运言论.十二运官方网站[EB/OL].[2012-06-28]http:// www.liaoning2013.com.cn/qyyl_new/.

[4]李振.全运会对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4):36-42.

[5]苏晓红.辽宁大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2):40-46.

G80

A

2095-2813(2016)11(a)-01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164

①辽宁省体育局课题,课题号:2015lntyzc-10。

猜你喜欢

全运体育设施全运会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绿色行,迎“全运”》
《绿色行,迎“全运”》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