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人狗异化
2016-11-29贝加
贝加
小说的灵感来自我住的小区中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的狗屎。我是不大勇于亲近猫狗之类的宠物的,尽管偶或也不免受到它们可爱的招引;但总觉得在那套柔软毛皮底下,裹包着一颗异类的灵魂——异而不可测知。隔层肚皮的人心尚且不可知,何况这些无言的毛皮异类?因而对这些毛皮中的生灵,我总是敬而远之的。也因此,每每见到人狗相腻的情景,都会触发我一连串的玄想:他们真的可以相互理解吗?以至相亲相爱吗?人从狗身上究竟想得到、又能得到什么呢?在那个楔形脑壳里,对人又揣了怎么样的意见和看法……总之,在人与狗的关系中(虽然在人世上流传着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传说),始终让我怀有一种异样的隔膜。伴着人类的发展史,狗的性情或许得到一定驯化,但在其遗传基因链条的某一环节上,依然刻写着它的祖先野性的密码,在它的血液中时时鼓噪,鼓噪起对荒野的自由的渴望;然而现实的狗生中也只能沦为人绳索上的一个玩物了。反过来,人却由对狗的这种奴从的玩赏中获得排遣和消磨,乃至产生依赖心理和高高在上的满足感;甚而觉得可以进行肆意地处置——抛弃、虐待和杀戮。这反尽现出人的可笑、可悲、可恨。狗在得到人的恩宠的同时,也在遭到他的残酷压迫;狗越发趋近于人性,人也便越发地向狗性趋同。
正是这一系列玄想,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构成了小说基本内核。然而,我从没养过狗,对狗的生活习性并不谙熟;仅有的一点认识,来自对我们小区中那些狗狗爱好者们的观察。这是我的劣势,但也是我的优势。我正好可以借此无知,勇敢地抛开现实不顾,让我的想象力得到尽情发挥。或许有过养狗经验的人会从作品的某些细节中,挑出与现实情形不符之处,但我想这并不重要。小说如同绘画一样,其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如果描写都照实逼真,反倒有失于小说艺术的真实,小说也不再是小说了。我相信,我要传达的,都已尽在其中。但我一直对自己抱有怀疑,让一位作者谈他的作品,就像叫一位母亲谈她自己的儿子一样,是极不可信的。一部好小说的内涵,应该比作者所能谈到的要丰富得多。至于拙作中都包含了些什么,只有交给读者去作出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