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①
2016-11-30明君
明君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①
明君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而高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发展输送着大量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而人文精神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活的灵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指明灯,所以,高校在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人文体育精神教学,不断强化人文体育实践,对于高校体育学科办学水平的提高,对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学科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重要位置,所以不断强化人文体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重要挑战之一。
高校 人文体育 精神 实践 探讨 重要 方式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发展需求,也不适用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高校体育学科建设、教学应该以人文主义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实现充满人文精神的全面育人的教学,这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塑造一个完整人的主要方式。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体育对人类生物性改变的效果,即过于重视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们的体制,这种模式导致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理念单一,即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体育学科教学严重边缘化,同时在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力地发展体育硬件建设,忽视了体育软件的建设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完善的体育理念,不能养成对体育学科知识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开展体育运动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要改变这种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模式,要从生物体育转变到人文体育。该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下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的相关问题。
1 高校开展人文体育的必要性分析
该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在新时代发展下高校开展人文体育的必要性,第一,人文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我国高校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高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共同组成了新时代发展下高校素质教育,是学生更好地开展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得好,育心育人都离不开育体。而新时代发展下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主要由学校的制度、学校的校风、学校的文体硬件设施等组成,校园文化可以说是人文体育开展和践行的载体和基础,通过开展人文体育,可以有效的提升高校的校园文化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第二,人文体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体育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环境共同作用来完成。体育学科教学是完成体育人文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该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人文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人文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到启迪和启蒙,让学生掌握和理解体育学科的严谨性、规范性,从而获得个人情感的升华,最终实现自我感悟,将人文体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学生在此模式下展开学习,就可以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高效地获取体育文化知识,并将文化知识付诸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实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校园文化环境也是高校人文体育有效实践的主要渠道和基本保障,具有熏陶、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第三,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人文体育精神培养工作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体魄、健美的形体、健康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点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追求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注重学生人文教育的活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 我国高效人文体育实践的有效策略分析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体育精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为了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在实际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实现对学生人文体育精神的有效培养,笔者在自身教学经验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希望可以给广大同行业者在开展人文体育教学中提供经验和方法的借鉴。下面,我们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高效如何开展有效的人文体育教学。第一,注意更新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重视人文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着知识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等一系列问题,以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于笼统,流于形式,而针对体育教学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缺失的问题更是十分普遍。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学校领导和高校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的观念融入教学理念和实践之中,切实做到人文体育教学的有效落实。
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的错误。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不是要忽视“生物体育观”的科学性和理性实施。没有了身体健康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要在“生物体育观”的基础上,引入学生的人文精神内容,两者都要重视、两者都要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人文培养的真正意义,一定要注意避免矫枉过正的错误
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人文体育教学氛围。在开展高校人文体育教学活动时,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成效的提高,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得到舒缓,从而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一定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在教学训练活动的场馆里张贴与教学训练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是口号,悬挂体育名人的画报的方式在无形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也可以通过教学训练中体育名人轶事的穿插讲解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悟等等,这些方式均能够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下,只有不断深化和实践人文体育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的建设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高效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标准的专业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人文体育是一个内容较为广泛的复杂性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对高校办学水平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不断提升高校人文体育教学水平、办学质量。
[1]唐英.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张雪临,马晶,龚德胜.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5,26(5):27-29.
[5]欧阳柳青,沈建华,康昌发.论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现代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22-25.
G807
A
2095-2813(2016)11(a)-013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134
①明君(1969,7—),女,汉,黑龙江五常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