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发展对策①

2016-11-30张达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体育

张达成

(黑河学院体育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武术课程改革与发展对策①

张达成

(黑河学院体育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体育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间对话与交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作用重大。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文化遗产渐渐地被现代人遗忘在了角落,其传承面临困境。因此,该论文在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价值的基础上,以高校课程改革为平台,通过对当前高校武术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帮助高校有效建设传统武术文化环境,为社会输入更专业、更具影响力的武术文化传播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国际化传播。

武术 文化传承 高校武术专业改革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导致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竞争中也越加受到重视。受大国经济、政治实力崛起先后的影响,西方文化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也遭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体育也难以躲避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其文化底蕴更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求生智慧与生存态度,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然而,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仍是一个新的课题。

1 武术文化的特征与价值

1.1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作为术语不同于“武术”,源于文化学,侧重于“非技术成分”,注重对技术的文化底蕴、艺术审美及功能价值的解读与阐释,其视域基于“武术”更加广阔,其研究内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入了其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它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不失体育竞技的特质,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范畴。

1.1.1 中国本土性

武术文化的中国本土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征。武术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其崇尚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以及“武以德立”是武术文化渊源流长的根基。

1.1.2 时代性

武术文化既包括武术(技术)又包括武道、武德(人文精神),其中,武道、武德通常涉及时代的精神和造诣。在冷兵器时代,武术通常被人们当作自保、谋生的生存手段,而冷兵器之后,武术则多被用来欣赏和传承,其彰显的社会功能和使命会随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1.3 传承性

传承性是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从古至今,人们将每个时代精神的、物质的东西借助一定手段代代相传,积累下来,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武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经历每一代人的传承、发展,逐渐变得博大精深。并且该传承性又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继承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形成新成果。如,继陈氏太极拳之后形成的杨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无疑是传承者创新的产物。

1.2 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武术融汇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其技术套路和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体系是现代人健康体魄、塑造人格的重要依据。

(1)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本土意识和民族荣誉感。武术又称国术,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使现代人更深入体验民族文化,其融合美与力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古哲学的文化理念能够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荣誉感。

(2)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武术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其中“天”意指大自然,古人认为人与大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武以德立”着重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儒家提倡的“温、良、恭、谦、让”对于当前处于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环境的现代人而言,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因此,加强现代人对“天人合一”“武以德立”“温、良、恭、谦、让”的理解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新时期高校武术文化的境遇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机构,也将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然而,当前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环境堪忧,其主要问题包括如下。

(1)课程设置欠合理,武术技术与文化讲授相脱离;高校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于实践课,即对武术技术的训练,教师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动作的准确性和套路的完整性,并未涉及该武术套路的文化底蕴。学生仅依靠机械式的模仿、练习掌握动作要领,并不能真正达到武术所推崇的“神形合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专业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欠缺,教与研脱节;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部分专业教师自身文化底蕴欠缺,不能向学生准确诠释“武道”“武德”,使武术文化的传授失去了灵魂,其武学真谛偏离了轨道。此外,专业教师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对武术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对武术教学的发展少有建树。

3 高校武术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因素之一就是高校未能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传播创建一个有效的环境。因此,加强高校武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第一,设定合理的武术专业课程教学计划。首先,课程目标的设定除了要求对武术套路的动作准确度及完整性的掌握以外,还要强调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武术文化知识,包括武术的内涵、起源及历史,此外对该武术套路所蕴含文化知识要熟悉,如,其强调的“运动养生文化”;其次,选择部分诠释武术文化的材料作为教材,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对武术的“神形合一”;最后,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利用网络课程适当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相关理论的学习。

第二,提高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现阶段的武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武术教师不仅能向学生准确示范武术动作,而且也要能够从理论上对武术精神和文化底蕴进行诠释。武术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沉不变地照搬,而是应该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发展的进化过程。武术专业教师应不仅具备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培养优秀载体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将传播的武术文化内容最优化的能力。

第三,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优越感。当前大学生受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严重,对西方的体育竞技项目尤为热衷。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有意识地突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荣誉感,从而加强本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使命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综上所述,文化实力具有超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传导性,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补充,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际化传播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巩固和发展意义重大。武术文化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影响深远。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的武术文化意识培养,不仅提高了其个人文化素养,还将有助于武术文化的准确化诠释和专业化传播。

[1]王军,李信厚.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8-111.

[2]王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65.

[3]徐意坤.高校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探索[J].武术研究,2016(7).

[4]岳志荣.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5]张达成.试论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必然性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35,37.

G852

A

2095-2813(2016)11(a)-00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030

①张达成(1979,12—),男,汉,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