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应用分析

2016-11-30王维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心肌梗死

王维娜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按照制定的心理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患者及家属的口头谈话等方式进行状态调查。结果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担心经济问题和工作能力丧失、期望护理照顾丧失等心理状态[1]。临床上应用心理面观察组有明显优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手段,不但能够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的护理能力,使治疗结果更满意。而且使治疗过程满意度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2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主要是指人体的机体自身出现供血和供氧和心肌所要用血和用氧气方面出现失衡的情况后[2],所引起的心肌出现变化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出现了血栓,造成局部动脉有堵塞的现象出现,使得心肌出现缺血。患者会出现心绞痛,气喘等现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3岁。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的有57例,文化程度是高中的患者有34例,文化程度是大专的有17例。将其进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以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上表现出恐惧和紧张,心情悲观,抑郁,担心经济问题和工作能力丧失,期望护理照顾丧失等。这些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导致患者对于治疗失去自信心,因此,在治疗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心理沟通是很关键的。

1.3 一般护理

1.3.1 卧床休息

患者必须进行卧床休息,在翻身或者进食的时候,都必须由陪护人员陪同,等患者的病情稍微有所缓解后,才能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第二周的时候要帮助患者在室内进行缓慢的走动或者站立,第三周的时候,可以将患者移动到室外,进行大小便的自理,如果在运动后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要立即进行卧床休息[3]。

1.3.2 病房环境

对于患者进行休养的环境要本着安静、舒适的方向去布置。

1.3.3 饮食护理

在饮食的护理中,主要以清淡为主,要让患者进食一些容易消化、产气比较少的食物,如一些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及一些豆制品类,每天要少食多餐,不要让患者吃的太饱,也不能吃的太少。尽可能避免出现饮食过度而加重心脏的负担,烟酒是绝对不能接触的,尽量不吃一些含有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等。

1.4 心理干预和护理

在患者中,其中出现急性的心肌梗死的16例,出现了濒临死亡的恐惧感。一般而言,会停止之前的活动,来缓解病痛,有不少的患者由于担心胸痛,而出现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护理的主要做法是给患者先讲解一些有关于心肌梗死的知识,对并发症有一个清晰地了解后,注意避免出现的各种诱发因素,避免出现恐惧的心理,积极与医生的治疗进行配合。首先,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加强对于疾病的认识后,辅助以心理疗法,主要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达到让其身心得到放松,摆脱焦虑。其次,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本着温和的语言态度,给他们心理上足够的支持,加强他们对于生活的渴望,战胜病魔。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于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基于心理护理的结果显示,对于疾病的一些知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患者的满意率上都要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要比对照组的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以增强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得病患治愈情况有所提高,减少患者的死亡情况,控制疾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这对于患者的健康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这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生存,而且也能加强医院在社会中的知名度。

通过上述两组的观察研究总结如下心肌梗死患者在人院后48 h内焦虑不安的情绪较高,这种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现病情加剧的情形,所以,作为医护人员,要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于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心理问题一旦确定,立刻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护理方案,来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仅需要护士的专业素质,也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人不独其亲而亲,不独其子而子,使患者在内心能够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前进,有效防止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 益.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J].特别健康杂志,2014,4(4).

[2] 李心天.医学心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4-127.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