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016-11-28谢华辉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会计实务应用

谢华辉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这对于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对于会计实务工作的有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企业日常运营的纽带,因此我国企业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下面笔者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谨供参考。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实务 应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以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核算,不能只看其表面形式。企业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其法律形式与实质形式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其经济实质与法律实质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在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过程中,由于资产租赁时间较长,有的甚至与产品的使用寿命一致,为了尊重实际情况,承租方会计在核算的过程中应该把资产作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根据资产价值计提折旧。这就是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的会计处理行为。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意义

首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的有效补充。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原则,然而这种基础性的原则不能对所有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效核算,很多特殊的经济业务使用权重发生制不能有效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对这种特殊的经济业务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充分保证我国企业会计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行。其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一贯性原则的补充。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前后期一致,不能随便更改会计处理方法,如果企业出现特殊情况,只有进行适当的更改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那么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该进行一定的变更,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际意义。再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谨慎性原则能够相互补充,共同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会计活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中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谨慎性原则,保证存货价值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现实价值。最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还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防止舞弊与违法行为的出现,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行为,不但没有实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大意义,反而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例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该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计提减值准备,这对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非常有利。然而,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避税,人为的增加与减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额,这对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核算非常不利。即使有的企业不存在故意增加或者减少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行为,由于其减值的金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企业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因此,其减值数额的准确性也很难确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值得大家探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滥用成为了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操控企业利润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不择手段地通过各种方式来盈利。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对于企业会计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增加企业的利益,让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操控企业利润。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企业资产的质量,避免了企业虚列资产,但是很多企业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并不准确,企业会计人员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来操控企业的实际利润,从而达到为企业减少税负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会计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操控企业利润的工具,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非常不利,一旦对政府机关查处,不仅要补缴相应税款,还可能面临各种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其他的会计处理原则不能实现相互协调

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这些会计处理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因此,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利用好所有的会计处理原则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过程中,忽视了与其他的会计处理原则之间的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后,经常出现与及时性、一贯性等会计原则相互排斥的现象。比如:按照一贯性原则,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都保持一致,到那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不断降低,一旦有更新的设备来取代固定资产,那么固定资产就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增加折旧金额,这就违背了企业一贯性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而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会计实务中如何加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

(一)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会计行业的制度都不是非常的全面,因此很多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受企业管理者的威胁,在会计实务中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必须要增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让企业的会计人员充分的认识到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给企业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于资产减值数额评估的准确性,降低企业职业判断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另外,财务制度对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的评估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范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计人员无法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实务进行有效的评估。企业会计人员增加职业判断意识后就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会计实务工作,减少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发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它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想要有效避免企业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操控企业利润,必须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让会计人员对于操作企业利润给企业以及会计人员本人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了解,尽量避免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操控企业的利润。首先,会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专业素质的提高实现合理范围内的避税。其次,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严格遵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做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事情,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进行工作,保证企业能够合理地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让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效用,更好地被会计人员所利用,帮助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效协调会计原则之间的关系

企业想要在会计实务中更加有效地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必须要加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的联系,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会计原则的综合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会计处理水平,让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在会计实务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首先,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不能过分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应该对所有的会计原则一视同仁,实现各种会计原则之间相互配合,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其次,企业在实际的会计操作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会计原则,缩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弹性,一旦会计处理原则中出现矛盾,应该秉承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进行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应用,通过协调会计原则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意义,以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本文阐述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对于实际工作中无法通过权责发生制有效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事项,要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谷颖捷.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2):9-10.

[2]仇冬芳,宁宣熙.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独立审计中的运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17-18.

(作者单位: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

猜你喜欢

会计实务应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