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浅析
2016-11-28范红英
范红英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新医改的不断深入,间接提高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受重视度。但是,实际的医院内部控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还会降低医院整体质量。本文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角度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财务内部控制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公立医院逐步被推向市场。现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受到广泛关注,医院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点,促进医院稳定生存与持久发展,使医院朝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不断迈进。而内部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效果的基础,在财务管理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内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不重视内控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被广泛用于财务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公立的医院来说,由于其和普通的企业不同,内部监督管理中未改善互联网设施,更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尽管部分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由于总体的管理设施不完善,使内部监督管理系统无法和各个部门沟通、交流。例如,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不关联,未及时更新财务、业务资料,间接导致医院财务内部管理监督时无法使用可行性高的资料、部门之间资料不共享等。
(二)缺乏规范的管理系统,未着重管理医院资金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均将业务收入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对收入进行统计时,需多个部门的财务人员共同参与,而且医院的现金收入占整个业务收入的比重大。该业务操作具有工作人员多、资金流动量大等特点,从贪污犯罪学上来说,贪污现象的发生和医院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比如有些医院由出纳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样银行存款就失去了会计的监管。另外,大多数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都是借助药物销售来实现的,其他项目的资金流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医院在对项目审核、培训过程中未独立核算,不能系统地反映收入、支出等资金。
(三)医院内部管理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监督、管理来说,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成本上的监管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在对医院成本进行统计时,严格控制整体支出,减少费用。但是,从现在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上来说,由于引入经营管理的理念较晚,也没有现成的成本核算体系可以照搬,我国大多数的公立医院均借助简便性方式进行统计,统计结构、手法单一,无法更好地配置医院资源。公立医院属于国家财产,但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医院注入私有资金,国家只是持有一定股份,若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具备监督、控制资金流通的理念,将无法研究、分析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引进时的风险。同时,也无法判定资金流通的可行性,更无法研究资金投资、回收后的经济效益。
(四)缺乏内部控制监督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立医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保障体系,各医院对监督认识程度不一,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监督制度。在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管体系中,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监审部门,它严重影响着内部管理、控制。但是,就现在的公立医院来说,有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执行不力,纯粹是“一纸空文”,并不存在高效的审计人员。在对内部进行审计时,通常借助医院外的监督、管理,甚至相应的监督体系只是流于形式。就算有些公立医院已经设置了可独立运行的审计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权利,也只能单纯地从会计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并不能从医院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管理。
(五)未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普遍存在问题。第一,医院的资金流通问题。发生原因和医院的现金流通量严重不足相关。第二,筹资策略不恰当。由于医院未制定有效的筹资策略,致使其出现盲目购买固定资产的现象,导致无法偿还债务。第三,医疗纠纷。由于医院经营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存在,造成系列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负担。针对此类现象,需及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不但能降低医院的财务控制风险,还可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但就现有的风险评估体系来说,大多数医院尚存在不足之处,未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监督,也无法借助有效的审批机制帮助决策重大事件。
(六)财务内部人员工作素养差异巨大
通常来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均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但对于医院的财务人员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使财务人员得不到医院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培训,无法满足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需求。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模式的不断应用,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素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信息核算、评估知识,还要求其树立良好管理财务的意识,便于借助日常服务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等,帮助财务部门进行重大的决策。
二、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改善措施
(一)完善医院内控信息化建设
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不但能拓展市场范围,提高经济效益,信息化也是建立内控的基础。因此,需完善医院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比如从医院各个专业部门设置计算机网络,以财务为核心,主要职责为整理、剖析医院数据,更好地传递医院数据,把管理思想、内控的要求嵌入信息系统,使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同步。同时,还需加大上级领导、兄弟单位之间的联系,保证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二)强化货币资金的管理
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来说,不但需重视固定物质与设备的监督、控制,还需重视其货币资金的管理,包括根据医院需求落实、核对资金流通项目,尤其是医院现金的支出、流入,禁止出现同一工作人员负责不同职务的现象。并且,还需严格落实相关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合理分配现金。因公立医院的业务量大,病人的挂号、住院等需大额的现金、发票,所以需按时核对现金、发票,账账核对。
(三)细化成本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除做好上述两条以外,还需做好成本的预算管理。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医院整体情况,结合医院各个科室现状,对成本费用进行评估、预算。如:科室有无开展新项目,原有设备利用情况等制定下一年度的成本预算。在成本预算审核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医院年度内的成本执行情况。当然,成本预算管理期间,禁止出现纵容不合常规的预算申请,相应科室在开展业务的同时,需根据所指定的成本预算方案,合理、规范地使用现金,以提高现金的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对于现有公立医院内部监控体系来说,我国尚不存在行之有效的审计制度。不具备高效监督、管理体系的公立医院,则无法更好地运行内部控制。因此,需于各个公立医院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独立执行内部审计职权,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并协助上级机关对医院的审计监督。当然,公立医院所具备的审计部门需高效、合乎法律,以有效审核公立医院和资金流通的业务,帮助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
(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财务内部的监督、控制来说,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为了规避风险。要想提高医院内部管理质量,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有效分析运营过程中不同因素造成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浪费量。第一,建立审计监督体系。为更好地监督、控制医院的财务工作,需建立一套符合医院需求的审计监督体系,并设立审计部门。当然,该部门并不由财务部门管理,只负责医院的最大决策。第二,进行多元化的控制。财务内部的多元化控制、管理除监督各个部门的财务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罚、奖励。通过这样的管理,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积极性,规避恶意违规。第三,建立审批机制。该审批机制主要负责医院的重大决策,因重大的决策有着一定的资金风险,故需在决策前期,不断审核、预算,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甚至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六)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素养
为从根本上适应新医改下的工作需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工作素养。同时,还需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整体工作质量。此外,为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依据鲶鱼效应,从外部引入优秀人才和内部人才竞争,进而提高工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医改模式的实施,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间接降低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增加医疗、资金风险。因此,需强化医院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力度,积极、主动地改善目前的财务控制现状,使内部控制在医院经营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