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

2016-11-28

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基础体育

南 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研究*

南 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是我国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发展的支撑,基础体育教育是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人才输出地和改革试验田。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角度出发,以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为目标,探索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体育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协同创新

近日,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疾呼:“我们的师范教育改革走了弯路,需要重建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师资培养曾一度依赖专门的体育师范教育体系,之后逐渐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从封闭培养走向开放选拔。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世界师范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教师教育模式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是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我国体育师范教育也当顺应现代师范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逐步向多元开放式方向演进。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师资还很紧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体育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职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高校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资源之间缺少良性的协同共享机制,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而且会影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而制约到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从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角度出发,以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为目标,探索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价值定位

我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起源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体育专修科,此后,其他高等师范学校陆续开设体育专修科,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专门人才[1][3]。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是在向苏联学习,并经过“院系调整”的大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国家根据教育战略发展需求,由教育部负责在全国六个大区域建设国家直属师范大学,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2]。

目前,我国不仅有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设立的体育学院培养体育师资专门人才,还有全国15所专业体育学院设立的体育教育系,各个省属和地方性师范大学或学院设立的体育学院或体育系,以及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部分本科院校设立的体育系也从事体育师资专门人才的培养,体育师范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健康第一”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一流教育离不开一流的体育,离不开高质量的体育课,归根结底离不开高水平的体育师资,而处于供给侧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正是体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源头基地,如何办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无论是对于素质教育、青少年全面发展还是对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有着基础性作用。

2 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定位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体育教育的目标价值导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体质训练、身体锻炼、生理发展的功能主义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人本主义转变。 近年来,从国家宏观层面到地方实际层面,体育在学生综合评价和升学考试中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也在逐步发生改变,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对基础体育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不断升华。然而,据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提供的数据: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 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中小学生的近视眼和肥胖比例仍不断上升。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基础体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价值理念和基层实践之间还存在很多差距。做好基础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以及建设体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概述和问题分析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是我国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重的体育师资。 然而,从社会现实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这主要体现在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指导力量不强,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培养目标可能出现“重技术轻理论”、“运动技术型体育教师”过多的现象,体育教育人才综合文化素质不高,知识面相对狭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足。同时,高校体育师范教育教育与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之间缺少良性互动的机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体育教育课程之间缺少配合、联动和衔接,其教学方式、方法和理念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基本特征联系不足,教师之间也缺少良性的互动,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没有及时反馈到高校,不利于其调整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高校教师重体育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对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学实践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是中小学教师重一线教学实践,对专业理论的科学把握、深度挖掘和重视程度不足。

4 完善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机制

4.1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一是高等体育院校和中小学可以相互选派体育教师到对方单位学习进行交流锻炼,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教练在中小学可以增强对基础体育教育现实实践的认识,进而更新自己的观念,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基础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可以在高校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加强与高校体育教学单位信息沟通,为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新思路,促进大学生更多了解基础体育教学实践,进而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二是高等体育院校和中小学可以相互组织学生到对方单位进行学习交流,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实习实践,中小学可以组织学生到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创新体育课程和体育第二课堂开设方式。通过互动交流,有助于推动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2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体育院系在体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方面具有优势资源,可以综合运用网络技术,把这些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分享。特别是一些体育教学精品课程可以整理为网络课程,进行跨区域的远程分享,降低基层获得优质体育教学资源的成本。中小学也可以把自己的优质课程(《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与高校体育院系师生分享,一方面可以为改进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现实参考,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基础体育教学课程的深入理解和直接认知。

4.3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科研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体育院系在服务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学术成果都可以为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一方面增强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主动服务于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实践,尝试建立对口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为中小学基础体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提升中小学教师对体育课的认知水平。同时,中小学体育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也可以作为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科学研究的生动素材和实践参考。高校和中小学在科研方面可以发挥“联合作战”的优势,合作承担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达到科学指导实践的工作目的。

4.4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训练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的训练管理和服务保障团队,可以创造条件,结合实际,与中小学进行合作分享。以足球项目为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校际联赛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足球专业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全新体系,四级联赛各成体系,但环环相扣,训练资源的沟通与分享可以成为实现四级联赛良性互动与循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有助于加强足球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人才输送的金字塔结构,形成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化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5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培训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只有做好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高校体育院系可以作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开阔个人视野、开拓事业关系的重要培训渠道和继续教育基地。中小学也有很多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这些教育工作者长期在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都是高校教育科研工作者所欠缺的。一方面高校可以邀请中小学知名体育教师为广大师生举办讲座、报告和培训,增强其对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的部分继续教育培训也可以安排在中小学进行,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4.6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和基础体育教育在硬件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

高校相对于中小学来说,体育场地设施和教学训练设备资源较为完备。中小学阶段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不仅体育教师资源不足,体育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体育场地设施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加上很多城市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和室外活动场所严重稀缺,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情况堪忧。因此,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同时,可以遵循“以人为本”的就近原则,建立和完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区域共享机制。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促进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为体育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物理空间,改变因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对体育课程的敷衍了事现象,进而提高体育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5 以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积极推动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5.1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价值理念层面的再审视

首先,要重新审视体育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体育不仅具有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还具有社会整合力和文化传播力。要引导学生以从事体育事业特别是体育教育事业为荣,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体育、更好认识体育、更加热爱体育,进而能够立志成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为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引导学生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社会对“体育人”片面的思维藩篱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体育事业是一个充满前途的事业,从事体育事业是无比光荣的事情。全面了解体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关系,以及体育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增强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目标的崇高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5.2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的动态调整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使命定位最终会归结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上,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的人才方能够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不仅必须要基于基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与之保持同步,而且要通过科研研究,科学把握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适度超前地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体育教育人才,使其能够掌握全面的体育文化综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具备新时期人民体育教师的良好基本素质,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新需求。

5.3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层面的改革

作为未来体育老师的老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视野开阔、有创新意识,真正热爱体育、了解体育、深入钻研体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给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传递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能全面准确地把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外延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智商、情商、动商、逆商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5.4 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层面的创新创新高等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对接中小学新课程方案,保持课程设置的动态性,把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系、理论、内容、结构及时纳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及时把握目标职业发展动态,并注重把专业技术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要明确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目标,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将中小学的新课程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严把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两项课程关,把两者作为检验体育教育人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

[1]崔乃文.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转型困境的利益机制分析[M].华中科技大学,2011(1).

[2]周芬芬,卫建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3]李期耀.论中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的起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

[4]马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价值取向演变的特点[J].体育世界(学术),2016(6).

[5]胡庆山,王健.基础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6]杜美.新时期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之路[J].运动,2013(5).[7]王丽平.谈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汪全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研究[J].天中学刊,2012(4).

[9]卢丹丹.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中教育科研问题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10]弓青峰.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存在主义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PE and Basic PE

NAN Yin
(PE college of Zhenzhou university, Zhenzhou 450044, Henan,China )

2016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6-JSJYYB-132。

南音(1982-),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基础体育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