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趣生成
2016-11-28夏新村
夏新村
一、尊重赏识,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长久以来关于数学作业,师生关注的共同点仅限于作业的对错、书写的好坏,而对于作业所起到的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的作用直接忽略不计,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批改的作业,只看对错,不加反思。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充分运用作业评语,让教师的态度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细处关注每位学生的作业状况,从内心深处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每次作业都当作与教师交流的平台,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从教师的用心评语中获得自我满足与成就感。如“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真让人刮目相看”,“你真聪明!老师都没想到这种解法,看来你也能当老师啦”,“你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这种解法比老师的方法简单多了”这种富有激励性的简洁评语,不仅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对学生本人的赏识,也体现了对学生作业的认可,更有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给出不同的评语。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作业时会认真仔细,能够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多样,笔者的评语是“每次作业都让人耳目一新,每次作业都是你努力学习的成果,老师看好你”。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中表达的思维过程比较清晰、条理性强,一旦出现问题,也能想到错在哪里,评语则是“减少失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好了再做”。对于那些数学成绩一般,并且性格急躁的学生,作业会比较马虎,对题目的分析与思考停留在较浅层次,作业中的错误一般检查不出来,评语则是“认真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并加以注意,你就会走向成功!”“老师多么希望能看到你认真完成的作业!给我一个惊喜,好吗?”所以,对于不同学生的作业,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评语策略,每句评语都具有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平和的态度来达到批评的目的。
三、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认真纠错
批改作业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情况、数学格式以及推理过程严格要求,这是检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如何能快速纠正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又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批评与建议,就需要教师运用斟酌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比如“这道题结果正确,看得出来你认真思考了,如果在数学格式上再注意下,效果会更好”,“你真聪明,仔细看看一定能找到简便方法”等。对于写字不认真、字迹潦草的学生,多是因为态度不够端正,教师首先要肯定其优点,加强自信心,再提出期望,如“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相信明天你还会给老师一个惊喜”,“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好一点就更好了”,“做题正确率很高,若你的字写得再漂亮点,那肯定是最棒的”。对于学生因粗心大意、做题马虎出现的问题,评语则是“细节决定成败,你何时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你何时就能获得全胜”,“搬开前进的绊脚石──粗心,沿着成功的方向——细心,奋勇前进”,“与细心交友,和成功做伴”。这样处理,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又能纠正不良习惯,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当学生解题思路清晰,步骤完整,但有细微错误时,教师的评语要准确,既要一语道破存在的问题,又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之处,比如“既要用心想,还要用心算”,“方法正确,计算再精确一些就更好啦”,“弄清小括号的作用,你就不会漏掉了”等,这类评语不仅让学生明确错在哪里,而且明白为什么错,知道如何改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评语不能死搬硬套,要机动灵活运用。合理、适当的评语,能够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为以后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细心检查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启发诱导,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批改数学作业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教师不仅要判断结果的正误,解题过程的先后顺序,更应注重挖掘学生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针对各种情况做出恰当的评语。例如,应该一题多解的题目,学生偷懒只采用了一种方法,对此可以写“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聪明的你还能想出几种呢”,“多角度思考,可以发现新的数学方法!爱思考的你肯定还有其它方法”,“特殊值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数学方法,你可以尝试一下”,“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真了不起”等评语。对于那些在解法上新颖独特,或者在结果上提出不同见解和思路,或者指出教师课堂失误的学生,教师更不能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之词了,“你找出了老师的错误,真会观察问题,表现真棒”,“你的见解独特,方法别具一格,真让人刮目相看!明天上课给其他同学讲讲”,“你的方法比老师的强多了,我向你学习”等,这种评语往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拓宽解题思路、开发思维潜能、拓展学生智力。这样学生在下次遇到难题时,他才会努力思考、迎难而上,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