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演小人物演成影帝
2016-11-29薛芳
薛芳
当赵薇和黄晓明红透半边天时,他怀揣着江湖梦在中国地图里的犄角旮旯讨生活,接受着生活对自己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辗压。
笔者问黄渤,从《上车,走吧》里面农民工草根男高明,到《泰囧》中穿梭于职场商战的精英男高博,这其中的变化他如何把握?
黄渤说:“高博的一脸匆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情,我在电影里的表演有夸大的成分。现在的年轻人,为了物欲也好,为了奋斗目标也好,留给世界的都是忙碌。我有时候去参加一些企业的年会,那些企业家都很能讲,一讲就是一个小时,我感受到这拨人对成功的欲望,我希望这个角色再细致些、彻底些。”
在演艺圈,演员黄渤的表现可圈可点:几乎没演砸过一个角色;毫无争议的好好先生;无绯闻、无丑闻。十年的时间,演员黄渤名利双收。
2009年,凭借《斗牛》成为第46届“金马奖”影帝,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称赞黄渤是“中国的卓别林”。近些年,他参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高票房,被媒体封为“50亿帝”,而这个数字还远不会定格。
“黄渤”,毋庸置疑地成为电影公司争相邀约的大IP。不少影视圈人士透露,将近一半的剧本在谈投资时,都会打着拟邀请“黄渤”主演的名号。
在英语世界,如果提到IP,人们首先想到的只能是“IP地址”。只有特别指出,对方才能明白你说的是“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现在这个概念在中国变得炙手可热,因为一个好的IP,它必须能拍摄成影视剧;也可以融资,有人愿意出资投拍;也可以被营销,具有足够的卖点说服投资人砸钱;可观赏,影院愿意排片,观众愿意买票。这几个要素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在黄渤看来,不管是演员,还是公众人物,都可以称之为“IP”,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作品也好,形象也好,都需要经营。
大时代的小人物
有媒体评价说,通过hold住角色,黄渤hold住了电影票房,继而hold住了粉丝和世界。
因为电影《斗牛》而在2009年开通新浪微博的黄渤,现在已是坐拥近3000万粉丝的大V,随随便便一条微博,就有着少则干条多则数万条的转发。粉丝经济时代,粉丝数直接影响了明星们的身价和选择权,大V黄渤的粉丝们也把他送上了现象级综艺——东方卫视明星真人秀《极限挑战》,最高收视率全国破3,网络播放超过16亿次。
在葛优统治了中国人笑神经10年之后,黄渤让观众见识到了另一种幽默。黄渤凭什么?
2000年,电影《上车走吧》作为电视电影在电影频道播出,黄渤饰演了一个来自胶东半岛的年轻人高明,和高虎饰演的刘承强一起来北京闯荡。经历了大城市的起起落落后,两人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刘承强决定留在北京,而高明则打算回老家。
这是黄渤的银幕处女作,也是导演管虎的第二部作品。
管虎用“傻冒”来形容黄渤在《上车走吧》里的表现——演着演着就走出画面了,导演喊“停”,他还在继续演……但拍到第三天,管虎惊奇地发现,“傻冒”黄渤似乎是为表演而生的。
《上车走吧》获得了当年金鸡百花奖“最佳电视电影奖”,直到今天,这部片子在豆瓣仍拿到了7.9的评分。
“合作完第一部戏,我虽然没想过他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明星,但知道了,他天生是做演员的。”管虎说。
自此,对草根阶层小人物惟妙惟肖地刻画和演绎,成了黄渤的看家本领: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小贼黑皮、电视剧《生存之民工》里的薛六、电影《斗牛》里的农民牛二……
黄渤时常调侃自己为“体力派”演员,在偶像派和演技派之外。他拍过最辛苦的一部戏是《斗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村,那条满是碎石块的山路上,黄渤总是需要一口气冲上山顶,一天得跑36趟,鞋都磨破了几十双。最多的时候,一个镜头拍130多遍。但黄渤跑得非常开心。
《疯狂的石头》结尾处,黄渤也在跑。他饰演的小贼黑皮偷了面包,在立交桥上被追赶,疯狂地奔跑在重庆有名的大立交桥一融侨立交。细心的观众发现,黄渤一会儿跑在第三层,一会儿跑在第二层。黄渤说,自己确实是跑完了整座立交桥。
“我演的角色大多数都是城市底层,或者城市边缘人。其实任何文艺作品能够被大家喜欢,一定是跟这个时代有所契合的。大家会闻到熟悉的味道,看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文艺作品一定是和时代贴合的,再加上外型的帮助。但是每个人物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故事也都不一样,我会尽量把它做一些区分。”黄渤阐述饰演草根阶层小人物的心得。
《上车走吧》之后,管虎成了跟黄渤合作最多的导演和投契的朋友:“黄渤骨子里不仅是喜感,还有很多悲情,只要碰到合适的机会,就自然流露出来了,这个东西不用强求。”概莫能外,几乎所有伟大的喜剧演员都是以饰演小人物扬名立万:卓别林、迈克尔·基顿、罗温·艾金森、周星驰……黄渤的“横空出世”并不是意外。
“演戏对我来说,就跟爬山一样,目标是登到山顶,继续行走,过程中的追寻还是挺高兴的。”黄渤对笔者说,“首先得是一个兴趣,这跟做生意不一样,当然,做生意对有的人来说也是个兴趣,挣钱也是个乐趣。但对我来说,真正能够让我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可能不是票房也不是拿没拿奖,尽管好票房和片子全奖也会高兴,但真正让我心花怒放的是,一段你觉得很有难度的戏,经过努力把它完成了,完成得还不错,会觉得特别兴奋。”
尽管从《上车走吧》的初出茅庐到凭借《斗牛》斩获“金马奖”,黄渤只用了八年时间,但他仍旧是娱乐圈典型的“大器晚成”者代表。
“我还是挺吃亏的,跟黄晓明和陈坤比起来,我可能比他们大一两岁,感觉上我应该跟他们是一拨的,但实际上我比他们晚出道十年。他们在1996年就出名了,还有赵薇。”黄渤说,当赵薇和黄晓明红透半边天时,他怀揣着江湖梦在中国地图里的犄角旮旯讨生活,接受着生活对自己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辗压。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在经济改革中被越来越被边缘化、努力生存着的那些人不再甘于做“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强烈的表达诉求催生了一批电影作品,作品中,黄渤的表演方式收获了大众的认同感,“接地气”、“真实”、“不造作”的平民化风格让他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