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乞丐”,你遭遇了吗?

2016-11-29万安

求学·素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乞丐信任道德

万安

【热用立意】投机心理∕道德底线/个人尊严

【素材现背】对于“微信乞丐”而言,以“讨水喝”的名义向自己微信里面的人讨要红包,更像是一种“杀熟”和道德绑架。“微信乞丐”的行为,说到底就是以牺牲个人尊严为代价来换取别人的施舍,这不仅会令人感到厌烦,还会毁了彼此间的信任。

“急借5元红包,等下就还”“我和你是什么关系,你就给我发多少红包吧”……

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忽然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平常与自己鲜有联系,但一到过年过节就异常活跃,以各种方式向你讨要红包。这些人被称为“微信乞丐”,他们所做的事情被称为“微信乞讨”。无论是觉得好玩,还是出于“杀熟”心理討要红包,“微信乞讨”都难免让人反感。

“微信乞讨”之所以让人反感甚至心生厌恶,就在于它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绑架——给不给红包、给多少红包成为衡量两人亲疏远近关系的一把标尺。情感关系,说到底是一种长期关系,“微信乞讨”则是一种短期的利益变现,消耗的是朋友之间情谊。

微信朋友圈在本质上是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构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网络。有了信任作为社会联结的纽带,微信才能成为人们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的场所,成为人们发展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平台。

然而,在工具理性的裹挟下,微信朋友圈不可避免会上演“变形计”。不论是代购推销,还是“拉票圈”,抑或“微信乞丐”,微信朋友圈被过度利用和消费已成为一种无奈的现实。这种将情感关系工具化的做法,是对以社会信任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的巨大损伤。

猜你喜欢

乞丐信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乞丐面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乞丐虎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现代乞丐
非同寻常的乞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