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镇人大“硬实”起来
2016-11-28伊一芳
◎文/伊一芳
让乡镇人大“硬实”起来
◎文/伊一芳
45岁的安国镇人大代表李竹奎在国家宪法日那天,当选为2015年度法治人物。在我国,人大代表分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来自基层一线的乡镇人大代表站在年度法治人物的颁奖台上,这还是第一次。“最忙的代表”,颁奖词里的这五个字最能说明李竹奎获奖的理由。2011年,李竹奎就任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安国镇人大主席,此后,他用5年时间改变乡镇人大“虚置”状态,让人大代表发挥作用,为民办事。
近年来,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作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大是广大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乡镇人大权力普遍虚置,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其权力最薄弱、角色最尴尬、权威最虚弱,权力“空转”运行,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关注。
乡镇人大权力虚置的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观念错位、工作地位缺失。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对乡镇人大的工作、对我国基层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人大监督和民主政治心存抵触。讲民主,怕影响了党的领导;讲法治,怕束缚了地方政府的手脚,影响其改革开放的主动性;讲监督,怕对一些地方上的违法乱纪之事曝光后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项目上不去、资金引不来。有的乡镇主要领导对人大监督、评议和视察检查心存不满,在工作中故意设置障碍。权力观念的错位在无形中致使乡镇人大和人大代表难以正常开展工作、难有作为。
甘肃省安国镇的做法,对其他地方的乡镇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何防止乡镇人大“空转”,如何让“虚置”的乡镇人大“硬实”起来,还需要各级党委和上级人大机关关注、关心、支持乡镇人大主席团建设,使之把能力建设的标准“硬”起来,把自身的能力素质“强”起来,把基层人大“带”起来,切实搞好我国基层乡镇的民主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