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6-11-30屈自德
屈自德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
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屈自德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
目前,随着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校园足球活动大潮的引领和推动下,高中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被注入了有目共睹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我们在践行体育课模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本校高中3个年级、69个教学班共322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全校选择田径项目的学生仅有124人,占全校总人数的3.84%,处在所有选项的最后。这种情况,给我们统筹安排和组织开展体育课模块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高中学生如此逃避原本很有趣味的田径教学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未能从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田径项目的特点和性质,未能正确处理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在田径项目教学中,不能摆脱诸多因素的束缚和制约,并且在教学时违背高中生身体发展规律、偏离高中生发展要求和心理需求。针对这些原因,我们研究了矫正的对策,具体阐述如下。
1 原因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制约
1.1教学模式
1.1.1 单一注入式教学 一节课、一个教学内容、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给予纠正,掌握动作技术情况给予评价,学生往往只有模仿、而没有创造。例如,跳远项目教学,一个教学班四五十个学生,就一块跳远场地,一节课按45min计算,准备部分和教师讲解示范用去十几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练习,而且每个学生最多练习2~3次下课时间就到了。看似完整的一节课,其实不要说给学生提供自我创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就连学生身体活动的基本量都不可能达到。久而久之,学生心中“单调、乏味、没兴趣”等逆反效应油然而生。
1.1.2 排列公式化教学 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公式化导入课堂。例如,耐久跑教学。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为分组变速跑(400m场地),练习一:直道加速跑——弯道慢跑(男生2圈,女生1圈);练习二:弯道大步节奏跑——直道慢跑(男生3圈,女生2圈)。第二节课教学内容为男生500m、1000m各一组,女生300m、800m各一组。第三节课测验考试:男生1000m,女生800m。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被动去接受,学生不但身体累,而且心也感到累。学生身心压力之大,给今后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个别学生遇此情况望而生畏,出现“逃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1.2对策与建议
1.2.1 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生随着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喜欢什么运动、如何去参与活动,对此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客观地讲,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田径项目教学活动,问题不在于田径项目本身,也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教,才能改变“除了跑还是跑,除了跳还是跳”的模式,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的效果肯定不同。例如,耐久跑教学,利用篮球带球跑、足球运球跑、地滚球跑、滚铁环跑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绕园林跑、爬山跑、沙地跑等练习,找准切入点,诱导、引领和启发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不但达到了耐久跑教学的目的,而且学生还感受到了跑的趣味。因为,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与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相匹配,与高中生参与活动的欲望相吻合。
1.2.2 充实教学内容 高中生活泼好动、激情奔放,喜欢活动内容多样性。如果一节课一个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的反复练习,往往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注意力转移、课堂纪律松懈,随之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根据教学项目,有选择性地或适量地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意识。例如,跳跃类教学项目,教学时选择性的增加单足跳、半蹲跳、跨步跳、跳台阶、跳绳等教学内容,不但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连续跳跃的乐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又如快速跑教学项目,与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跑等专门性或辅助性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快速跑动作技术的认知能力。另外,还要将游戏和趣味性教学内容融入田径项目教学之中,以便于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氛围。
2 原因二:受田径竞赛规则的束缚和制约
2.1现状分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竞赛规则,死搬硬套竞赛规则的规定和要求,从某种意义讲就是给学生戴上了“紧箍咒”,往往适得其反。例如,跳远“起跳时脚超越起跳板犯规”的规定正是如此,因为怕犯规,学生缩手缩脚,动作放不开,有劲不敢使。又如推铅球教学,根据高中生年龄结构,规则规定铅球重量男生5kg,女生4kg,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一学生特别是女生,用此重量铅球进行教学,加之规则对推铅球场地的限制,若要通过几节课短时间内,让学生熟练掌握推铅球动作技术,并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和上肢力量,无法克服铅球重量所带来的阻力。所以,在教学中死搬硬套竞赛规则,不仅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遏制学生主动学习愿望,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下去,将直接影响高中田径项目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2.2对策与建议
2.2.1 变通竞赛规则对场地的限制竞赛规则对场地规定在教学中的运用:(1)要充分考虑教学项目的特点,多样设计,灵活运用,以适应教学的要求。(2)要拓展教学思路,打破常规,大胆创新,与高中生发展要求相结合。例如,推铅球教学,一般学校不可能有更多的铅球练习场地,可根据学校空地大小,画1条横线作为限制线,或设置安全距离画2条限制横线,让学生面对面进行对投练习。既解决了场地受限所带来的困惑,又达到了同时让更多学生参与练习的目的,这样才能为学生减负,给学生“松绑”,才能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水平。
2.2.2 降低竞赛规则对器械的要求田径器械项目教学,器械的规格或重量:(1)要与高中生年龄、身体技能水平等特点相结合;(2)要保证教学安全,确保学生不能发生伤害事故。教学时采取降低器械难度,改变器械规格的办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跨栏跑利用塑料栏架,跳高横杆使用皮筋带或塑料横杆等,这样既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缓解心理压力、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又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3 原因三:受竞技田径运动的束缚和制约
3.1不足之处
3.1.1 过分强调动作技术规范性 由于高中生接受知识相对较快,学习和掌握田径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必然有他们的优势,但是要系统、规范地学习和掌握田径项目动作技术,特别是难度较大的跨栏跑、背越式跳高、背向滑步推铅球等项目仍存在很大困难。由于高中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还与竞技田径运动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绝大部分学生确实困难很大。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一招一势都按照竞技田径运动的尺度和规格,过分强调动作技术规范性,就会与学生的技能水平不相适应,违背学生身体发展的客观规律,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甚至引发伤害事故,所以也就失去了田径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1.2 片面追求运动成绩合格率 一般而言,学校学生运动成绩合格率的高低,是量化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在这种因素主导下,往往把田径课上成了训练课,利用竞技田径运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考什么、学什么和练什么,不顾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不考虑学生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增加练习次数,提高运动强度,一味、片面地追求运动成绩或班级“达标”合格率,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转移,主动参与意识下降,给正常的田径课教学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2对策与建议
3.2.1 要理顺田径教学与竞技田径运动的关系 认识和分析田径教学与竞技田径运动是否发生矛盾,必须要从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因为,田径教学的基本内容来源于竞技田径运动,是在竞技田径运动的基础上发展、借鉴和演变而来的,田径教学依赖于竞技田径运动,相互联系紧密,教学和活动内容相通,形式相近。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竞技田径运动的经验转化为田径教学可吸收、可利用的素材,这才是高中田径教学的目的所在。
3.2.2 要明确田径教学与竞技田径运动的目标 简要地讲,田径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育教学过程,其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而竞技田径运动是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过程,其目标是发挥人的最大潜力,取得某个项目的优异成绩或争得荣誉,二者之间目标明显不同,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肯定不同,因此,只要我们正确区分和深刻领会二者之间目标的内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就不会把田径课上成训练课了。
4 原因四:受校园安全问题的束缚和制约
4.1现状
校园安全,是任何人都不能懈怠的重要工作。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又是校园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为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学生安全,许多学校特别是中小学,一些体育教学项目被取消,一些体育活动被禁止,如体操单双杠、跳马、跳山羊,跨栏跑、障碍跑、1500m以上耐久跑、跳高、铁饼、标枪等,许多购置的体育器材被搁置,由于教学项目紧缩,迫使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缩小,学生活动项目也随之减少。因此,校园安全问题与体育教学的矛盾,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
4.2对策与建议
4.2.1 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从思想到行动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安全问题,把握每一个环节,精细化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学生组织管理,把体育教学活动安全问题落到实处。
4.2.2 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周密安排运动量,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视野开阔观察到位,学生身体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控练习次数和运动强度;另外,每节课要做好
准备运动,加强对学生的帮助与保护措施,把好关,从细节入手,把问题化解到最小范围。
4.2.3 深入了解学生,详细掌握学生情况,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与医务监督部门通力合作,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学习和掌握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性损伤预防基本知识,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救护措施等,防患于未然。
4.2.4 加强场地器材安全管理,采取专人负责或体育教师分片负责的措施,场地器材安全检查,平时与课前要形成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器材安装要稳固,发现器材损坏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出现隐患点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大程度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教师的责任心、驾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大、时间紧的现状,学校条件和区域性自然条件限制等,都是影响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诱因。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079-03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简介:屈自德(1963~),中教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