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初探
2016-11-29唐薇
唐薇
摘 要:为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所面临困境为切入点,阐述高职院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的必要性,并就教师发展中心的具体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困境;必要性;思考
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困境
(1)高职院校教师准入门槛低。首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认定。”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应是教师准入门槛条件。但现行高校教师是进入了高校后才申请教师资格认定,这是一种“事后认证”,违背了教师职业准入的初衷。其次,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博士生可以免考教学能力测试和普通话,对博士生身份的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学历认定”,缺乏有效的准入认定机制。最后,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忽视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准入的门槛较低,也降低了高校教师对自己教学发展水平的心理预期。
(2)教师发展缺少规划与科学指导。第一,由于进入高校教师队伍学历条件的提高,研究生逐步成为新教师主体,发展较快,导致“助教”制度逐步空壳化。职业院校繁重的教学任务要求新教师一入职就承担教学任务,缺少新教师适应教学工作的缓冲期,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第二,中青年教师缺少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和专业发展引导。中青年教师大多以晋升职称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盲目追求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教改工作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第三,就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而言,高职院校缺少梯队建设和专业均衡发展意识,易出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断层情况,各专业师资力量段发展不均的问题。
(3)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实操技能提升的重视度不够,缺少校企合作与交流平台。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曾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校企合作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功夫、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题。高职院校的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更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现高职院校教师基本能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实践机会,操作能力有待提升,这就要求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的下企业实践机会给教师。
(4)缺少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长效培养机制。一是对新教师岗前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尽管学校通过岗前集中培训或市级师资培训项目对新入职教师给予入职指导与培训,但想在短期内让新教师完全吸收培训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是十分困难的,这与师范类院校四年时间系统培养的师范生能力相差甚远。二是各级资助项目选拔和访学进修类项目往往会出现“精英俱乐部”的现象,受训群体单一,优质培养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校内组织培训项目内容单一,收效甚微。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组织培训缺少群体针对性,培训内容过于宏观、受训面积较广、专业性低。此外,自主组织关于提升实操技能的培训项目较少,大多还是依托校外技能培训机构完成,缺乏主动性。四是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参加优质专业性培训的途径少,学历学位进修获支持力度小,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整体发展都处于较为不利的环境中。为实现高职教师整体可持续发展,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长效培养机制。
二、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必要性
师资队伍发展的重点是教师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专门机构提供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是有必要的。第一,针对高校准入制度缺陷,通过制订新教师发展计划和专业发展规划,帮助新教师角色快速转变,稳步成长。第二,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对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集中调配管理,避免培训内容重复和资源浪费,合理安排时间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学校培训工作体系化。第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订特色培训方案,提升培训内容的专业性,有重点地开展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第四,统筹教师发展规划,稳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从学历、年龄等各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第五,高职院校应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平台,通过企业实践、技能培训或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实操技能,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发挥资源优势,助推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建设教师发展中心能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教师企业实践平台。
三、关于高职院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的几点思考
(1)明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和建设原则。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应该是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现高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研究之间深度融合的专业型组织。一是服务性,教师发展中心应始终服务于教师个体和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二是制度化,教师发展中心应重视师资发展规划制定和配套制度建设工作,为师资队伍发展提供基本制度保障。三是针对性,教师发展中心应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特点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平台,针对不同专业教师需求开展特色培训。四是全面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应改变以往的单纯强调教师理论知识、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模式,以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进一步糅合理论教学、技术应用和实操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发展,同时注重基础教师和兼课教师发展。
(2)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国内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与机构设置大多照搬其他本科高校,未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这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应立足本校校情,注重职业院校特色,关注教师的实际诉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职能。
(3)教师发展中心运行需要大量经费支持。为了高质量地开展各项活动,需大量经费的支持。在高职院校,除理论知识类培训外,还应注重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对专业教师实操技能提升、职业资格取证等培训力度大、投入多,对经费需求就更高。
(4)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组建校企合作联合体。首先,教师发展中心要以师资管理与建设为出发点,以教师发展目标、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工作,进而实现“被动培训”向“主动发展”的跨越。其次,“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好校企合作并实现双赢值得考虑。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在了解教师企业实践需求方向和专业特长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对接企业的利益需求,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最后,教师发展中心要从制度设计出发,使政府、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到教师发展建设工作当中,形成互嵌式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有效衔接新机制。
(5)开展国际交流,提升院校专业水平。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可走出国门与国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了解国外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运作与发展状况, 为本校中心建设提供基础和建议。此外,教师发展中心可组织开展教师国际交流项目,提供教师出国学习机会,接收国外高职教师来校交流,吸收新思想和理念,促进不同院校教师间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2]潘玲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结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