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的探究

2016-11-29黄兆媛李彪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活动

黄兆媛李彪

(1.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32;2.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 吉林长春 130031)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的探究

黄兆媛1李彪2

(1.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032;2.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 吉林长春 130031)

体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国家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青少年是体育运动的主力军,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对提高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主要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青少年 体育活动中心 运营模式

青少年是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只有提高青少年体育体质,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由各级政府资助建设,以便于城乡青少年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为内容,以满足青少年安全、便捷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目的,且具有相应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公益性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称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简称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核心价值是“以青少年为中心”。在核心价值指导下,活动中心的运营模式可结合发展阶段、区域特点等因素确定。以下主要从多方面入手,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的情况进行研究。

1 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意义

国家相关规范中明确强调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也指出当前制约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设施匮乏问题严重。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就要求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建设青少年户外营地与活动中心,主要是为了引导青少年走出室内、走到户外,享受户外体育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实施了一项具有示范性、探索性的新举措,即探索出了适合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阵地——青少年活动中心,主要是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健身锻炼平台及运动场所,使青少年体育活动得以广泛开展,全面推进国内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2 国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被认为是青少年进行校外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及载体。自2004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在全国试点投资、建设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截至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已达59个,且多数营地的建设,在引导青少年走到户外、陶冶情操及强健体魄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进行体育户外锻炼,增强体质,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青少司不断加强该项工作,并把它纳入到了整体、系统化推进的轨道。

现阶段,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与活动中心在建设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过于局限。换言之,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当前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运营管理制度分析

活动中心属于一个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以,它必然会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与运营管理制度。

3.1 功能定位制度的职能

活动中心的功能定位制度包含了多个环节与项目,而要贯彻并落实这些项目、环节,首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才能让区域特点和实施重点得以凸显,满足实际发展需求。若想定位制度职能的参与性、公益性及专业性在各项体育活动组织中得到良好体现,则要求全年活动计划及分阶段执行方案达到切实可行的标准,且应将方案上报青少司。

3.2 法人管理制度的职能

以国家总局、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为依据,活动中心可进行实体建设,且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丰富实体内容,以实现责、权、利功能。此外,青少司还可与相关部门相联合,对活动中心法人代表进行任职或者相关培训,以实现“实体化”目标。

3.3 服务制度的职能

活动中心的普惠性、社会公益性在活动中心的各个服务环节中都可体现。若想活动中心场、馆的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广、宣传工作,重视服务网络的建设,从而可以制定出符合青少年健身需求,并对各方互动也有利的计划方案。与此同时,借助服务网络完成宣传组织工作,还可起到强化品牌的作用,并有利于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服务标准的逐步形成。

4 经费支持模式

活动中心是由政府资助建设的公益性、综合性体育活动健身场所,旨在满足青少年的健身需求。自建设至运营,再到管理,在一定时期内,活动中心可通过一定形式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4.1 初建支持

新建的活动中心,政府出资一部分,相当于启动资金,然后借助活动中心这个品牌产生的影响力,赋予其发展的动力,为后期融资提供更多渠道。所以,在对活动中心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为活动中心投资或捐赠,尽可能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运作资本。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出资金额有限,初建支持费用只能用在改善体育设施方面,而不包含土建工程建设的费用。

4.2 政府购买服务

近年来,政府新衍生一种功能——提供公共服务,而常见的形式主要是购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市场为运作方,政府为承担方,采用定向评委和合同管理的形式,评估则需要兑现。待活动中心建成之后,实行对青少年免费开放的管理模式。但是,活动中心本身属非营利组织,仍需要资金才可保证正常运转与持续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青少年的健康埋单不再是幻想,而是变成了一种可能。所以,政府会选择将活动中心交由资质深厚的社会组织全权运转,然后定期建立合约,最终由该社会组织提供活动中心需要的运转功能,政府依据对方履约情况支付相应费用,以实现活动中心的正常运转。

4.3 绩效奖励

活动中心竣工投用之后,国家总局可利用全国评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优秀的活动中心,并进行表彰与奖励,形成一种和谐的竞争氛围。与此同时,各县区活动中心的负责部门也可对做出巨大贡献的部门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长此以往,各部门及个人积极性明显提升,不但有利于争先创优氛围的形成,还可形成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良好竞争循环机制的形成。

5 分类运营模式

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心,其运营模式也会有所区别。以下主要就几种常见类型的活动中心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5.1 改建的活动中心

一般来说,改建或扩建的多为体校、体育中心。通过改造或在原来基础上扩大面积,使其具有活动中心的功能。该运营模式的好处是:体育院校本身具有良好的师资,专业教练可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针对性强的体育技能指导。与此同时,根据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实际,还可积极整合校内外有关人士,促进活动中心机构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落实运营资金的来源,确保活动项目得以有效进行。始终遵循省、市在建设与管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要求,坚持“服务青少年”的创办宗旨,以公益性为原则,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平台,推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通过这样,既保证了青少年在活动中心进行体育活动及体校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还实现了对场地的合理利用,达到了多元化运营的效果。

5.2 新建的活动中心

通常而言,新建活动中心的位置多位于老城区或成熟新区,以靠近群众居住区为特点,以达到需求平衡的公共服务设施、最大化的辐射区要求,保证体育场馆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及发展,而非放在学校或体育中心内,以免体育场地及设施出现重复建设、挤占、挪用等情况。同时,老城区交通便利、人群聚集多,方便青少年与父母进行体育锻炼。若在新区建设活动中心,则需加强和学校联系,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发展会员,并通过车接车送、优惠政策等方式维护好会员关系,使活动中心的运行与管理朝复合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5.3 规模不同的活动中心

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活动中心可有多种分类。以所处位置为依据,可将青少年活动中心分成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结合部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以青年人口的密度为依据,可分为大型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型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小型青少年活动中心。通常情况下,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多建设大型活动中心;城乡结合部与乡镇人口密度较小,则以小型规模为主。因此,建设规模的不同,所采用的运营管理方式也应有所差异,才能保证活动中心的有效运转。

5.3.1 大规模活动中心

对于大型活动中心而言,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达到运行到点、管理到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议并鼓励采用会员制度的管理模式,即通过为会员建档的方式,从实现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等要素的系统管理与安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于大型活动中心,还应实现管理过程智能化的标准,包括管理与人员方面。重视制度建设,保证制度的管理及导向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另外,利用各级政府的拨款与补贴,推进无形资产开发,并借力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购买,以促进活动中心的良性发展。

5.3.2 小规模活动中心

在规模较小的活动中心运营管理中,合理控制活动人数是关键,目的是保证活动中心的稳定性。不同于大型活动中心,小规模活动中心需要的运营经费相对较少,且成员间交往与沟通多,凝聚力与稳定性强。所以,小规模活动中心主要采用以政府扶持和自筹资金模式为主。

6 区位不同的活动中心运营模式分析

不同区位的活动中心,其内部设施在配置、布局及运营方式方面也应各有不同。比如,处于市政公共区域范围内时,会员较多,人员流动性强,故内部设施在配置方面应与会员的运动需求相符。如果位于社区,会员则相对固定,人员流动性也不强,故活动中心的重点是服务细节方面,如为会员开出运动处方,或者给予有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又如,活动中心位于大型购物区,购物家长及儿童是主要的活动对象,故活动应尽量体现出趣味性,既能为孩子提供运动场所,还可促进孩子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并可增强孩子间的交流,建立深厚友谊。

7 结语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宗旨是服务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国家及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运营模式,以保证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正常运转,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由文华.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运营模式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38-39.

[2]陈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服务管理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1):83-84.

[3]黄兆媛.体育竞赛中违规行为及对策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58-59.

G807.02

A

2095-2813(2016)11(b)-009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97

猜你喜欢

青少年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