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
2016-11-28韩晓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杭州310000
韩晓(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
韩晓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教育是关乎民生的大计,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如何提升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区域发展差距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分为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以及提高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的现实对策这四个方面展开。重点阐释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特色、以及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现阶段发展的瓶颈和对策的实施。
关键词:中国农村;红色文化;教育
一、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关键还是看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要看教育。不论所处的时代如何,社会制度制度如何,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是一个国家走向国风民强的必经之路。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就指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有效机制,到2015年,区域、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东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农村教育远远落后城市.教育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去承认和解决的。诸如一些典型的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等等问题都要求我们解决好,这些问题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同样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乃至中国整体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必须重视红色文化农村的教育问题,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二、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
1.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高。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居民年收入普遍可以达到5万以上,为教育的投资奠定了坚持的基础。不仅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70%的居民愿意将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投资到孩子受教育方面。家长对教育的金钱投入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家长对孩子的红色文化传承较多。
经调查,基本上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农村,家长们一般从小就会向孩子讲一些红色文化的故事,同时,小孩子也比较喜欢听这类的故事,基本上小孩子从小就受到当地红色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诚信等的良好素养,家庭教育很有特色。
3.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了解较少。
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家长本身的教育程度并不高,有时难免出现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有待提高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红色文化农村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和中国红色文化农村家长具有普遍性的不足,居民对孩子的在学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较低,表现为不经常和班主交流,50%的家长不知道班主任的名字或者只知道姓氏。56%的家长每年和班主任沟通次数为三次或更少。
(二)学校教育。
1.教育发展有成效。
因受当地地理条件限制,中国红色文化农村的学校数量并不多,但是也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绩,如农村的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等均已配备,为了学生身心能得到全面发展,有的学校还专门设有心理咨询室,用于解决孩子在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远景规划有目标。
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农村学校,通常以发展红色文化为纽带,对未来发展做出全面规划,提出远景目标,即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特色,实行精品教育,将教育与红色文化有效结合,使红色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其具体实施也有独特想法,将红军服装作为学生校服,举行红色文化节等。
2.家长对教育认可度高、评价好。
学校全体师生为教育的发展竭心尽力的贡献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普遍家长对教育满意程度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0%的居民对本地教育非常满意。
(三)政府重视。
1.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突出。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多年来,中国红色文化农村发展坚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齐抓共管,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管理机制,营造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2.教育力量投入大。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多年来,中国红色文化农村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财政预算、执行上坚持教育优先,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校条件,真正做到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到位,倾心为教师和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3.师资队伍力量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为此,大多数的红色文化农村学校也在积极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夯实人才强教基础,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重要的保证。
三、提高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水平的现实对策
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必须立足新的战略高度,从宏观上把握教育理念,将教育融入城镇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同时,也要在微观上从教学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教育水平。
(一)将教育融入城镇发脉络,实现有机结合。
1.实现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相结合: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推动当地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会更加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一般的红色文化农村有着良好地区位优势,比如依山傍水,林业发展等,学校一定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本地的经济,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地区要积极的发挥的地区发展特色,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相互辉映,深度融入到地区文化发展、教育发展的脉络中,融入到城镇发展打的时代发展脉络中,不断开创各地区教育新的发展局面,打造由点到面的中国教育新型发展系统。如中国红色文化农村在发展本地红色旅游文化、打造旅游景点的同时,可以大力推广以老街为主要内涵的“红色教育游”;以当地特色带动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学校在“红色教育游”中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并将其编写成手册、书本等形式资料,为游客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贡献力量,教育融入城镇发展并实现有机结合业从侧面推动了住龙镇发展特色的形成。
(二)加强城乡交流互助,提升教育水平。
中国的红色文化农村教育要积极建立与本地或者外地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与县级。市级、省级教育部门的联系,不断的从外界获取更加有力的教育资源,与各大高校建立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
各个高校应主动承担教育发展任务将不断促进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长远的相互受益的合作。具体表现为结合对教育事业的需求和未来的规划,参与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如对乡土教材的编写,师生的短期支教等。在交流互助中借鉴教育教学经验,并紧密结合当地教育现状推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家校合作建设,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实施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如定期的家校联欢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校长接待日活动、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三方对话与交流活动,不定期的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家长会等。这是促进家长切实关注孩子学习的有效措施,因为家长与学校交流程度越高,在子女上学目的认识、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就越有渴望了解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因此,为家校合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激发农村家长不断产生真正关注孩子成长的现实需要,如举办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成了特色的形式,各地的红色文化特色不一,要积极的发挥出红色文化与当地教育互动形式的有效促进。
(四)四方之力全支持,外界的援助必不可少。
这是对提高全国的农村教育都可行。中国红色文化农村乃至中国整体农村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不是只靠镇政府、县政府的援助就可以的,不是只靠县教育局的教师分配就可以的。外界的大力配合与支援,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农村教育能够越办越好的重要保障之一。学校依然需要更多的外面援助,不仅在学校的物资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从全国引进人才,更好的发展中国红色文化农村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想要长远的发展,想要更好的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稳定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必须要有赖在全国各地优秀教师队伍的支持,凭借红色文化农村单一的一己之力,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地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瓶颈,现在的中国农村教育,更像一个新生的力量,需要我们全国的爱心支持,才能发展的更好,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使中国整体的红色文化农村教育走得更高!
参考文献:
[1]毛小平.农村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一个关于农民知识贫困的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2]张慧.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3]张元捷.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