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泰语词语比较
2016-11-28岩温罕
岩温罕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傣泰语词语比较
岩温罕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傣族与泰族是同源民族傣语与泰语属于亲属语,是一语族同一语支,它们尽管在不同国家和地域,但语言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并它们的相通体现在基本词汇的相同和相通,特别在词与词语之间的应用尤为显著。本文就傣泰语方言充分举例详细的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傣泰语方言;词;词语
一、历史渊源
傣泰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先民在有史记载以来被称为“百越”,“百越”是我国古代东南和南部地区一个分布广泛的族群(傣族及与之有关的境外掸族、老族、泰族均由古代的“百越”族群演化而来.在东起今浙江、福建,南至今广西、云南,直至东南亚一带的广大领域内都有他们活动的足迹。其后裔还包括了今天的水族、布依族、侗族、黎族等民族,还有东南亚的泰族,掸族,老族等都是百越的后代。特别是傣泰民族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历史上有同俗共源的关系都,在文化和语言上都有着许多相近相通之处,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其分布上所处的通内联外的特殊地理位置,与中原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傣族与东南亚的泰族彼此一直是亲密的邻居,亲戚。在语言上看它们是亲属语言,也是同一语支的同一语族。
二、语言上的同源关系
傣泰民族的历史有同一渊源固而产生相似的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等因素又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傣泰民族是属于历史文化同源的族群,传统的风俗习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语言上也是同一支系的,我们可以捕捉到两种语言之间有很多词义相同的词,特别是傣泰语称风筝ว่าว(Wao),这也是泰语和傣语的日常的词根和基本词汇十分相近,音和义多保持着原始的模样。
三、同源词比较
先来看基本词汇的构架基础,傣泰语词汇中一些音义都基本相同的只是个别的音调不同的基本词汇:
1、泰国的泰人称筷子为ตะเกียบ(Ta Giab),但是包括泰泐,黑傣,白傣,德宏傣族称筷子为ถู(Tu)。ตะเกียบ(Ta Giab)的ตะ(Ta)是没有定义的前缀(像老鹰的“老”),เกียบ(Giab)的含义是夹,也可能是泰人根据筷子的功能用华语创造的词汇。而傣人对筷子的名称ถู(Tu),来自于“箸”,ถู(Tu)就是“箸”;
2、泰国的泰人称椅子为เก้าอี้(Gaoe)(交椅),但傣族人称椅子为ตั้ง(Dang)(凳),皆属于汉语凳和交椅。早在古代,凳子就从汉族地区传到傣族先民那里。各个支系的傣族人均称无靠背且供人坐的家具为“凳”,也称椅子为“凳”。泰国语除了有“凳”以外,还有“交椅”的词汇,这是18—19世纪曼谷王朝时期由华侨传入泰国的;
3、泰国的泰人称伞为ร่ม(Rom),意思是阴凉;而各个支系的傣人称伞为จ้อง(Zhong),即幢。幢本来是古代帝王作为旗帜,但幢蓋却是伞形的华蓋,因此傣族把华盖与伞均称为幢。解放前西双版纳景洪宫廷既称伞为幢,也称华蓋为幢。景洪宫廷华蓋的形状,就是金伞,称其为“金幢”(จ้องคํา Zhong kum) ;
4、过去,泰国的泰人称鞋为เกือก(Gerk),泰北兰那泰人和老挝人称鞋为เกิบ(Gerb);西双版纳傣人称鞋为แขืบ(Kaeb),实际上从เกือก(Gerk)、เกิบ(Gerb)和แขืบ(Kaeb)可以看出只是方言发音的差别而导致写法的不同;
5、泰国的东北部泰人把砖称为ดินจี่(Din Ji),西双版纳傣族把砖称为ดินกี่(Din Gi)。也有泰国北部的泰人除了称砖为外ดินกี่(Din Gi),也有大部分泰人把砖称为ดินจี่(Din Ji)。傣泰语中的จี่(Ji)是指烧烤,因此有人认为ดินกี่(Din Gi)的กี่(Gi)可能是จี่(Ji)的谐音。所以,这个กี่(Gi)也就是烧烤,所以ดินกี่(Din Gi)就可能是指烧过的砖。从表面上看,上述推断似乎合乎逻辑,其实不然。由于傣泰人某些古代文化有密切的华夏渊源,若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上古时期的周朝,就用土坯砌墙。而运用砖砌墙的时间较晚于土坯;
6、傣泰语都称环为แหวน(Waen)。然后,泰语แหวน(Waen)是指戒指或指环;而西双版纳傣语的แหวน(Waen)却是手镯或手环。由此可见,傣泰语中同样的首饰名称却有不同的定义;
7、傣泰人对山羊、绵羊有固定的名称,是根据山羊和绵羊的叫声,称山羊为แพะ(Phae),称绵羊为แกะ(Gae),从而反映出同源民族的文化来源于自然地这一特点。
四、结语
以上以浅析的举例来对比观察了傣泰词语比较,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相似相通,也看到了彼此的差异与区别。我们由此看到了傣泰语言的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1]《泰中学刊》之《从建筑文化追溯僚人与壮傣老泰诸族的族源关系》王国祥
[2]《泰中学刊》之《傣泰研究随笔(二)》谢远章
[3]《从云南到阿萨姆-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何平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05。
[4]《语言学纲要》叶蛮声 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4。
[5]《傣族史》江应墚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12。
[6]《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贺圣达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8。
[7]《泰国人》肖宪,吴涛等著,三秦出版社,2004-5。
参考网络资料:
[8]《傣族史话》 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 更新日期:2009-06-08
[9]《雅虎知识殿堂》来源:雅虎网2010-2-16
作者简介:岩温罕(1988-),男,傣族,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号:12013100119,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