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6-11-28王美华
王美华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让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是个看起来简单却见效极难的综合工程,需要从教师、学生、理念、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明确定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对其他学科具有支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科地位和其在整个现代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数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量与形的规律,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和工具性,是人类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有力助手。即使学生将来不研究数学,也应该具备基本的数学常识和正确的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奠定好基调。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入门阶段,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从此阶段就把数学这门学科的启蒙知识,以美丽的包装、可亲的语言娓娓道来,帮助学生进入数学的大门,开启认识数学之美的旅程,促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熟悉数学的特点,培养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切认识小学教学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重中之重
课堂传授的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花费主要精力吸取知识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都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真正能够有效利用好课堂,充分发挥好主战场作用的却凤毛麟角。教师要发挥好课堂主战场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课堂上要让学生放松身心。一般说来,课堂纪律都强调严格。适当的紧张是应该的,但过犹不及,带来的副作用是容易导致学生紧张,进而影响其思考。所以教师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要采取措施,纾解课堂过于紧张的气氛,要以和蔼的面孔、友好的语气、轻松的话题等来和学生互动,争取让学生的思维都聚集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中,忘记紧张和学习压力,在从容不迫中,水到渠成地学会新知识。
第二,导入课程要多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小学生毕竟阅历不多,只有他们熟悉的身边事物,才能方便他们完成从“实”到“虚”的思考过渡。
第三,要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主要内容。如果课堂上抓不住学习内容,课下很难跟上,即使个别辅导,也是事倍功半,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不断跟踪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进度,控制好授课节奏,以适应多数学生的学习脚步。
第四,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当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发展迅速,教科书中数与形可以生动展示,生活中涉及的数学内容也能够丰富地展现出来,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应在此方面多下工夫,不要怕麻烦,要多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出发,把课堂新知以合理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沉浸到思考中,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对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指导
1.小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1)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刚接触数学时,不太适应,后续学习也没有调整过来,信心不足造成的心理暗示影响了后来阶段的学习。
(2)不能主动展开思考。小学生年龄尚幼,学习方面自主性还很弱,对于课程还是举一得一,遇到稍微不熟悉的内容,就茫然不知所措了。
(3)不善于分析理解。有些学生虽然遇到问题,知道要展开思考,却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分析没有条理性。
2.教师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1)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容小觑的,其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2)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做数学题目时,要让学生知道有序思考。虽然,小学数学仅仅是浅显、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数学思想和分析推理方式是一脉相连的,教师可以把思考问题的方法精神,运用到具体内容中,教会学生有条不紊地思考,这必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和推理能力。
(3)要教会学生把知识、问题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描述。每名学生的个体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新内容只能与他们已经熟悉的内容挂钩,才能建立知识链接,加快新内容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各种自己独特的方式联想、联系,只要有对的地方,就要肯定,并积极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型,完成认识新知识的跨越。
(4)要让学生多动手,把问题画在纸上。这样做,是为了减轻思考、记忆和运算的负担,让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分析、推理方面,这样也容易理清整个问题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还能起到迅速把精力凝聚到解题状态中的作用。强调这点,是因为许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巨大好处,虽然他们也能自发做到,但最好还是督促他们能形成自觉性,遇到问题,就放手去画,提高解题效率。
(5)要教会学生反省。如果题目没解答好,事后就要及时反思,是因为不会,没有掌握好基本知识,还是由于粗心马虎、疏忽大意,还是因为不会分析、不会思考无法下手。学生不要轻易放过自己摔跟头的地方。吃一堑长一智,这些地方正是自己薄弱的环节,通过这些地方,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使自己更好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