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缘何成“高危行业”
2016-11-28张玉胜
◎文/张玉胜
政府采购缘何成“高危行业”
◎文/张玉胜
据 2015年12月23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从2004年担任海南省政府采购中心书记、副主任开始,席传亮已经在采购中心度过了近12个年头。这让他成为中国担任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时间最长的人。用席传亮自己的话说,他这11年多,都在专心替政府花钱。在这个高危的行业里,他三分之一的工作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查。
继有人称政府官员是“高危职业”之后,政府采购也被席传亮纳入了“高危行业”。席传亮“三分之一的工作用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调查”的感叹或不失为佐证其“高危”之说的亲身体验。值得赞叹的是,席传亮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自觉、敏感与警醒,让政府采购的“高危行业”转危为安。解读其临“危”不惧的抗风险经验谈,或对包括政府采购在内的权力运作,不无可资镜鉴的裨益效应。
如何抵御政府采购的“高危”风险,席传亮从“于公”“于私”的两个层面概括了他的所作所为,即懂得分权、放权,确保公权力不被亵渎;避免自己面临巨大诱惑,有效保护好自己。其实,政府采购的所谓“高危”,并非是在履职实践中可能遭遇的职业伤害,而是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金钱俘获的“沦陷”风险。这就需要采购官员具有摒弃功利邪念和拒腐蚀永不沾的定力。用席传亮的话说就是“政府采购,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没道理再从其中赚钱”。耳闻目睹其前任领导上任两年便因受贿罪落马获刑11年的案例,更成为其慎用采购权的前车之鉴。
席传亮从前任落马案件中窥测到了大权独揽的一言堂弊端。废除一个人操作采购项目全程的模式,实施分段式管理操作法,既可让采购行为的各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也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让自己和同事没有权力寻租的机会。
政府采购成“高危行业”,是实情正告,更是廉洁警示。只有充分认知风险,并施以强大的自律意识和周密的机制操作,政府采购才能处危不惊和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