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分析

2016-11-30王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应用

王辉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1 d和21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系数、并发症状况。结果 营养治疗1 d后,两组生化指标系数,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1 d后,实验组生化指标系数、并发症状况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种疗效明显、减少并发症出现概率、促进营养吸收、改善患者病情,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肠胃营养;重症脑血管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02

重症脑血管病是神经科较为多见疾病,病因是由人体始终处于高代谢反应状态,致使营养缺失、低蛋白,造成人体免疫力下滑,最终导致人体器官功能衰竭、脑损伤,严重情况可造成患者死亡[1]。营养供给是一种为人体补充蛋白质、热量、降低负氮平衡,并维持体内细胞正常代谢的方式,其中以肠内提供营养和肠外营养供给运用居多。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肠胃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的疗效,我院进行针对性分析,收获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3.1±2.5)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3.8±2.6)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2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CT或MRI证实,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诊治标准[2];所有患者排出严重营养不良、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病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实验组使用肠内营养治疗,而对照组使用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治疗过程如下:在入院1 d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青岛海汇生物化学制药公司生产,批号为H20003562)为主的复方营养混悬剂;使用温开水稀释后通过患者鼻管进食,药剂温度应控制在35~40℃,初始滴注速度控制在30 ml/h,若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应将滴注速度提升至80~100 ml/h;第一天滴注量应控制在500 mL以内,随后增加至1500 mL内并维持。对照组治疗过程如下:所有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复方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等营养供给,同时根据基础消耗量公式,计算患者每日热量所需值;在第1~2 d内静脉注射热量应控制在所需热量值的50%,之后逐步增加所需热量,在治疗10 d后进行肠内营养供给。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 d和21 d后的生化指标系数、及治疗后并发症状况。生化指标包含: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系数对比

治疗1 d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1 d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实验组术后感染患者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多器官损失1例,并发症出现率为20.0%,对照组术后感染患者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多器官损失3例,并发症出现率为50.9%。见表2。

3 讨 论

重症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营养不良是加重脑血管病请的主要原因。患者多存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不能正常饮食,身体机能往往始终处于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外部能源供给不足,蛋白质合成率明显下滑,最终导致人体负氮失衡。因此,增强对患者营养供给可起到部分预防病情作用。当前,较为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分为肠内、肠外供给,过去认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颅内高压、肠胃排空能力不足,不适宜给予食物补充,治疗以采用肠外营养居多。有学者研究发现[3],鉴于重症脑血病患者缺少食物对胃部的刺激,容易造成肠胃菌群失衡、细菌和毒素转移引发系统性炎症。因此,对于部分患者可采用肠内营养口服饮食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为进一步分析早期肠胃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治疗效果,我院进行针对性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 d后生化指标系数无明显变化,而在治疗21 d后实验组生化指标各系数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实验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0%,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50.9%,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而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诊治,疗效明显,可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出现,同相关学者研究结果一致,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何 峻.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01(33):09-10.

[2] 王高强.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1,02(04):21-22.

[3] 辜玉刚.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0,01(08):12-13.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