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内约束力的调查分析*
2016-11-28唐芳贵
唐芳贵
(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当前大学生内约束力的调查分析*
唐芳贵
(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内约束力是自我控制力发展的高级形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采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高校947名大学生的内约束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内约束力总体水平较高,呈负偏态分布,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并在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和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 内约束力 问卷调查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迷茫,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在道德践行上出现失范,在自我控制上出现乏力,此类现象不一而足。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成人成才,也会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尤其会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形成严重威胁。众多现实和事实表明,想通过强化外在约束来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其社会效果有限甚至适得其反,必须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内约束力做起。内约束力是人基于自身动机和需要对自我进行约束的内在控制力,是个体自我成就的重要部分。当前加强大学生内约束力培养,赋予其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自觉约束自身的非理性心态和言行,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专题对大学生内约束力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有所启示。
关于内约束力,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内约束力内涵的把握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内约束力的代表性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侧重内约束力的先天性,认为人所具有的向群向善天性能够进行自我约束。二是侧重内约束力的社会性和道德性,认为个体能够抑制冲动、调节行为从而符合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三是侧重内约束力的心理性,认为复杂动态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是内约束力有效的核心所在。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内约束力是自我控制力的更为高级形式,是内隐自我和外显自我对内部认知与外显行为进行综合调节的能力,比自我控制力有着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根据座谈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形成初步问卷,并请同行专家评议后,形成40个自评项目的大学生内约束力预试问卷。问卷预测是以湖南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取样500人,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对这40道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删除不合格题目的统计指标主要两个,即鉴别力指数D和高低分组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依此标准共删除10道题,同时针对剩余题目再次征询心理学专家并稍作修订,最后形成的大学生内约束力问卷由30道题组成。正式问卷包含敏感性、控制性、坚持性、慎微性和慎独性五个维度,每个维度6道题;其中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为心理特质水平,慎微性和慎独性为行为特质水平。
回答问卷时,要求被试在Likert 自评式5点量表上进行选择。从“非常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分到5分。各维度因子分为该维度项目的平均分,总分为所有项目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内约束力水平越高。
2.样本及资料处理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五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共990人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947份,有效回收率95.66%。样本的人口统计学情况见表1。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内约束力总体情况
大学生在内约束力各维度上的得分统计见表2。
从表2可知,就平均数而言,大学生在内约束力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中位数3,各维度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敏感性(4.16)、控制性(4.13)、坚持性(3.63)、慎微性(3.53)和慎独性(3.48)。这表明大学生内约束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等内约束力的心理特质水平发展较好,慎微性和慎独性等内约束力的行为特质水平发展一般。就标准差而言,慎微性和慎独性两维度的统计值较高(0.67、0.65),表明大学生在内约束力的行为特质水平上相互差距较大。就整体分布而言,学生内约束力总分大致呈负偏态分布。
2.大学生内约束力的影响因素
(1)性别差异
大学生内约束力在性别上差异的统计结果见表3。
表1 大学生样本情况统计表
表2 大学生内约束力总体情况(n=947)
表3 内约束力的性别差异分析(M±S D)
从表3可知,敏感性、坚持性和慎微性以及总体内约束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 <0.01;p <0.05;p <0.01),并且均是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2)独生子女差异
大学生内约束力在独生子女上差异的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内约束力的独生子女差异分析(M±S D)
从表4可知,独生子女因素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及控制性和坚持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 <0.01;p <0.01),均是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
(3)生源地差异
大学生内约束力在生源地上差异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内约束力的生源地差异分析(M±S D)
从表5可知,敏感性、慎独性及内约束力总分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p <0.05;p <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敏感性和慎独性以及总分上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即相对而言,乡村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比城市大学生高。
(4)政治面貌差异
大学生内约束力在政治面貌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内约束力的政治面貌差异分析(M±S D)
从表6可知,中共党员大学生在敏感性、控制性、坚持性和慎独性及内约束力整体水平上均显著高于非党员大学生(p <0.01;p <0.01;p<0.01;p <0.05;p <0.01),这表明党员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较高,体现了其优秀性。
四、讨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内约束力总体水平较高,呈负偏态分布,但各维度发展不平衡。敏感性、控制性和坚持性等内约束力的心理特质水平发展较好,慎微性和慎独性等内约束力行为特质水平发展一般。众所周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自我约束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此,中国民众通过多年的传统文化熏陶,必然在自我约束的觉知性、抗冲动性和抗诱惑性上表现出较高的心理特质水平,上述调查结果也予以了证实。虽然慎微性和慎独性是中国传统美德——“慎德”的两个主要内涵,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内约束力的慎微性和慎独性仅是处于中等水平,这有可能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短板,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教育渠道予以提高。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内约束力在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和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就性别而言,女大学生不仅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并且在敏感性和坚持性两种心理特质水平、慎微性这种行为特质水平上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可能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对女性的要求更多、更高、更严有关,符合传统对性别角色的定位和要求。就独生子女而言,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及控制性和坚持性维度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这是我国独特生育政策所导致的特殊社会现象。一般而言,独生子女至少是三代人的关注中心或培养核心,更容易导致自我中心,自我控制能力及抗诱惑能力会明显弱于非独生子女。就生源地而言,乡村大学生不仅在内约束力整体水平上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在敏感性和慎独性维度上也是如此。这可能与两种情况有关,一是中国乡村在固守传统文化上普遍较好;二是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是乡村学生克服不利教育处境进入大学重要保证。就政治面貌而言,党员大学生的内约束力要显著高于非党员大学生。这也符合情理,一是素质高、自我管理能力强等是大学生入党的必要条件,二是自我约束、服务群众是党员最基本要求。
以上调查结果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内约束力培养模式和途径研究,提升培养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如,根据心理的社会建构理论,大学生内约束力的培养应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为言—固化在行”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大学生内约束力的培养。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个人化和功利化的偏差价值取向抬头,导致许多社会道德失范现象。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内约束力培养,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偏差和冲突,从而在当前社会和未来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规范。
三是要强化传统优秀文化的推广和践行。正心修身、慎微慎独作为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的道德引力,在当前多元异质文化思潮涌动和社会道德失范问题凸显之际,尤显重要和迫切。
[1]唐芳贵.大学生内约束力测度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2):147-149.
[2]韩宗胜、陈建华.内约束力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社会心理科学,2014(1):57-62,128.
唐芳贵(1973—),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道德心理学研究。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生内约束力培养研究”(15C0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内约束力心理维度研究”(XJK013BXL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