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悖论”下的中日韩
2016-11-28本刊编辑部
“亚洲悖论”下的中日韩
“萨德”系统风波和钓鱼岛较量,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同时从东北亚方向对中国构成压力,成为干扰中国战略与外交的两大热点。这两个热点表面上只关乎中韩关系和中日关系,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推手美国,换言之,中国有形无形地面对着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同盟铁三角”。
去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发联合宣言,称坚决反对在朝鲜半岛发展核武器。
韩国为啥敢跟中国“翻脸”
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6名议员于8月8日访华。他们都对在韩部署“萨德”持反对立场,希望在此行中了解中方对“萨德”和韩中关系的意见。然而,6名议员的赴华沟通之举却在同一天遭到韩政府官员、执政党以及媒体一哄而上的围攻。“卖国行为”“国际笑柄”“韩国外交和政治的耻辱”“向中国发出施压有效的错误信号”……看不过眼的韩国媒体如此批评这些访华议员。5日,韩国媒体还在猜测该国明星演出被取消、联合国未能通过谴责朝鲜发射导弹的新声明是不是来自中国的报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中国旅行社预定赴韩乐天免税店购物的人数同比下挫20%。这让业内人士忧虑,即便中国没有实施制裁,“萨德”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上升的反韩情绪,也会令相关行业陷入比MERS更可怕的危机。
韩国部分人近期还散布了不少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试图误导舆论、蒙骗民众。
第一,韩方部分人称部署“萨德”是“自卫措施,无奈之举,只是针对朝鲜的核导,不针对第三国”。这是韩国当初宣布部署“萨德”时特别强调的。这看起来只是为了“自卫”,但其实不然。正如韩媒所报道的那样,“萨德”系统由美军掌控,韩国只是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而已。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是否针对第三国,不是韩国说了算,而是美国说了算。
同时,美军掌控、操作的“萨德”系统究竟用于什么目的,韩国不会不清楚。韩国媒体在谈及“萨德”系统时,也常常认为这是中美战略博弈的重要一环。韩国“揣着明白装糊涂”,片面强调“只针对朝核导”的表面目的,而有意忽略深层意图,是蒙骗不了人的。
第二,“唯萨德论”。朴槿惠7月21日说:“在朝鲜不断威胁攻击韩国的情况下,仍有部分政治人物和舆论要求政府取消在韩部署‘萨德’的决定,那他们应该拿出保护国民免受朝鲜导弹攻击的另一套办法来。”按照这样的说法,除了“萨德”系统,没有别的办法保护国民安全。这是典型的“唯萨德论”。
除了部署“萨德”系统外,韩国就别无他法保卫国家和国民安全吗?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第三,所谓“中国对不起韩国”。在谈到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时,韩国媒体和一些专家学者常常抱怨称,韩国近年来不断向中国“示好”,但是却没有得到“回报”,其中大致包括这样几件事:韩国积极与中国签署并生效了自贸协定,不顾美国的反对加入了亚投行,朴槿惠总统出席2015年“9·3阅兵式”等。应该承认,这几件事确实增进了中韩互信和经贸合作关系。但是,这些事是双赢的,并非韩国单方面的“示好”。
从东方道德礼仪上说,做好事要回报,往往令人怀疑这“做好事”者的动机。韩国所要的“回报”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制裁朝鲜方面,认为中国的制裁力度“不够”;二是要中国不反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即使中方的战略利益、安全利益受到损害。这种“回报”显然违背中方原则立场,超越了中方的承受底线。
第四,“萨德”系统问题“是由朝鲜的核导引起的,中国应该反思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是否尽到了责任”。这一言论是老调重弹,并无新意。朝核问题的由来并不是中国引起的,而是朝美之间的长期敌对关系导致的,作为美国的盟友,韩国也有自己的责任。
韩国这些人的奇谈怪论明显是在为部署“萨德”找理由,以为中国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吗?除此外,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在8月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如果“萨德”捕捉到朝鲜发射导弹,韩国可与日本共享情报。学者表示,此前也有过交换情报的提法,但韩国方面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现在看来,韩国执政党选择在这个时机上演态度大逆转,是在为部署“萨德”助威。此举在交换情报方面的具体意义还很难说,但显然是在向中国叫板。
香港《南华早报》评论说,韩日都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但由于主权纠纷和历史问题,韩国一直不愿跟日本开展双边军事合作。现在,韩国这个看似温和的表态将令中国门口出现美日韩建立军事同盟的迹象,这会被北京视作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日本还有多少资本与华博弈
中韩围绕“萨德”争议的同时,中日纷争也平行升级。日媒8月11日报道,中国取消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原定月中的访日计划,以表达对日本因钓鱼岛问题多次抗议中方的不满。本月初,中国派出多艘海警船、渔政船前往钓鱼岛水域巡航,日本5天内多次召见中国大使抗议,甚至出现其外相岸田文雄无视在场中国大使的失礼场面。11日,正在菲律宾访问的岸田文雄更是公开指责中国在东海“恫吓与挑衅”。
另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13日发现4艘中国海警船钓鱼岛附近的毗连区航行。日方已连续11天在钓鱼岛附近发现中国公务船。进入8月以来,中国渔船及公务船活动频繁。其中有连续4日进入日本主张的所谓“领海”的纪录,日媒称这是日本2012年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后的首次。
中国今后很可能在继续在东海采取行动,花时间逐渐瓦解日本的实效控制。中国海警局将继续通过利用退役军舰等举措增强装备。中国的外交相关人士表示在东海加大对日本施压力度是强化海警局警备的自信的表现。
并且,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防卫省决定提前启动引进“萨德”计划。原因在于,“朝鲜的弹道导弹能力已对日本国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8月3日,朝鲜发射两枚中程导弹,其中一枚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在日本人看来,这样的导弹射程几乎覆盖了日本全境。
埃菲社8月10日援引日本媒体的报道称,日本正在评估将部署“萨德”系统作为其提高导弹拦截能力计划一部分的可行性,计划中还包括升级“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
从近期日本国内的风声来看,日方可能在2019年开始的下一个防卫“五年计划”中增加采购“萨德”的项目,未来也不排除发展陆基版“宙斯盾”系统。
由此,我们必须看到,对于日本的反导体系而言,“萨德”并非必不可少的核心,甚至也并不是“王牌”,而只是其反导体系中的一环。当然,这并不是说“萨德”进入日本一事不重要。值得我们重视的理由如下:
首先,还是涉及X波段雷达。若日方在九州、冲绳均部署“萨德”系统,其X波段雷达可探测范围不仅包括中国华东地区,还可涵盖湖北、湖南、河南等中部省份,甚至包括广东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旦这样的系统,与美军在韩国和日本已有的X波段雷达相结合,就相当于为美方提供了一个对华反导预警的前沿监测体系。战时,可以侦测中方导弹发射,为反导体系提供目标信息;平时,则可以窥探中方各类试验,为战时积累数据。
另一方面,“萨德”或类似反导系统的建立,可能进一步助长日本国内某些人“对华一搏”的信心。日本人也看《孙子》,也重视“庙算胜”。如果在“庙算”的过程中,日方认为依靠其巨资建立的反导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方的弹道导弹优势,那么日方就会对使用军事手段更有信心,发生冲突的“门槛”也就会进一步降低。
尽管如此,日本却并没有多少能与华对抗的资本。随着2010年中国的GDP反超日本,其海上力量的发展也开始赶超日本。据美国国防部2015年度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介绍,中国海军现代化计划造就了一支技术更先进、更灵活的海军部队。中国正在加速退役老旧舰艇,换装配备先进反舰、防空、反潜武器和探测器的大型多任务作战舰艇。
相比之下,日本海上自卫队却暴露出一些弱点。著名军事评论员刘美武曾在香港《信报》撰文指出,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一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结构失衡、能力不全且缺乏独立作战能力的海上武装力量。反潜及反水雷能力突出,防空能力一般,反水面舰艇能力低下,两栖突击和对岸攻击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其性质而言,实际上是一支辅助作战的武装力量,而辅助的对象就是美国海军,说得具体些就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2001年间谍船事件充分暴露出日本海上自卫队制海能力的缺失,而2011年3·11地震自卫队糟糕的表现则说明这支武装力量在战备与士气方面实在有些不靠谱。可以说,海上实力对比的天平已经开始倾向于中国,且中国潜力巨大,未来优势可能会更为明显——中日钓鱼岛博弈的态势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在日本看来,现在也许是能够在东海与中国进行战略博弈的最佳机会,失去了这个机会,日本将没有实力与资本再和中国讨价还价。
难以逃脱的“亚洲悖论”
无论是“萨德”入韩还是日本修宪,都在印证朴槿惠总统所说的“亚洲悖论”。经济上的水乳交融,并没能稀释东北亚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与美国同盟体系,两者互为因果,或者相反。而且,美国正在推行的亚太战略,正在强化上述逻辑。这也再次证明,在所谓权力转移的大背景下,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没有发生质变,美国仍然依托军事同盟体系,主导着这个地区的安全议题。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继续修宪,韩国继续与朝鲜缠斗—都是以安全之名。
韩国与日本下一步的动向,很可能是“韩日亲善”。在奥巴马政府的撮合下,去年12月韩日已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两国关系明显回暖。朴槿惠不可能做任期内唯一一个不访问日本的韩国总统,即将于2017年卸任的她,缓和韩日关系为东京之行造势,必将列入其政策议程。安倍已经将日本定位为在亚洲与中国竞争的角色,他不会放弃任何防止东北亚力量平衡向中国倾斜的机会。如果朴槿惠抛出橄榄枝,安倍绝不会拒绝。
再接下来,或许就是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升温。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东亚问题学者麦克丹尼尔·维克认为,更牢固的三边同盟,将大幅缓解美国防务能力的紧张,目前的地缘政治现实,使构建这样的三边同盟的可能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大。“解决了慰安妇问题,朴槿惠与安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东北亚安全格局重塑正面临一个独特的机遇。”
“萨德”系统风波和钓鱼岛较量,看似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同时从东北亚方向对中国构成压力,成为干扰中国战略与外交的两大热点。这两个热点表面上只关乎中韩关系和中日关系,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推手美国,换言之,中国有形无形地面对着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同盟铁三角”。韩日美三国间在不同议题上有立场分歧甚至利益之争,但是,在防止朝鲜拥核和遏制中国快速崛起两大议题上,似乎共识大于分歧,同盟利益大于涉华利益。这个结构性特点在美国一超独大并绝对主导亚太格局的时代,将长期存在且难以改变,无论中韩、中日经贸和人文关系多么密切,都无法取代韩日安全倚重美国和关键时刻投向其怀抱的战略抉择。
相当不利的态势变化,使得中国陷入两难境地,要么单独面对这一安全困境,在非常复杂的游戏圈里处理中韩、中日和中美关系,设法破解“一对三”的被动局面,要么以新冷战应对旧冷战,重新考虑调整与俄罗斯和朝鲜的战略关系,实现“三对三”的战略平衡。很显然,重返冷战格局不仅可能是部分人的单相思,而且是扭转中国进步的倒行逆施和短视行为,也必然会掉进某些国家预设的冷战陷阱。
指望韩国改变决定恐怕不易,“萨德”系统如何不葬送更大更长远的共同利益,这是中韩两国都要考虑的问题。安倍内阁本月经过改组后右翼成员已占近八成,而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回升到58%,这表明日本在修宪、扩军和攻势外交方面都会得寸进尺,中日关系也将更加艰难。既不能重返冷战,又要应对棘手的东北亚地缘博弈,这对中国大国外交与战略定力是个巨大考验。
有中国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分析说,如韩日进一步勾结,中国必定会作出相应的反制措施。届时,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予以制衡,东北亚军备竞赛或将不可避免。
7月底,在俄中东北亚安全问题第四轮对话结束后,俄罗斯外交部表示,美韩部署萨德的行为或重创邻国的战略安全。对局势发展中的不利情况,俄中将加强协调。
(《环球时报》2016.8.14、《报刊荟萃·非常关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