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以用户需求和价值观转型引领技术变革
2016-11-29赵钧
文|本刊记者 赵钧
绿色建筑:以用户需求和价值观转型引领技术变革
GREEN ARCHITECTURE: USER REQUIREMENT AND VALUE TRANSFORMATION LEADING THE TECHNICAL CHANGE
文|本刊记者 赵钧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用于提示凛冬将至的,由冬雪变成了雾霾。
精细的人会把PM2.5值同温度一起列入每天要掌握的指标,而生活得粗糙点的,每天早晨望一望窗外,大致也能估计出污染的程度。
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改变。尤其到了冬季,由于大面积的采暖需要,建筑物污染、碳排放带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建筑能耗是全球最大的能耗来源,占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未来我们的家会安在哪里?我们的房子又会变成什么样?自年初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绿色建筑、推进节能降耗后,包括江苏、山东、厦门等地也纷纷出台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提升节能效果和居民舒适度。
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戎武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和实施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以全社会的价值观转型引领技术和设计的革命。而对于现实的挑战,他表示首要解决的就是雾霾治理的问题,“如果雾霾一直这么严重,包括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和推广也无从推进。”他说。
“没有用户需求,思考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WTO经济导刊》:“十三五”开局之年,关于建筑能效的顶层设计和方案频出。尤其是今年,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城市规划和建筑业发展总方向。您对此作何判断和解读?
戎武杰:毫无疑问,这份文件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从作为设计师的角度看,其实这些更多地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绿色建筑”。而绿色建筑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也是全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是全社会的建筑者、消费者和设计方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WTO经济导刊》:您提到的以价值观的转型引领技术设计的变革,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这次的指导意见还提出了“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的八字方针。与以前的建筑方针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将“实用”改为了“适用”。在您看来,这属于价值观的转型吗?
戎武杰:从“实用”到“适用”,仅仅一字之差,体现的则是顺应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定义和生活追求的变化。我认为是很准确和必要的。
《WTO经济导刊》: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诉求和认识在某些程度上可能变得更加重要了?
戎武杰:价值观和愿望需要具体的手段来实现,而开发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主动的行动者。因为开发商是否选择绿色方案,主要还是看消费者、看全社会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是否会带来实际的好处。没有用户的需求,很多思考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WTO经济导刊》:那我能理解成建筑设计师的重要性下降了吗?就您的经历来看,设计师最重要的特质在哪?
戎武杰:设计师的重要性非但没有下降,在将消费者的这些愿望转化为可实现、可落实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师的推进和平衡作用反而越来越关键。
因为设计师做的事情都比较微观,在我看来,设计师一是要有价值认同,二是要保持热情,有把这个认同转化为持续性设计思考的习惯。
“自觉不能永远都是小部分的人”
《WTO经济导刊》:推广绿色建筑、开展节能降耗很明显是一项系统工程。您也说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戎武杰:因为涉及到较高的成本和造价,对于建筑节能的推进实施,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做了的企业也仅仅把它当成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来做,并没有进步到作为一种内生于企业使命和可持续战略的程度。
自觉似乎永远都只是小部分的人,所以还必须依靠政府和法律强制推动。此外,社会发展的程度也是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我认为我们社会的认识和力量现在也已经到了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了。
《WTO经济导刊》:补贴和罚款,萝卜和大棒,但补贴激励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所以有人也认为,目前要推广绿色建筑似乎更好用的是大棒。您赞成这种说法吗?
戎武杰:这个题目很大。首先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推动力和执行度也不能一刀切。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可以使用法律、行政手段来推动,长期来看效益会较为明显。而欠发达地区,方式也应该更具针对性,以鼓励的方式为主。
《WTO经济导刊》:“十三五”规划中,将节能目标提到要实现1.16亿节能量。是否也意味着政府在引导、推进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了?
戎武杰:很明显,现在政策的实施性更好了。这也表明推进绿色建筑、实施节能降耗,一是到了不可不说的时候了,另外也已经到了实施的最佳阶段了。而且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角色的改变,也已经能够更好地推进绿色建筑这个进程了。
“雾霾治理不了,其他难有大的推进”
《WTO经济导刊》:近日,有报道称上海目前正开展绿色建筑立法研究。也有数据显示,上海绿色建筑面积在全国领跑。而很多绿色建筑的项目和研讨也都选择了在上海开展。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戎武杰:就我个人的感觉来看,首先应该得益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使绿色建筑的研讨和实施推广有了基础。其次还在于上海政府在绿色建筑规范和标准制定一直较为重视,在国内也一直较为靠前。
你刚才也提到了正在起草中的绿色建筑立法研究,要知道,以前类似的标准、法例都是政府自己编制,而现在则基本由政府引导提出要求,委托包括企业、研究机构等来负责实施。这对于其他地方制定标准,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果和借鉴意义。
《WTO经济导刊》:有了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参与,推进绿色建筑还有哪些现实的挑战?
戎武杰:现实的挑战一直存在。举个比较应景的例子,对于一些太阳能项目,在雾霾没有治理和根除之前,显然是不可能有多大的推进。
《WTO经济导刊》:国际先进技术、项目的引进和交流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解决之道?
戎武杰:当然,设计公司不只是针对用户的某个需求来提供解决方案的地方,也应成为吸纳先进技术实践的平台。我国也应加大国际层面的互动,而不应只是设计师之间的交流,还必须有政府、用户、开发商与先进思想的接触。
《WTO经济导刊》:您的意思是,目前的交流还只是民间的、自发的?对政府还有哪些期待?
戎武杰:我的意思是:政府应该在国际交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同时是不是可以通过对资源的管控、交换、奖励的方式对开发商进行鼓励,让国内的开发商在某些特定的项目上可以比较集中地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作为样板,吸取更好的经验。
编辑|李蔷薇 qiangwei.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