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如何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2016-11-29编译胡文娟
编译|本刊记者 胡文娟
共享经济如何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CAN THE SHARING ECONOMY WORK FOR EVERYONE
编译|本刊记者 胡文娟
编者按:
11月各地网约车细则中有关车辆配置、车牌以及司机户籍的限制,使得有关新政后网约车市场严重缩水甚至面临倒闭的传闻沸沸扬扬。滴滴就曾宣称,如果按照5%-10%的合规率计算的话,新规之后该平台上的车辆供给将从1500万降至75-150万。再减去不愿意转营运性质的人群、兼职人群,数量会更少。在这样的局面下,随着乘客订单骤减、司机纷纷退网、租赁公司面临倒闭,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细则的出台将使整个网约车市场缩水八成。
我们不禁开始反思,号称是共享经济模式的网约车平台是否真的会“死”于新政?共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到底在哪里?本文作者从两个角度为共享经济模式公司支招儿:一,在设计商业模式前,运用设计思维识别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的真正需求以及新经济模式可能遇到的障碍;二,通过合作建立共同愿景以及一整套规则来应对超越公司能力之外的系统性障碍。
2011年,共享经济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是“将改变世界的最好的想法之一”,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共享经济具备一种让更多人参与经济活动的潜质。当收入差距达到历史新高以及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并不能从经济活动中获益的时候,5年来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让大众一下子领略到了这种新经济模式创造机会的能力。
今天,许多人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取价格实惠的出行、住宿、购物等服务,部分就是得益于共享经济。各种各样的数字化平台将志趣相投或同行业者连接起来,大家可以在上面出售和购买自己的劳动力和专业知识。共享经济模式公司聚焦资源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注重推进点对点的连接以及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大的磁性,吸引着一大批将共享经济视为通向更加平等、诚信社会之门的人。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人不仅无法充分利用共享经济带来的潜在利益,反而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家庭比那些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家庭更有可能(3倍于)享有共享经济带来的服务、利益。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因为在设计之初,许多共享经济模式就是为那些掌握资源丰富的、精通技术的人考虑的。正如一个利益相关方告诉我们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我们设置这些事情的方式有可能使得一些特殊群体更难接触和使用这些宝贵资源”。
10月,美国纽约通过了2010年一项法案的修订版,禁止房东将整套公寓进行少于30天的短租,这一法案或使共享经济模式代表Airbnb的短租业务受到重创
不过,最近的研究却也表明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其实是从共享经济中获益最多的。一项被频繁引用的“点对点汽车共享”研究就显示,汽车共享模式为那些低收入消费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想要拥有一辆汽车,会面临更多障碍。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做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力量,既创造出商业机遇又能扩大其使用范围和利益惠及那些低收入者和穷困社区?
我们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合作的新的工作报告《包容性共享经济:发掘商业机遇,支持低收入和贫困社区》就探讨了这一问题并确定了一系列有助于建立包容性共享经济的手段。我们的研究显示:一个包容的,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流程创新方案有助于打破获取产品、服务的障碍,扩大积极影响。举例来说,这也就意味着要运用设计思维来识别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真正需求和障碍。在商业模式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问:那些低收入,贫困群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他们来讲什么最重要?什么有助于分享知识、产品或服务?然后再去检查和解决新经济模式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如法律法规,金融模式,抑或是大众信任。如果你有过这些思考和步骤,那么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你可以很轻松地说“好,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生产制造具有包容性的产品和服务,依赖于在整个价值链上发展起一种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培养公司员工多样性以及在整个价值链上创造出良好的就业机会。当然,这种包容性的文化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公司、利益相关方以及民间社团合作,跨越整个共享经济生态系统。我们的一个受访者曾解释说:“如果你想要延伸这种影响,触及到最底部的那20%的低收入群体(你就必须这样做),因为市场是不会自己做的。”
同时,我们也呼吁通过各方合作,建立一个共同愿景以及一整套规则来应对那些阻碍更多人参与共享经济的系统性障碍。随着共享经济扩张和趋于成熟,企业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战,如监管阻力、算法和平台的维护与偏差以及来自社会上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和质疑等。这些挑战中有许多其实是超越公司个体的系统性问题。合作不仅可以帮助解决这些挑战,也有助于将共享经济模式为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带来的价值最大化,反过来也有助于企业改善获取大量用户的策略。
我们相信利用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力量可以建立起一个包容性的经济模式,在其中大家都可以为当地或全球经济做贡献,同时也可以从中获益。随着行业的发展,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公司必须找出如何超越被《时代周刊》称作的“最好的想法”的策略,转变我们的经济运行方式,为每一个人创造机会。
编辑|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
本文编译自BSR网站博客文章Can the Sharing Economy Work for Everyone?作者为MICHAELA LEE。文章标题为译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