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2016-11-28邵乐潘孝青李强杨杰
邵乐+潘孝青+李强+杨杰
摘要:为获得獭兔非粮型饲料配方,降低玉米和豆粕使用量,并探讨非淀粉多糖酶在獭兔非粮型日粮中使用的可行性。将120只5月龄獭兔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为添加20%玉米、14%豆粕等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中添加10%大麦与7%菜粕分别替代50%玉米与50%豆粕,不加酶;试验组Ⅱ,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2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Ⅲ,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4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Ⅰ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总增质量降低4.34%,日增质量降低4.36%,饲料报酬与腹泻率分别提高0.70与6.66百分比;与组Ⅰ相比,组Ⅱ、Ⅲ总增质量分别提高7.17%与8.80%,日增质量分别提高7.26%、8.84%,饲料报酬分别降低1.5、1.9,腹泻率均降低10百分点;粗蛋白消化率分别提高4.84%、6.87%,粗脂肪消化率分别提高2.37%、3.92%,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7.17%、7.73%,粗灰分消化率分别提高10.59%、12.48%,无氮浸出物消化率分别提高6.43%、8.58%;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兔群每增加1 kg所消耗的饲料成本降低0.73元,组Ⅱ、Ⅲ分别降低1.30、1.19元,综合测算后发现,组Ⅱ经济效益最佳。在非粮型日粮中添加200 g/T酶制剂,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减少人畜争粮矛盾。
关键词:非粮型日粮;复合酶;獭兔;生产性能;消化率
中图分类号: S816.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9-0267-03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安全问题[1-3],探讨非粮型饲料配方可大幅降低人畜争粮矛盾,保证粮食供给,同时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降低养殖成本。随着国际能源的供应紧张,世界各国把眼光投向生物能源,玉米作为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其消耗量不断增加。另外,大量玉米淀粉企业、玉米乙醇企业、氨基酸企业对玉米原料的争夺,造成饲料玉米价格不断上升。为了应对玉米原料的竞争,必须尽早加大能量饲料的开发力度。在我国,大麦的产量仅次于玉米和水稻,是替代玉米作为配合饲料中的主要能量饲料,解决能量饲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大麦特别是有壳大麦粗纤维含量高,能值偏低,尤其是抗营养因子既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含量较高,制约了单胃动物的有效利用[4]。因此,本试验选用非粮型日粮,添加复合酶,对獭兔生产性能、消化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非粮型日粮作为饲料使用的饲喂效果,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开发饲料资源,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选取120只5月龄獭兔随机平均分成4组,(经方差分析LSD法比较,各组兔体质量差异不显著),选采用常规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自由饮水。
1.2 试验设计
对照组,添加20%玉米、14%豆粕等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大麦与7%菜粕分别替代50%玉米与50%豆粕,不加酶;试验组Ⅱ,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2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Ⅲ,在试验组Ⅰ基础上添加400 g/t酶制剂。
大麦与菜粕部分营养成分见表1。本试验选用的酶制剂为某公司生产的复合酶,内含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试验日粮配方见表2,按试验配方制成颗粒,酶制剂后喷涂,干燥保存。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体质量、腹泻率,统计喂料量,计算日采食量、日增质量、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分析。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x[TX-*5]±s”,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将5月龄獭兔作为试验对象,在试验组Ⅰ(无酶制剂)中采用大麦、菜粕作为非粮型饲料原料分别替代50%玉米与50%豆粕后,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比,总增质量降低4.34%,日增质量降低4.36%,但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报酬与腹泻率提高分别提高0.70与6.66百分点;试验组Ⅱ(200 g/T酶制剂)、试验组Ⅲ(400 g/T酶制剂)与试验组Ⅰ相比,总增质量分别提高7.17%与8.80%,日增质量分别提高7.26%与8.84%,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饲料报酬分别降低1.5与1.9,腹泻率均降低10百分点。
2.2 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部分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后,与不添加酶制剂的试验组Ⅰ相比,粗蛋白消化率分别提高4.84%与6.87%,粗脂肪消化率分别提高2.37%与3.92%,粗纤维吸收率分别提高7.17%与7.73%,粗灰分消化率分别提高10.59%与12.48%,无氮浸出物消化率分别提高6.43%与8.58%,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间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试验组Ⅰ(无酶制剂)中采用大麦、菜粕作为非粮型饲料原料分别替代50%玉米与50%豆粕,与对照组相比,兔群所消耗的饲料成本降低了0.73元/kg,通过配置2种不同添加量的酶制剂(Ⅱ组200 g/t酶制剂、Ⅲ组400 g/t酶制剂)后,兔群所消耗的饲料成本分别降低了1.30、1.19元/kg,综合测算以试验组Ⅱ经济效益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3.1 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
添加复合酶制剂不仅能降解植物性饲料原料中NSP等抗营养物质,同时还可弥补机体内源消化酶的不足,从而促进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报酬和生长性能[5]。前人在肉鸡、肉鸭、仔猪、肥育猪等动物的试验中发现,饲粮中添加酶制剂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动物的平均日增质量和末质量,同时降低料重比[6-7]。大麦部分替代玉米在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作用下[8],作为草食家畜能量饲料原料使用,不仅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缓解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需求压力。本试验结果与猪禽等日粮种添加酶制剂后获得的生产性能相一致,表明在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可以改善獭兔生产性能。
3.2 非粮型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5月龄獭兔部分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添加复合酶制剂后,一方面破坏了植物细胞壁,使细胞内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增加了动物肠道内饲料同消化酶的接触机会;另一方面,降低了食糜的黏稠度,促进了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9]。同时,已消化养分向肠黏膜的扩散速度也会加快,能提高动物对已消化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10]。对于獭兔而言,獭兔肠道营养物质主要依赖体内消化酶的消化作用。过量添加可能会抑制内源性酶的分泌,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其机理是外源性酶的过量添加,降低了食糜黏度[11],缩短了食物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降低对营养成分的吸收[12]。本试验选择2种酶制剂添加量,使獭兔部分营养物质消化率均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后续试验将考虑在獭兔幼兔阶段进行,观察幼兔酶制剂使用效果[13]。
3.3 不同酶制剂添加量的比较
本试验通过在獭兔育肥兔饲料制粒过程中采用后喷涂酶制剂的方法,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高添加量优于低添加量,饲养效果与酶制剂的添加量呈正相关。这与杨丽杰等在不同营养类型日粮添加外源酶制剂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报道结果[14]是一致的。关于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与使用方法不同,效果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刘 红,何蒲明. 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27-429.
[2]王兆华,褚庆全. 粮食安全战略视野下我国区域粮食生产量度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463-464.
[3]左 停,周智炜. 农业安全视域下的粮食安全再认识[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1-2.
[4]许梓荣,钱利纯,徐有良,等. 大麦替代饲粮中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02,22(5):522-524.
[5]刘汇涛,蒋清奎,高秀华,等. 酶制剂在毛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J]. 饲料工业,2012,33(10):45-48.
[6]高宁国,韩正康. 大麦日粮添加粗酶制剂时肉鸭增重和消化代谢的变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4):65-70.
[7]高 峰.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鸡、猪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72-82.
[8]黄少文,赵 娜,周泽君,等. 大麦型日粮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饲料与畜牧,2008(2):37-38.
[9]王冬艳,李德发,邢建军,等. 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腹泻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00,21(12):42-43.
[10]冯定远. 酶制剂的功能与动物营养学[J]. 北方牧业,2011(12):9-10.
[11]Fengler A I,Marquardt R R. Water soluble pentosans from rye.Ⅱ:effects on rate of dialysis and on the retention of nutrientsby the chick[J]. Cereal Chem,1988,65:298-302
[12]韩正康. 大麦日粮添加酶制剂影响家禽营养生理及改善生产性能的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00,32(1):1-4.
[13]淡瑞芳,张海涛. 酶制剂在国内兔营养中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养兔,2012(5):23-26.
[14]杨丽杰,李新民,谷子林,等. 不同营养类型日粮添加外源酶制剂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