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研究①
——以刘国钧高职校为例
2016-11-29陈金凤
陈金凤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0)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研究①
——以刘国钧高职校为例
陈金凤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00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取得了成功,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扩大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氛围。建议: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文化建设要突出行业特色;加强企业体育文化宣传。
高职院校 体育场馆 文化建设 研究
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承担着庞大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体育场馆文化建设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与普通高等院校共同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不同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设计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体育文化韵味。该文对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为其他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馆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场馆景观设计与文化的内涵建设。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与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2.2 实证研究法
对体育馆内各分馆进行文化布置建设,形成有刘国钧特色的体育场馆文化。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体育馆景观标志建设
充满运动活力和体育精神的景观标志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对体育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展示、体育参与的热情、学校体育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校园体育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帮助。通过各个景观标志可以了解相关体育知识,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体育文化以及拼搏精神。通过景观标志展现出人、体育和校园三者的和谐,通过进一步对师生的视觉冲击,加大体育文化的引导,努力把体育景观标志打造成具有校园特色和体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
2.2 体育馆网络多媒体建设
开辟体育馆专用网站,对场馆的功能、文化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场馆的基本概况、运营状态、培训、营销等相关信息,利用网络来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具有信息的实时性、对象的广泛性等特点;在场馆内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对场地内外的比赛情景进行详细的观看欣赏,也可以对经典赛事或经典技术动作进行回味,伴随着各种网络多媒体,当切身投入到体育场馆内如雷般的呐喊声中,当被竞赛技术动作的尖叫欢呼声淹没时,观众才会真正感觉到体育文化的魅力。
2.3 体育馆内饰展板建设
在体育馆内外悬挂各式各样的宣传展板和图片,比如,学校历届运动队彩照,分场馆介绍,场馆制度,运动技能基础知识,该校各运动队获奖情况,历史介绍等。在通向体育馆的走廊墙壁上设置的展板,形同浏览漫长的学校体育历史,通过图片可以去体会过去,感受成功者的喜悦,也可以进一步激励训练队员的斗志,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在体育馆内外悬挂体育明星或经典赛事的相关技术动作图片,不仅仅展现的是高超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体育文化精神,观赏者通过图片来感知体育竞技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魅力。
2.4 体育馆色彩建设
色彩在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意义,如红色给人以勇气,绿色使人安静,黄色激发潜能等,通过不同色彩的合理运用,既美化了场馆,也可以对在场馆内活动的广大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供了帮助。此外,应注意的是,在体育场馆的颜色及色彩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合理应用不同的颜色的特定内涵,充分融汇各种颜色色彩,以给运动员带来竞技体育美感,激发运动员潜能,促进观众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带来的激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3.1.1 以体育馆为载体,扩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就目前来看,虽然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日益丰富,但对场馆的功能定位还过于单一,很少有院校在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建设上投入巨大的精力。然而,通过刘国钧高职校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场馆的文化建设,带动了更多的师生来到了场馆,参与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利用合适的体育设备来进行体育锻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运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扩大了体育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提升了广大师生的健康,为更好地工作提供了保障。
3.1.2 以体育馆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氛围
体育馆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载体,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刘国钧高职校的实践证明,学校体育场馆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体育馆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锻炼的空间,更是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结合体育场馆的文化建设,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活力,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质量。此外,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场馆文化建设,也为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3.2 建议
3.2.1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文化建设要突出行业特色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文化建设,在场馆建设和布置上要加强行业特色,要不断融入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企业特色,对体育馆各分馆及相关体育设施进行合理命名。一是利用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高职院校重视校企合作,而企业与体育明星也有合作,以运动员和企业共同来命名学校体育场馆或设施可以加强企业精神和体育精神的融合;二是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体育文化,如在校园内的一些楼道、路面设置行业特色健身区域,让学生提前感受行业文化,同时提升体育参与意识。
3.2.2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要加强企业体育文化宣传
目前,大型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和体育精神的融合,更有企业常年设有体育运动队伍,企业的体育文化宣传和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不谋而合,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学校的体育文化精神并没有涉及企业的体育文化,校企合作往往局限在技能上,所以高职院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应加强宣传企业体育文化,“今天是我的学生,明天是你的员工”,在校期间,通过体育文化对接,学生提前感受到了企业的体育氛围,增强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此外,在体育场馆的网站也应增加一些相关行业的职业特色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所需要的相关体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进入企业打下基础。
[1]赵俊伟.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J].搏击,2011,(3)4:42-43.
[2]曲腾飞.体育场馆充分开放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4:154-155.
[3]柏杨.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化利用[J].内江科技,2015(11):15-16.
G8
A
2095-2813(2016)11(b)-009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94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研究(XHXS2015002)。
陈金凤(1981—),女,汉,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