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的实施效果探讨
2016-11-30史敏
史 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的实施效果探讨
史 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引入能够为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并实现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将其融入到小学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出趣味田径的教育价值,就需要以行之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基础,但是,从目前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中实施的效果看,过于强调田径技能的传授,致使趣味田径失去了趣味的色彩,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基于这一实施现状,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参与趣味田径项目中实现对身体的锻炼并掌握相应的田径技能,以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实现该项目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探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综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立足于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实施的效果,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以及调查问卷法,其中在文献的搜集上,主要是借助知网、维普等学术性网站来实现最近研究动态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而在问卷调查上,以推行该项目的某小学为例,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教师100份、学生20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0%,总共270份,能够为确保该问卷调查结论的有效生成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与学生进行了采访与提问,为本文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
2 当前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阶段实施的现状与所呈现出的问题
2.1实施现状
基于少儿趣味田径在全国进行践行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该项体育教育事业能够得到有效践行,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组委会对田径项目按照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段特点进行了分类,在进行项目划分中主要分为3个层次:(1)7~8岁年龄组,总共有8个体育项目;(2)9~10岁年龄组,总共有9项田径项目;(3)11~12岁年龄组,总共有10项田径项目。而在实际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过程中,其对实施场地的要求不高,不需要专门性的训练场地,一般只需要确保相应的场地在面积上能够基本符合田径训练需求即可,对设备等要求低。
从当前所采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现状看,针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实施,为了提供教学的有效性,则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田径知识与技能,并要确保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以达标与技评为主要评价方法。但是,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束缚下,致使以田径知识技能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下,虽然融入了动作示范等教学方式,但是,过于强调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下致使小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趣味田径的趣味性随之流失。事实上,田径项目本身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是比较乐忠于此项目的,所以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经费是各学校主要考虑的问题,关系到该项目实施的成败,所以也是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重点事项。
2.2所呈现出的问题分析
2.2.1 优劣势分析 在实际开展这一田径项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大优势特点为:简单易开展,所项目器材设备的要求不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1)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体能消耗较高,进而因身体上的过度疲劳致使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随之下滑。(2)在所涉及到的器材中,对器材本身的性能等提出了高要求,所以相应的在资金投入上较大。
2.2.2 器材与经费问题 在实际开展田径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相应配套器材的提供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而在小学中趣味田径项目的引入,突出强调了项目的趣味性,所以在器材的颜色上需要具有吸引力,同时,在器材重量的设计上要满足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力量特点,并要兼顾安全性。而这些器材本身的损耗较大,加上对器材的安全性等要求较高,一般多数器材又是以塑料为材料的,所以使用几次后就会发生严重的磨损现象,或是无法再使用,因此经费投入比例较大。而这些器材又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与销售的,损耗较快的特点下致使该类器材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进而给这一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阻力。此外,完善配套器材的配置本身需要一定量经费的投入,加上磨损快致使经费投入较大,因而也使得项目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2.2.3 教材内容不健全,数量有限在实际开展趣味田径这一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相应配套教材的使用,但是,目前现有教材内容不全面,对于各项目的规则等讲解不清晰,难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凭借教师个人的经验与理解来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致使田径游戏规则性被弱化。同时,现有教材并非是大量推行的,网络资料目前也相对较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趣味田径这一项目难以遍地开花,深入人们的意识之中。
2.2.4 相应教师指导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一方面,当前我国趣味田径项目还尚未走进每个体育教师的视野之中,一些教师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即使是在推行的过程中,由于对该项目缺乏深入的了解,致使项目的开展浮于表面,难以发挥出趣味田径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也使得相应投入遭受了浪费。另一方面,在现有教育指导人员队伍结构上,尚未实现相应专业大学生的积极引入,同时很多高校还尚未将其融入到体育生教育课程之中,所以难以确保教师指导队伍能够为趣味田径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3 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中实现有效实施的对策
3.1实施趣味田径项目的教学对策
3.1.1 实现游戏项目的创建 将这一项目引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基于小学阶段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针对田径运动的难度进行分级,进而以相应游戏的开发来赋予田径项目以趣味性,针对小项目的实施,可基于项目所存在的内在关联性来强化项目的趣味性,并确保游戏的难度能够适应相应年龄段的小学生。同时要确保田径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接下来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促使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承接性。针对趣味田径下相应理论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等应用,融入卡通人物图片以及小视频等来进一步提高项目理论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对趣味田径项目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其中。
3.1.2 在深入项目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与其他项目进行穿插融合 在深入项目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与其他项目进行穿插融合的方式包括:(1)要将少儿趣味田径理念进行深入开发,搭建出相应的教育模式,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以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强身健体习惯等原则为基础,在确保项目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专门的体育趣味设计软件来实现项目的开发。(2)可将项目进行穿插融合,如在体育运动中,球类运动本身具备着很强的趣味性,所以将其与田径项目进行融合后,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在球类运动中实现田径训练项目的实施。同时,要在大课间活动时实现相应田径项目的训练,积极借助相应的训练器材等来促使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来实现对身体的锻炼。
3.1.3 实现亲子类运动项目开展
在实际开展趣味田径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可以通过亲子类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展来进一步强化学生与家长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要意识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优势作用,并以亲子类形式来强化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运动,在运动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下,家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减少,极少能够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也无法找到适合的途径,所以以亲子类趣味田径项目的开展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出路。
3.2 项目器材与教材问题的解决
包括:(1)在项目器材上。基于在实际践行这一项目的过程中,项目器材问题的存在致使项目实施效果不佳,因此,这就需要首先从宏观角度上加大该领域的研发与投入力度,确保在体育器材的制造上能够满足国际化标准要求。(2)要针对趣味项目的特点,实现个性化器材的打造。针对器材损耗快等因素,需要提升器材再利用率,实现对废弃器材的再利用,通过手工二次制造来降低器材投入力度,减轻器材投入过大所带来的压力,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3)在教材问题上,需要以统一教材的颁布为基础,丰富并健全教材内容,明确各项趣味田径游戏的规则等,确保能够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有效指导。
3.3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要想确保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能够在小学中实施顺利实施,并达到项目实施的目标,就需要注重对相应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前提,丰富培训途径,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要以多地培训的方式促使相应的教师能够深入教学现场来实现经验的积累,为其更好地实施该项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进新力量,高校要将该教育课程融入到体育专业教育之中,以提高相应人才输出的质量,满足当前小学开展少儿趣味田径下对教师所提出的高要求,真正发挥该项目在培养小学生田径知识技能、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并实现田径后备人才的储备打下奠定基础。
4 结 语
将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融入到小学教育之中,能够为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并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田径知识技能,实现田径后备人才的高效储备,同时也为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实施效果所呈现出的问题,需要在打造趣味田径项目的基础上解决项目器材与教材问题,同时加大相应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为实现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中实施的价值与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宇.少儿趣味田径对适龄学生基本田径技能培养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陈玉玲.“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实施效果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3]吴迪.哈尔滨市推广“少儿趣味田径”的探索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7-077-03
收稿日期:2016-06-13
作者简介:史敏(1979~),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