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用地地籍测绘
2016-11-30丁广臣沈阳铁路土地管理分局辽宁沈阳110032
丁广臣(沈阳铁路土地管理分局,辽宁 沈阳 110032)
浅谈铁路用地地籍测绘
丁广臣
(沈阳铁路土地管理分局,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本文对地籍测绘分工负责、技术依据及要求进行了阐述,对控制点布设、测绘铁路用地数字化图方案、铁路用地数字化图内容及表示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地籍测绘成果的管理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地籍测绘;用地图;控制测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造、站场改扩建、铁路6次大提速线路改线、铁路工程单位、设计院及学校和医院属地化移交等原因,铁路原有用地图纸发生很大变化,按照铁路总公司铁路用地图绘制及安保区平面图绘制的要求,为解决现有用地图不能满足铁路用地管理工作需要及与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数字化地籍图纸衔接问题,真正实现铁路部门“以图管地”方略,开展铁路用地地籍测绘工作很有必要。现就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步骤、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铁路用地地籍测绘分工负责
1 加强组织领导
铁路局成立以主管局长为组长各部门参与的铁路用地地籍测绘工作领导小组,便于工作中与相关站段相协调;铁路用地地籍测绘领导小组在铁路土地局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直属站、车务段、工务段、房产段、公安处配合日常工作。
2 铁路是一个联动机,动一发则动全身,应实行分工负责
(1)工务段负责提供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所需铁路设施设备要素数据(包括铁路桥、涵、道口、进出站信号机等里程数据及车站配线图)及线路安保区相关资料,并负责辖区内铁路线路测绘安全防护工作,与测绘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2)各直属站、车务段、公安处负责辖区内测绘配合工作,并与测绘单位签订安全协议。
(3)房产段负责提供铁路生产办公房屋及住宅产权归属及使用情况。
(4)土地分局负责向测绘单位提供土地基础资料,全程参与外业测绘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立健全管理台账、档案,负责测绘单位提交成果的初步验收。
(5)测绘公司负责签订测绘合同内的测绘事宜,并协助土地分局做好铁路用地界址线转绘工作。
3 明确地籍测绘范围,铁路区间线路用地、车站用地等运输生产用地
笔者认为最难管、易流失的土地当属于生活设施用地及独立宗地,因此,地籍测绘范围为在账所有铁路用地,包括运输生产用地、辅助生产用地、生活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
二、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技术依据与要求
1 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4)《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5)《铁路用地图绘制管理办法》(铁道部)。
2 技术要求
(1)坐标系统:铁路用地图的平面坐标系统原则上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980西安坐标系,3°带坐标。
(2)高程基准:铁路用地图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
(3)铁路用地图比例尺:车站1∶1000,铁路区间1∶2000,特殊地区可选用1∶500。
(4)计量单位:铁路用地图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
(5)铁路用地图精度指标: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采用缩编方法成图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6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三、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控制测量
1 GPS控制网的布设
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和测量建筑物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和点位保存的要求。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
2 GPS点的点位设置
(1)点位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和周围原有点位的连接,并有利于下一级控制的联测。
(2)点位基础应坚实牢固,易于长期保存和安全作业,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便于仪器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小于50m。
(5)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应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6)交通便利,便于作业。
3 GPS点和一级导线点的埋石要求
C、D、E级GPS控制点应埋设带有固定标志永久性标石,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标心制作统一标志。一级导线点一般埋设顶面20× 20cm,高0.6m的石桩或混凝土桩,在埋石困难的沥青或水泥地面时可打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
4 GPS的点名与编号
新设C、D、E级GPS点点名可取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当利用原有旧点时宜沿用旧点名。一级导线点不命名,按一定顺序新旧点统一编号。首先将各主要线路的控制点大排行依次编号,其他支线控制点依次续编。
四、测绘铁路用地数字化用地图
铁路用地数字化用地图绘制以铁路用地图图式为准,当不敷使用时按引用的国标图式和地籍测量图式进行补充。
1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推荐方案
由于目前铁路用地实行封闭制,列车运行速度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采用作业员上路测量危险性大,因此推荐采用收集铁路沿线各市县已有的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加上综合修补测及无人机航摄成图的方法来完成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成图范围为铁路用地界外20m。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原有地形图基准不变,克服了地形图因基准改变带来的变形问题,保持了地形图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又加强了其现势性,增加了土地用地面积量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无人机航摄作业灵活,受天气、季节、空管等制约因素小,不利之处在于由于飞机重量轻飞行姿态不易控制,像控点测量等外业工作量较大。
2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备选方案
航空摄影测量成图法:若地形图资料搜集方案不可行,则建议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或机载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成图方式进行地形图成图。航摄比例尺1∶5000左右,或影像分辨率在0.1m~0.2m,该方案能够保证地形图的现势性,成图精度较高,成图比例尺和基准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但存在受季节、空管、影像分辨率等不利因素制约的缺陷,不利于保证工程进度。此外激光雷达成图法对于点状地物识别性较差,对作业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不利于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3 铁路用地数字化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1)铁路用地图应当准确绘制相关地籍要素、必要的地形和数学要素,全面地反映铁路用地的权属状况、用途分类以及铁路线路、建(构)筑物等设施设备现状。
(2)铁路用地图的要素符号和注记按铁路用地图图式。
(3)铁路用地图上应标绘村以上各级行政境界线,并在铁路用地界线外的境界两侧注记相应的行政区划名称。
(4)铁路用地图上应注记与铁路用地相邻的单位和村镇名称。
(5)用地图上界址线和界址点按《国有土地使用证》确定的界址线和界址点转绘,未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按土地权属来源资料转绘。
(6)用地图上界址点外侧应注记界址点号,同时注记界址点支距及铁路线路里程,分子为垂直距离,分母为线路里程(例如K85+360.35),单位为米(m),保留两位小数。
(7)用地图上应反映地籍调查成果,铁路用地范围内的路外单位占地标注W及顺序编号;路内单位用地标注N及顺序编号;路内多经占地标注D及顺序编号;路内集体建占地标注T及顺序编号;路内外个人占地标注G及顺序编号,编号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并与铁路用地基础台账中编号相对应。
4 铁路用地数字化用地图分幅与编号
(1)数字化用地图分为车站用地图、区间用地图和独立地块用地图。
(2)数字化地图应展绘坐标方格网,每隔两个坐标方格网应注记坐标值。图纸两端应注记铁路线路里程、相邻宗地名称及铁路起点站、终点站方向。
(3)车站、区间铁路用地图应分线名、按线路里程增长方向分幅,并以此顺序编号。
五、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成果的管理
铁路用地地籍测绘成果应按线别分批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的电子版图纸交由测绘公司编辑、建立占用铁路用地基础台账,并打印带有界址点坐标成果表铁路用地图3份,用于办理土地登记使用;打印不带有界址点坐标成果表铁路用地图及占用铁路用地基础台账各2份,用于日常土地管理使用,同电子版数据光盘一并移交给铁路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要及时备份并存入电子计算机内,同时对地籍测绘成果及时归档。保持地籍测绘成果数据的计算机要实行专人管理,并做好计算机的保养维护工作,不要与网络连接,防止计算机病毒侵入,造成地籍测绘成果数据损坏,同时要做好测绘成果的保密工作,不得随意向任何单位及个人提供。
参考文献
[1]于冰.铁路用地地籍测绘与管理[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1(2):42-42.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