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6-11-28丛冬梅
丛冬梅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辽宁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丛冬梅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辽宁省部分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不同区域的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一个区域小城镇在公共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建议:加强对落后城镇的政策扶持,提高整体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对基层体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等。
公共体育服务 小城镇 体育组织 管理 城镇化
1 对选取小城镇研究对象的界定
我国小城镇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该研究以广义小城镇概念为依据,以辽宁省部分县级市、县城、建制镇和集镇(非建制镇)为研究对象。
2 对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的解读
该文根据研究需要对公共体育服务内涵将从四个方面即公共体育、服务、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进行解读。首先,该研究把公共体育的范畴界定为国家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中公民所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技术指导等。其次,综合国内外对服务的定义,该文研究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社会产品,以体育场地设施、健身器材等硬件为主;二是服务提供者,即提供增值过程的体育管理者、组织者等体育工作者。再次,该研究以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公共服务三个基本点中的以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为研究范畴。最后,明确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服务以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条件等为主;二是制度性服务以地方性体育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等为主;三是信息性服务以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方法等为主;四是政策性服务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方案等为主。以上是该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
3 该省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
3.1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
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能在20年的时间里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与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辽宁特别是在成功申请承办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大环境下,辽宁城镇群众体育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工作重心下移,区县体育部门领导结合实际制定目标性更强的地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重视发挥区县体育政府职能部门对基层体育工作建立有效的评比奖励机制,重视调动基层体育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建立各级体育组织,通过组织各类比赛、评先评优活动等手段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在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场地设施建设、活动指导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
3.2城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得到改善
随着十二运会成功举办带动了辽宁城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进展。地方政府加大了“政府型”“公益型”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属下的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90%以上。而重视自然资源的开发,这是小城镇在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合理利用丰富自然资源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推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组织了滨海公路自行车快乐骑行等活动,把体育健身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沿海经济带给城镇居民提供了景观优美的健身长廊。
3.3城镇公共体育服务已形成三支队伍的管理模式
三支队伍管理模式是指城镇体育战线的主管领导、体育助理、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三支力量作为贯彻和落实全民健身工作的主导因素。三支队伍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对全民健身工作指导的扁平化管理,特别是一些乡镇、村屯的领导就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这对于开展乡镇的群众体育活动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三支队伍的管理有利于主管领导直接接触全民健身第一线,能够更好地了解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把全民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3.4城镇有组织的竞赛项目多而日常健身内容少
组织活动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抓手,是发展体育人口的关键,也是政府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的主要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是城镇推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的有效办法。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体育协会、企事业单位组织的体育竞赛不仅项目多、参赛人数多、时间跨度长,而且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健身效益也有明显的提升。而目前多数城镇居民的日常健身内容仍然以广场舞、健身操、走跑等为主,少数城镇居民会选择一些需要场馆器材的体育项目进行健身运动。这一方面说明城镇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相对薄弱以及缺乏相关的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镇场馆设施投入的不足而或是缺少该项目的技术指导。
4 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群众体育活动发展不平衡,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近几年,辽宁小城镇体育取得了较好发展,城镇体育人口在迅速增长,但是仍然存在小城镇群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老年和青少年好于中青年的客观现实。小城镇因受环境、经济、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很难形成具有品牌号召力的特色项目。辽宁14个市都有自己的品牌运动项目,而小城镇基本不具有这样的资源优势。因此,小城镇需要积极整合地方环境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一项居民喜闻乐见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品牌运动作为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名片,体现健民健身地方特色。
4.2基层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不足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中的中坚力量,虽然,各个市都有相关的文件保证每年按计划培训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但多数城镇三级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与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的达到千分之五的比值还有一定的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广大健身人群的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少,一个乡镇只有几个人负责基层体育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很难在宣传动员、活动开展、技术指导,以及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监管等方面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4.3缺少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健身场所
辽宁目前有17个县级市,改县建市加快了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一些经济发达的乡镇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很高,但是,小城镇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小城镇在体育设施投入上还是依靠政府,社会资金投入比如健身俱乐部、健身会所等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另一方面是受人们健身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制约。
4.4乡镇体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困扰和阻碍城镇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间接地影响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由于资金问题所带来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第一,由于不同区域城镇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政府投资兴建的体育场馆设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表现为城市好于乡镇;第二,体制改革使专职体育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第三,在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都因为资金投入低而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次数和规模,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活动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一些好的活动、好的项目不能有效推广。
5 对策及建议
5.1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落后城镇的政策扶持
由于该省不同地区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因此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竞赛组织和活动开展等方面能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健身需求。而经济发展落后的小城镇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竞赛组织和活动开展等方面明显落后。面对这种局面,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对经济落后地区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比如在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的供给上,全民健身活动资金投入上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5.2加大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
在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中公益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投入占主导地位。辽宁地处我国北方,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大部分城乡地区因气候条件影响不利于户外运动。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必须要加大对健身场地、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具有多功能的室内健身场馆,加强学校体育资源开放,加强新建和改建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等多渠道地解决体育健身设施的不足。
5.3加大对城镇体育基层体育指导员培训
小城镇基层体育指导员是组织宣传、科学管理、开展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针对小城镇体育部门分管领导、体育助理、负责人明显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快加大对基层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扩大基层体育管理者队伍,使他们即成为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和活跃分子,又是群众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管理者和带动者。能更好地解决城乡因经济落后、健身意识淡薄、体育知识匮乏等原因而影响全民健身活动的大力开展和全面落实。
5.4建设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由若干部门、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有一个总体系负责总体的规划、实施、协调和管理,即体育主管部门,再有多个小体系负责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体育信息宣传、体育骨干队伍建设、组织竞赛与项目开发等等。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更有利于城镇体育的平衡发展,有利于建立考核监管机制,有利于扶贫帮困,有利于抓典型促发展,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效率。
[1]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97-101.
[2]郝晨,李星辰,刘中全.对构建重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6):1-2.
[3]杨俊峰.山西省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
G807
A
2095-2813(2016)05(b)-011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112
①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课题编号:L14BTY005。
丛冬梅(1972—),女,辽宁东港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