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卓然和李俊龙的手足情

2016-11-29刘秋林

湘潮(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俊兄弟母亲

◎刘秋林

李卓然和李俊龙的手足情

◎刘秋林

左图:1949年4月,李卓然及家人和李俊龙合影右图:李俊龙和李卓然及家人合影照背面记事

李卓然,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俊龙,李卓然的弟弟,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从湘中偏僻农村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里走出来的兄弟俩,用他们的一生谱写了一段传奇的手足情。

★ 佳山秀水 孕育一双好儿郎

李卓然和李俊龙的祖籍是在武夷山西陲和赣水源头交汇处的江西境内。不知何年何月,李家先人举家从江西迁到了湖南湘乡。这是一处遇山见秀、逢山必青的宝地,湘江最大的支流涟水河,纵横湘乡全境,流域溪流纵横,密如蛛网,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是湖广一带颇具代表性的鱼米之乡。在涟水河畔,有一处没有高山峻岭、没有无垠平原而错落起伏的小小丘陵地,在绿色草木环抱的田园中,有一座茅草盖的农家小院。这里就是李卓然、李俊龙幼年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湾冲。

李卓然原名李俊杰,亦称李俊哲,1899年11月10日(农历己亥年十月初八日)出生于湘乡洪塘洲长塘一个农民家庭。1902年,李卓然两岁时,父亲和祖父分家之后,迁到了长塘附近的湾冲。1909年,李俊龙出生在湾冲,比李卓然小10岁。李卓然这一辈兄弟姐妹共10人,湾冲便是他们兄弟姐妹成长的摇篮。年幼时,家中生活清贫,李卓然和李俊龙两兄弟却情同手足。李卓然对李俊龙的影响最大。李卓然不顾父亲反对坚持到新学读书,又赴法勤工俭学。所以,李卓然成了李俊龙的榜样。

地灵人杰的湘乡,孕育出了一双兄弟情深的好儿郎。

★ 严父慈母 哺育两儿出乡关

李卓然、李俊龙的父亲叫李培本,他在家乡办了一个蒙馆,李卓然兄弟长大后,父亲安排他们进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李培本十分严厉,学生背不出他所教的书就要挨板子。李卓然兄弟聪颖机智,记性好,从未挨过父亲的板子。母亲比父亲大3岁,叫李曾氏。在他们兄弟眼里,父亲冷漠少语,唯我独尊,乐于发号施令。家庭经济大权掌握在父亲之手。母亲善良宽厚,勤劳贤慧,慈祥可敬,遇事常生悲悯之心。平时,家里有余钱时,母亲便把钱借给周围穷苦人家。但父亲每逢遇到此事,就沉默寡言。到了年终,便催李卓然兄弟去收取利息。母亲不想跟人家要利钱,但父亲不同意。李卓然兄弟站在母亲一边,认为借了钱收回本就可以了,还质问父亲借钱收利的理由。母亲为人善良,遇到讨饭人来了,便给他们盛上饭菜,如不够吃,就把自己饭碗里的饭送给他们。母亲对子女的爱更是无微不至,她平时总是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为他们做些好吃的东西。有时候,母亲把饭菜端到桌上,叫子女去吃,父亲见了却说:“细伢子,急什么?有吃在后!”李卓然兄弟听了后,便踌躇不敢近前,父亲却独自大吃。母亲看到孩子们读书劳神,总是想让他们多吃一点好东西补补身子,有时烧了肉就背着丈夫暗暗放在他们的饭碗底,上面盖上米饭,使丈夫不知晓。

就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最初的学校,而母亲又是最初的老师,母亲的言行总是孩子鲜活的榜样。李卓然兄弟在童年时期受到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1944年,日本侵略军进犯湘乡,敌人的飞机频繁轰炸,母亲在一次空袭中受惊,过河时掉进了水里,自此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后来,兄弟俩谈起母亲生前之种种,常常长叹不已。

李卓然14岁的时候想读新学,父亲却不让他继续读书,希望他经商赚钱,置买田产,说:“读书不但挣不到钱还要花钱……你长大了,就应该想个谋生之道!”李卓然不听父亲说教,几经波折,父亲顺从了他。父亲的想法是,一旦学好了也许能够给他赚更多的钱。1916年,17岁的李卓然,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结业后,父亲给李卓然两条路:一是到湘潭舅母那里做米生意,置业赚钱;二是进师范学校,将来谋个教书的职业,糊口养家。李卓然选择了第二条路,报考了武昌高师,并被录取。此时,赴法勤工俭学在湖南形成高潮,李卓然下定决心赴法读书。李卓然担心父亲阻拦,可是出乎意料,父亲赞同。因为他看到去日本留学回来的人都发了财,他也希望李卓然能出去,回来后能够光耀门楣,发财致富。母亲爱子心切,舍不得他远去异国他乡:“儿啊,只要勤劳、读书,有饭吃就行了,何必漂洋过海,……”母亲虽爱儿子,但不能真正理解儿子。李卓然跪请母亲谅解自己的不孝。1920年春,李卓然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李俊龙到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兄弟两人,先后告别父母,走出山村,走进广阔新天地。

★ 救国殊途 兄弟走上不同路

李卓然、李俊龙勤奋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父亲赚钱置业的愿望,而是为苦难的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兄弟俩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李卓然于1922年在法国留学期间,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海外10年,他找到了拯救祖国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之路。回国后,他被派往中央苏区瑞金,在毛泽东和朱德身边工作。此后,他跟随毛泽东革命一辈子,曾任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三军、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政委。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拥护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奉命西征,和红军将士与敌血战,谱写了悲壮的历史篇章,是一位卓越的红军将领。1938年,李卓然脱下戎装告别军旅生涯,致力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为党的政治理论工作奉献了毕生精力。

李俊龙走的是另一条不同的路。1923年,他在长沙岳云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他参加了改组后的国民党。1926年,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因没有向团组织报告,从此脱离共产主义青年团。李俊龙曾认真学习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曾研究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逝世后,李俊龙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把汪精卫看成是一个主张民主政治、反对个人独裁的领袖。1930年,国民党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扩大会议时,李俊龙得到汪精卫赏识,并被汪精卫委以扩大会议常务委员会秘书之职。1932年,汪精卫提名,李俊龙任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编审科科长。同年12月5日,李俊龙又被汪精卫任命为驻纽约领事馆随习领事,与盛芳同去美国。在美国,他一面工作,一面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公然投入侵略者的怀抱,李俊龙对汪精卫彻底失望了。1938年,李俊龙回国,本想以自己的才华振兴祖国,可路在哪儿?就在这迷茫失望之际,他看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猛醒:国难当头应全民族团结共同抗击外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抗日战争。蒋介石了解李俊龙的才干后,他被提任为三青团中央宣传处处长,后又任国民党第三战区政治部处长、《前线日报》社长。1939年9月,他升任社会运动指导处处长。1943年2月,他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当毛泽东飞返延安前,重庆各界举行隆重的欢送会,李俊龙周密而细致地为大会做好准备工作。1947年8月,李俊龙升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 国共和谈 久别兄弟喜相逢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共两党在北平和谈。3月,李俊龙回家奔丧。3月29日,张治中发电报,让李俊龙当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顾问。随即,李俊龙乘飞机到南京。4月1日,张治中率代表团20余人乘“空中行宫”专机飞往北平。李俊龙知道:和谈,蒋介石无诚意,李宗仁做不了主,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可早一日和平,少一分战火,毕竟是人心所向。李俊龙和代表团的成员为和平谈判做着各种努力。两党代表团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失败。在北平,李俊龙感到,共产党实行的新民主主义,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一致的。当周恩来和中共盛情邀请国民党和谈代表全体成员留在北京时,李俊龙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此时,李卓然在陕北欣闻弟弟李俊龙在北平,即携夫人及子女从陕北赶到北平,与分别30年的弟弟相会。兄弟见面,双双热泪盈眶,两双粗壮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对无言。因为,千言万语说不完30年曲折艰辛的经历,万语千言讲不完30年兄弟之间的无限思念。会见后,兄弟合影留念,李俊龙在照片后题字:“已丑之春余以和议北行适长兄俊杰现易名卓然亦偕眷自陕北来平手足暌违三十年,今始得见抵掌谈天下事感慨万端友好喻此为新古城会因摄影以誌鸿爪云 三十八年四月俊龙谨识 同影者卓然、鲁陆、俊龙、延生、小妮、燕妮、延怀。”

★ 建设新中国 兄弟携手谱新篇

1949年4月,李卓然从陕甘宁边区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10月28日,李俊龙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此后,他先后任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职。此时的李俊龙已经看到,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为这一天盼望了100年,奋斗了100年,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人们欢天喜地。救国兴国之路是那样坎坷,那样艰难,现在面前的路豁然开朗。兄弟分别30年,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奔波。现在兄弟俩携手走上同一条康庄大道上,共同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李卓然在1949年4月至1954年冬,除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外,还曾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东北文教委员会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同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11月,李卓然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特别是为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但他忠贞不渝,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相信党和人民。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推翻了强加于李卓然的诬蔑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工作。他于1979年1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卓然是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常委。

李俊龙在1949年任政务院参事以来,感到如愿以偿,积极为民族大厦奠基出力,在草拟国家的政策、法令、法案时,与全体同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1950年,他赴西北调研财经工作。10月,李俊龙为总领队,率17位同志参加中南地区土地改革。土改结束,他又马不停蹄深入农村就财经、文教、民主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李俊龙是共产党的诤友,热爱中国共产党,真心地希望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强盛起来。因此,他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勇于负责,敢于进言。在反右时他遭到误解被划为右派,但最终得到改正。新中国成立初到70年代末,他一直向台湾老友做工作,为祖国统一尽力。1965年,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李俊龙作为当年由李宗仁派遣的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到机场迎接。李俊龙曾任全国政协对外谈判委员主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与哥哥李卓然共商国是。临终的那一天,他还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一个座谈会,畅谈了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对于我国早日实现四化,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充满信心。

为振兴中华,李卓然、李俊龙均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路,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都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猜你喜欢

李俊兄弟母亲
吹画
李俊儒论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给母亲的信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