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不该如此这般劳民伤财

2016-11-28毕方圆

环球时报 2016-11-28
关键词:捷径名校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毕方圆

“在中国,留学似乎正在变成一种全民运动。”旅美华人作家陈屹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此感叹道。陈屹,1977级大学生,1986年赴美留学,后在美国工作、定居,一双儿女在美国出生。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美国教育,已出版《诱惑与困惑:美国教育参考》《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背洋书包的中国孩子》,主编《送孩子去常春藤:20位常春藤妈妈的教育手记》。她的新书《名校之路》首次披露赴美留学的陷阱与误区。“有些话,我必须站出来说。”陈屹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说,现在的留学市场太浮躁,中国家长和学生对留学申请、留学生活有着太多太多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害了他们。

越早出国离名校越近?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现在的留学生和你们当年有什么不同?

陈屹:我们当年那一代留学生全靠自己,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一切从零开始,各种拼杀磨炼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孩子非常幸运,我们以前奋斗四五年才想到的东西,可能是现在的孩子第一步就想到的,他们具备了很多能力,享受了父母的红利,可以跨越很多自己该走的路,从而进入一种捷径。但这种捷径其实隐藏着很多陷阱。

环球时报:今年的热播剧《小别离》让低龄留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您怎么看留学低龄化的趋势?

陈屹:要看每个人的期望值。有的人希望让孩子换个环境去重新发现自己,找到信心和出路;有人期望让孩子早早适应,为上名校早做准备。第一种情况,如果在国内学得一塌糊涂,缺乏基本的自律,这种孩子出去也不行,这种情况在低龄留学生中的比例是很高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奔着名校去的,以为越早去离美国名校越近。这也是一种错觉。大部分提前到美国读书的孩子,其实距离美国名校的距离更远。

美国名校的生源很多来自顶级私立高中,然而顶级私立高中资源非常有限,美国本土学生都竞争激烈,更不用说国际学生。美国也有些较为便宜的普通私立高中,往往是走读的,这些学校每年进入名校的比例很低。目前有90%的中国学生在这个段位的高中读书,每年有几万人。读普通走读高中,中国孩子要住寄宿家庭。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住一个在陌生家庭里,可能会失去成长中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会打折扣,考取美国知名大学的竞争力也会下降。

中介“最贵的就是最好的”?

环球时报:您在新书《名校之路》里提到留学行业的暴利,可现在许多家长可能确实就是认为,中介费用越高,服务品质越高。能否谈谈这个话题。

陈屹:在中国,留学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留学机构收费可能是美国一些升学机构的几倍甚至更多。我不想评判这种收费是否合理,中国留学机构可能确实多做了一点,但他们做的更多的其实是美国机构不会去做的一些“秘书活儿”,因为中国学生申请需要用到外语,涉及文化沟通。美国机构会让学生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应该自己去经历的。而在中国,许多家长会认为,我交了钱,留学机构就应该大包大揽,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国家长把孩子本来应该自我成长的体验外包给了别人。这是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市场现在太大,留学机构有上万家,甚至在读留学生也可以当留学专家。这正常吗?一个孩子的留学,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百分之百的人生期待。而对很多留学机构来说,这个孩子的留学,就是机构产业链下百分之几的流水线作业产品,这是最可怕的事。

中国人迷信“最贵的就是最好的”,很多留学机构里的设施都非常高端,走进去富丽堂皇,让中国家长感到自己是VIP客户,享受的是最好的服务。美国没有这么做的,这种机构就是给学生服务的,不需要这么张扬。以前大家喜欢在奢侈品上花钱,现在一些人不再砸几万块钱去买个包,开始明白什么叫合理价格。你以前砸的是很多钱,现在你在孩子的教育上砸钱,不在乎是否浪费,可是你知道吗,你砸的不是钱,是孩子,是孩子的成长,你砸得起吗?

我在“留美学子”的公号上提供“陈屹视线——世界名校”公益分享,邀请一些名校孩子的父母分享教育理念,国内朋友跟我说,这么好的资源,你为什么不收钱,不收钱,没人会相信你的。在美国,做教育的人很多都是见过名利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行业挣到很多钱,选择教育是出于内心真正的热爱,他们都有强烈的公益心,真正要把教育做好,靠的也是这份热爱和公益。

环球时报:很多人会问,去留学机构加强一下语言考试还是有必要的吧?

陈屹:我不反对上辅导班,但报班是为了如虎添翼,而前面的基本功需要自己打好。很多家长用报班剥夺了孩子的自学路径。如果孩子能自己大量阅读、先踏踏实实自学一部分,再让老师带一带,学习效果会更好。

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烂

环球时报:有人说,留学要早规划,3岁就得开始准备,要学外语,要学特长。您怎么看?

陈屹:“人生早规划”的概念经常跟商业绑在一起。为什么早规划?其实是很多商家把家长早早规划成他们的客户了,用这些概念预先锁定客户,之后才有一条龙服务,才有钱挣。

人的成长过程充满变数,家长要跟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去发现孩子,一些内容实在无法百无一失地规划出来。

人生早规划的一个弊病就是太功利。有的孩子来了美国问我,阿姨,学校有很多活动,参加哪个对申请大学有用?我说,你应该自己去参加几个,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过于功利,相当于自行放弃了很多发现自己的机会。

环球时报:您的一双儿女分别考上芝加哥大学和杜克大学,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经验?

陈屹:我还真没有给孩子早规划过,我只是做好自己,爱看书,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做事充满热情,对人充满善意,这就是我。我的孩子就是跟着这样的妈妈长大的。他们都很善良,没少吃亏,我不纠结,社会就这样,你帮人白帮,被人利用,没关系,帮助别人,自己能力得到了提高。很多人怕吃亏,什么都不做,能力自然锻炼不出来。

父母的自我成长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停止了学习,就会把过多的期许放在孩子身上。我允许孩子失败,甚至希望他们在人生早期遭遇挫折,现在不经历,以后还哪有机会?得让孩子输得起。不会因为自己输,就破灭了。为什么许多孩子心理脆弱,甚至因此发生一些悲剧?因为孩子输不起,更多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承受不起。如果我们自己能输得起,就不会过分纠结于孩子“有没有出息”。

环球时报:在激烈竞争的现实中,中国家长似乎普遍比较焦虑。

陈屹:对父母来说,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育环境未必比二三十年前好,那时人们摸着石头过河、非常安静地教育子女,家长和孩子至少在情绪上比现在淡定。现在的教育都变成“群众运动”了,在这种浪潮里,你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你的孩子永远跟不上别人,因为你听到的永远都是最成功的,听到一个成功的还行,听到一百个成功的,你会疯掉的。因为你永远都达不到。而且你并不知道人家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它可能有起伏,也可能有你永远拼不过的其他因素。

现在这一代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一些家长其实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许多孩子家庭条件好,从小去过很多地方,视野广,格局大。如果家长不要这么患得患失,让孩子多经历些失败,多一些奋发的动力,孩子将如虎添翼。很多人都在找捷径。其实,人生道路上一厘米的捷径都没有,如果你走了捷径,前面总有该吃的苦头在等着你。▲

猜你喜欢

捷径名校环球时报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还我捷径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弯 路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