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科技人才分层次培养研究
2016-11-30田海燕
田海燕 ,杨 帅,喻 凯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天津 300203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科技人才分层次培养研究
田海燕 ,杨 帅,喻 凯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天津 300203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战略思想,同时结合天津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建设的需要,该文围绕天津市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的实施,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全链条管理服务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顺畅互动交流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新引擎的打造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动天津市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关键在人才,蕴藏在科技人才当中的创造力无比巨大。如何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人才链,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投身创新创业行动,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同时,推动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承担先行先试的作用,是当前科技人才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1.1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渐显现
近年来,天津市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多层次科技人才遴选与培养体系,利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在津聚集。截至2015年,天津市累计有19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37人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个团队获得国家创新群体,27人入选“万人计划”,各类科技人才的研究领域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等创新链的各个环节。
1.2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
由于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以及创新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决定了科技人才评价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天津市综合国家人才计划的评价机制和地方实际情况,正逐步建立以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和潜质为导向的人才遴选和评价体系。坚持分类评价、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出了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操作性和区分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尽可能降低评审的片面性和误差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
1.3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
围绕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成长,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加强科技计划中人才和项目的统筹,支持和帮助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素质;大力宣传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保证人才计划的可持续性;注重对科技创业人才的培养与服务,通过高端培训、融资辅导、技术对接、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为科技人才及所在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
2 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2.1需要局部先行先试前沿性政策
科技人才计划需要逐步营造适应各类科技人才成长的小环境,探索相关前沿性政策措施。如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如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顶尖科学家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保证其潜心研究、深入探索。通过科技人才计划对涉及面广、探索性强的政策措施进行试点。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股权、收益权或期权等奖励,激励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
2.2需要集成人才资源与区域需求
天津市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建设过程中,正面临着经济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经济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主体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及科技人才进一步直接服务产业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和明确。要以解决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将天津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力量与区域主流需求集成起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驱动,用好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激情,为科技、产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3 如何促进科技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3.1加强科技人才统筹协调与管理
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种科技人才资源,统筹中央、部门、地方和单位的创新资源,加强集成和有机衔接,调整优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技人才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分散、交叉和重复;三是加强对科技人才计划实施的绩效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3.2打破人才培养与评价制度藩篱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科技人才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二是扩大科研人员创新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科研管理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三是探索青年科技人员潜力发现、早期职业扶持、成长路径设计等管理措施、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启动资金、科研条件、团队支撑、民主环境和导师指导等多方位扶持与锻炼措施。
3.3搭建科技人才的互动交流平台
面向天津市创业型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化方向,积极推进多边、双边和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天津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的知识和技术优势,运用好科技人才资源及协同网络。以人才为核心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3.4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功能
发挥好科技人才在战略规划制定、技术方向凝练和创新决策中的支撑作用,为天津市“双区”建设的战略布局、规划制定、重大任务实施建言献策。围绕行业创新需求,开展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急需人才引进培养等咨询。加强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需求精准对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2]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15天津科技统计年鉴[OL],2016.
[3]齐昕,等.我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践及路径选择[J].科学管理研究,2013(15):151-155.
G4
A
1674-6708(2016)171-0010-01
该文是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保障研究》(15ZLZLZF00460)研究成果之一。
田海燕,工程师,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管理。杨帅,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喻凯,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