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安良家族研究综述

2016-11-28马强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回民军阀回族

马强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马安良家族研究综述

马强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马安良是研究西北回民十分重要的人物,其家族的发展表现了近代回族在社会巨变中的调适,以及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适应的结果,对其研究成果众多,本文尝试述评马占鳌家族的研究并作简要分析。

马安良;回民起义;回族军阀

清朝咸同年间,相继于太平天国运动,云南和陕甘一带分别发生了以回族为主体的反清斗争,史学界习惯称之为“云南回民起义”和“陕甘回民起义”。这两次回民起义不仅在回族历史上、而且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说时势造英雄也好,或者说英雄顺应时代而产生也好,毫无疑问的是起义领导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对于这些领导者后世的学者莫衷一是,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论调,但对于历史人物来说,这也符合史学的一贯作风。河州作为陕甘回民起义四大起义中心之一,由于其领导者马占鳌、马海晏等人在太子寺战役后,以胜求抚,河州地区得以免遭生灵涂炭的结果,同时他们自己逐渐成为清朝眼中的回族的代表,相对于政府来说,他们是回族的代言人;相对于普通的回族来说,他们又是连接回族和政府的中间层,这一两重身份使马占鳌、马海晏等人以及他们的后人能够在接下来的五六十年中左右逢源,不仅自己的官职节节升高,而且对西北地区社会变迁、民族关系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他们的研究一直是回民起义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甘宁青三省势力可划为统治了青海四十几年的马步芳家族——“青马”和统治宁夏的马福祥家族——“宁马”,还有在甘肃的马安良家族——“甘马”。对这些家族中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的研究涉及到清代以来的回民运动、西北民族和宗教等问题,也是近代甘宁青史和军阀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对最早发展起来的马安良家族的兴衰研究很有必要。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还有导师的指导,查阅了了相关的书籍和论文,由于阅读量尚且不是很大,对很多内容都没有涉及到,以后会在论文具体写作中弥补这一缺点的,而对自己已经查阅的资料做了一下粗略的分类。

一、史料方面

史料对于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本文所论述的主题,确实有很多一手的资料。清朝时期,每当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结束后,均由皇帝下令设专馆“纪其始末,纂辑成书,或曰方略,或曰纪略”。“方略”或“纪略”均采自当时军机处所藏档案,即“诏谕”和“奏报”,是官方原始文书的汇编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①根据研究成果,清朝有关回回的方略、纪略共有11部,其中,《钦定兰州纪略》记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镇压苏四十三反清斗争的过程;《钦定石峰堡纪略》记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镇压田五、张文庆石峰堡反清斗争(今甘肃省通渭县)的过程;《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记述了同治元年(1862年)至十二年(1873年)镇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回民起义的过程。

清朝的将领记述了很多这场战争的第一手资料,《左宗棠全集》一书,对于左宗棠在西北的事功,以及与马占鳌、马安良等人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左宗棠所带的湘军中高层将领对这场战争也有丰富的著述,有曾毓瑜的《征西纪略》,为作者从军所得编纂而成。吴丰培、马大正所编辑的刘锦棠的《刘襄勤公奏稿》,沈云龙所汇集的谭钟麟的《谭文勤公奏稿》以及《陶勤肃公奏议遗稿》都是学者们把湘军高级将领的奏疏汇编起来,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更加方便的第一手资料的查阅书籍;杨昌睿、魏光焘嘱其易孔昭等人依据当时的章奏所编的《平定关陇纪略》十四卷,是一部详细记载这场内战的书。②通过这些清朝官方文献资料的阅读,对于整个战争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此外还有清代余澍畴的《秦陇回务纪略》,易孔昭的《平定关陇纪略》,王定安的《湘军记》、龚景瀚的《循化志》等历史文献都对几次反清斗争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也涉及到很多起义领导者的记录。1988年马塞北等六位学者将台湾华文书局1968年影印本《大清历代皇帝实录》中涉及穆斯林的内容全部择录出来编成了《清实录穆斯林资料辑录》一书,此书是至今研究清代穆斯林资料最全的史料集,其中也有对于马安良家族的叙述,是快速查阅相关资料的工具书之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人、政府官员、还有记者游历西北时留下一些作品,主要有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天津大公报馆出版部1936年版),马鹤天的《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顾颉刚的《西北考察日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③,慕寿祺的《甘青宁史略》,这些史料以游记形式记录所见所闻,多处涉及了马安良家族在甘肃的情形,给笔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

各级政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织编撰文史资料,并集结成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出版,与马安良家族相关的文章多收录在《甘肃文史资料选辑》1-5辑中,其中有些文章是当时跟马占鳌、马安良同一时代,或者就是他们家族的人,所以回忆的内容有很强的可靠性,真实的再现了完整的历史事件。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文中难免具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认真的筛选。

二、相关的著作和论文

马安良家族植根于西北,有些学者将马安良放在西北马家军阀或西北社会大环境下研究,如吴忠礼、刘钦斌主编的《西北五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包括马安良在内的马家军阀梳理了这段历史。许宪隆的《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重视理论上的解读,认为包括马安良在内的诸马军阀主要成就是主持其统治地区的早期近代化和社会转型,简记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近代化举措,以此为角度考察军阀体制对西北穆斯林社会在近代的发展以及其对西北社会关系的影响。《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是研究西北诸马军阀较为有特色的一本书,该书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主线,既分析了国民党政权在甘宁青地区确立统治地位的过程,同时也分析了甘宁青地方大员(主要是诸马势力)应对中央的举措;该书作者查阅了民国时期的大量档案和政府公报,同时也参考了一些未出版的硕博士论文,因此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让人信服。高屹的《蒋介石与西北四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一书记述了西北诸马军阀势力形成发展的历史及蒋介石与其相互关系的史实。这是专门研究诸马与蒋介石关系的第一本书。

有些著作的某些章节涉及马安良的相关问题,如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是研究中国回族通史类著作,多处有关于马安良家族的论述,传记中《马占鳌》和《马安

良》。马霄石的《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东方书社,1951年)、林干的《清代回民起义》(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白寿彝等的《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民族出版社,1958年)等,它们都有相关的叙述关于马占鳌和马安良的事件的记述。

论文则主要集中在马安良对于马家军阀形成中的地位上,认为马安良是马家军阀的奠基者之一,赵颂尧的《马安良其人与民初的甘肃政争》则是持这一说法的,而许宪隆在《“圣战”与“受抚”的困惑——反清首领马占鳌的评价问题》中则认为马占鳌是诸马军阀的奠基人,马安良对于诸马军阀集团的最后形成,作用可谓至关重要,后来的“青马”和“宁马”都是跟马占鳌有直接的关系。江源的《马家军阀事业的奠基人——马麒》(《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一文分4个方面论述了马麒的一生,他认为马麒的一生不仅对马家军阀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近代青海社会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实他们几个人所强调的都不一样,看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许宪隆和赵颂尧都强调的是马安良对于整个马家军阀形成的重要影响,包括“甘马”、“青马”和“宁马”,而江源则是强调马麒对于“青马”军阀形成的重要作用。霍维洮则在《西北回族军阀论略》中认为屡仆屡兴的反清斗争,表明西北回族强烈的民族自治的政治取向,而武装反清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从社会学角度叙述了西北回族军阀形成的社会原因,认为马占鳌、马安良父子为回族选择了实现自治和适应社会的道路。康民在《冯玉祥与西北诸马结盟始末》(《西北史地》1994年第1期)一文中论述了冯玉祥与西北诸马结盟的过程,以及最后的破裂,指出双方结盟对扩大彼此的实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霍维洮在《西北回族军阀论略(上、下)》)《宁夏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2001年第5期)长文中对西北回族军阀的形成与各方面的关系以及西北回族军阀的历史地位等都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许宪隆、韦甜的《论辛亥革命前后西北诸马军阀角色转换》(《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认为民国初年以后盘踞西北的诸马经过数次政治变脸,基本上实现了他们的政治目标,到马鸿逵、马步芳掌管青海、宁夏和甘肃政局时,西北回族军阀从内容到形式、从政治到军事乃至统治方略,都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他们掌握的武装已经演变为新式的现代军队,牢牢掌握着民国时期整个西北社会的军政权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马占鳌的是非评价上还有他们父子对于马家军阀形成的作用,而缺乏对于这个家族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找出后来的马家军阀都免不了失败的共同原因,对整个家族的兴衰进行研究的话,可以得出一部分的原因。

由于笔者限于外语阅读水平和资料收集能力,本文只对国内的研究做了梳理,并未涉及国外研究,而这也将成为日后阅读、写作过程中笔者需要加强的环节。

注释:

①李石,《清代的方略馆与方略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②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以甘宁青地区为中心/赵维玺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页

③徐小坤,郭凤霞.改革开放以来马步芳研究述评(上)[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57-60.

[1]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左文襄公书牍[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

[2](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三.、五、六)[M].长沙:岳麓出版社,1989年.

[3]清史稿[M].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4]杨毓秀.平回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刘锦棠.刘襄勤公奏稿[M].吴丰培、马大正编:《清代新疆稀见奏牍汇编》(光绪宣统朝),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

[6]陶模.陶勤肃公奏议遗稿[M].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7]谭钟麟.谭文勤公奏稿[M].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8]刘锦藻编撰.清朝续文献通考[M].商务印书馆,1936年.

[9]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中华书局,1987年.

[10]北京图书馆编.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

[11]祁韵士.西陲要略[M].成文出版社,道光七十七年刊本.

[12]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遍[M].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

[13]穆寿祺.甘宁青史略[M].兰州:兰州俊华印书馆,1936年..

[14]白寿彝.回民起义[C].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年.

[15]李兴华,冯今源编.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

[16]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M].天津大公报馆出版部,1936年.

[17]顾颉刚.西北考察日记[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18]林干.清代回民起义[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

[19]霍维洮.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组织化进程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马啸.左宗棠在甘肃[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M].北京:中国书局,2007年.

[22]马通.甘肃回族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23]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

[24]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修订版)[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马通,马海滨.甘肃回族人物[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26]赵颂尧.马安良其人与民初的甘肃政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2:19-25.

[27]马景.河湟地区伊斯兰教“海乙”制的历史变迁[J].世界宗教研究,2009,01:135-145.

[28]霍维洮.甘军兴衰论略[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65-71.

[29]徐小坤,郭凤霞.改革开放以来马步芳研究述评(上)[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57-60.

[30]湘军集团与西北回民大起义之善后研究:以甘宁青地区为中心/赵维玺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页

B966

A

1671-864X(2016)11-0066-02

马强(1992.1-),男,回族,甘肃,研究生,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回民军阀回族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专治出墙杏
从湖南《大公报》看军阀统治下的端午节(1917—1926)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