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贵州省绿道体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2016-11-28张慈军

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绿道贵州省全民

张慈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全民健身背景下贵州省绿道体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张慈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城市愈来愈重视绿道的建设,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绿道促进人民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是绿道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绿道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工作、经费来源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绿道体育的开发利用模式,最后对贵州省绿道体育开展进行对策的研究分析。

全民健身;贵州省;绿道体育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人生的拐杖,体育是生命原欲的象征[1],大批体育先行者在呐喊,并且用实际的行动带动着体育的发展。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健身场地设施,需要体育人将科学健身的知识、理念快速地传播及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愈来愈倡导绿道的建设,绿道的功能与效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既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又能从环境保护、自然和谐的角度来促进健康、实现经济效益。如广州、成都、北京、杭州等地均已开始建设绿道、探索绿道体育模式,缓解城市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消费的需求日渐强烈等等。

贵州省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各大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包括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贵州省部分城市也开始了绿道建设,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绿道促进人民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是绿道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

2 绿道体育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2.1 绿道体育的概念

“绿道”(greenway)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理念,在全国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一词在1959年首次出现并被威廉•H怀特所用,之后在1987年首次被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官方认可。广东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认为,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城市愈来愈重视绿道的建设,绿道为满足群众日常体育锻炼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提供了大量场地。“绿道体育”从简单意义上来讲即是利用绿道网络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绿道体育”即依托和利用绿道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促进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欣赏美丽的风景有个好心情,在美景中运动有个好身体,体现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和追求。

2.2 绿道体育的发展现状

珠三角地区绿道建设与健身结合是全国首创,2010年计划将率先在3年内建成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串联200多个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 2565万人。《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将绿道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提出以省立绿道网为依托,有效整合绿道沿线体育资源,设立完善休闲体育驿站和旅游生态体育活动站点,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道体育带,并积极开发生态型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健步走、健步跑、健身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绿道体育健身活动,创建以绿道慢跑、健步等为主题的绿道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国家级健身步道(绿道)示范工程和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绿道体育”已然成为广东休闲热点。

成都2010年开始了绿道的建设,打造了以“两环两线”、“公园体系”、“三山一陵”、“两湖四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重点的健康绿道,共1000多公里,并出台了《成都市市域绿道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导则》等规章制度。

北京2014年启动了三山五园绿道、丰台园博绿道、环二环绿道、温榆河绿道等市级绿道工程,《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2013-2017年)》计划建设市级绿道1000多公里,构建“三环三翼多廊”的空间布局,串联200多处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有效推动城区绿色出行,提供百万人休闲健身空间,并出台了《北京市绿道管理办法》。

走贵州体育新路”中提到,规划建设一批“(城乡)绿道(步道)联通工程”,争取到“十三五”期末贵州休闲健身人均场地面积达到人均 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在“发挥山地民族特色2平方米以上。贵州省政府近日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到2020年,建成100个生态体育公园,100条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线路。”与此同时,贵州部分地区也开始了绿道的建设。2016年遵义市将赤水河谷以原有国道为依托,结合沿线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酒、盐、古镇、长征文化等资源,合理分布沿途道路景观、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满足休养、健身、养生、体验、探险的需求,系统地打造了全长约160公里的自行车道、人行步道慢行系统,并于2016年举办了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3 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模式

3.1 场地设施建设

包括绿道建设和绿道设施配备两方面。绿道建设分为区域(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根据使用者类型,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通道和综合道(即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通道的综合体)四种类型,绿道的建设讲究因地制宜,依托道路的自然因素、人文景观等串联成网。绿道设施配备包括四个方面,常规设施配备包括绿道基本设施,如驿站、标识、安全设施、环卫设施、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等;体育设施配备包括康体器材(台球桌、沙狐球桌、康乐球等)、健身路径、体育公园等;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兴奋点”建设。

3.2 体育活动的开展

绿道上可以开展丰富多样、创意十足的传统体育项目、现代体育项目、文化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包括大型绿道体育活动、日常绿道体育活动。据统计,绿道体育大型活动各市级政府单位组织开展的次数为3-8次,区级每年组织开展活动的次数大部分在1-2次。绿道体育参与者在绿道上放风筝、踢毽子、跳广场舞、练太极、利用健身路径健身、打篮球羽毛球以及散步和骑行,锻炼项目多种多样。除开这些日常的休闲健身活动外,绿道体育还在于打造特色旅游、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服务四大品牌,开展制度化的主题活动,逐渐形成制度化的品牌赛事,开展丰富多彩绿道体育活动。

3.3 组织管理

绿道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的集娱乐、文化、健康于一体的网络,能容纳大量市民进入,服务对象广泛,服务性质具有社会公益性,管理内容涉及卫生、教育、城管、体育等多个部门。珠三角绿道体育一般实行属地管理,即由绿道所在公用设施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维护,组织领导体系包括牵头单位、协调体系、监督体系、操作体系四大组成部分,分为省、市、区、街道四个层次,根据管理地位可分为2个系统,一是核心管理系统,即各市绿道办及属地管理中各相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绿道规划、统筹等;二是协调管理系统,即各市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文广新、体育、林业、城乡规划、城管、旅游、园林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

3.4 宣传推广工作

绿道是新生事物,在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省级的宣传推广内容主要是在各市上报的绿道体育建设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站在全盘的角度,加以宣传和推广,宣传推广材料包括绿道地图、使用手册、专题片、绿道歌曲、绿道画册等内容,宣传的途径有主要是在媒体上做报道、访问,如在报纸、电视上做绿道宣传,通过建设维护建设厅门户网站绿道专版和广东建设信息网广东绿道专版等网页,集中展示各市建设进度,各市绿道新闻等内容,加大对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市级的宣传推广内容丰富,各有着重点,宣传推广渠道有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片、绿道歌曲)、报纸(专版报道)、网站、微博等。

3.5 经费来源

绿道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政府在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经费,第一年总共投入30多个亿(9个市,共建成2372公里的时候),建设经费由各市财政负责。管理运营方面,《广东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中)中,要求各地(属地管理单位)要有绿道管理维护专项资金,纳入各地财政。2015年省财政资金预算工作要求,省绿道网粤东西北地区补贴1200万元、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省级工作经费800万元;2014年安排粤东西北地区绿道网规划建设补贴资金为1200万元,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专项资金800万元;2013年安排粤东西北地区绿道网规划建设补贴经费总额为 1200万元,省绿道网规划建设工作专项资金800万元[2]。

4 全民健身背景下贵州省绿道体育开展的对策

4.1 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是首要任务

绿道是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是首要任务。“宣传推广工作带头跑,推动地方经济不用愁”,宣传推广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城市亮点,塑造品牌效应,进而提升该地方的竞争力,带动经济、文化多方位发展。全民健身背景下贵州省绿道体育的宣传推广工作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是领导重视,建立和完善贵州省绿道体育宣传工作的机制,从上而下,加强对绿道、绿道体育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大力宣传绿道体育建设、活动开展的意义。二是搭建好宣传平台,做到传统方式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构建多层次、普及度广的宣传方式。三是通过组织赛事、构建绿道亮点工程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包装特色。

4.2 因地制宜,建设绿道体育场地

贵州省素有多彩贵州之称,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区域内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5%,峰林、峡谷、天坑、石林、溶洞遍布,全年有300天至330天可进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适宜发展登山、龙舟、徒步、攀爬、漂流、探洞和山地自行车等休闲型、体验型户外体育运动[3]。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黔南布依族、黔东南侗族、黔西南苗族、水族、瑶族等,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且贵州多处是以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绿道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连接点,同时,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居多,素有“地无三里平”之说,为绿道网的大范围扩充出了难题,因此,绿道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更应因地制宜,合理散网,城区内主要是为市民出行和休闲健身提供场地,可以以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主,配备驿站、标识、安全设施、环卫设施、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郊县区域主要是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环境,应以自行车道为主,着重配备标识、安全设施。

4.3 培养和充实人力资源,引进绿道体育管理模式

贵州省拥有各类体育协会,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绿道体育的建成,为体育社团、协会等提供了日常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基地和信息发布的场所,是其公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另外,各类民间团体、兴趣爱好小组等可以在绿道上自发开展演讲、竞赛、交流、宣传、公益等活动,社会团体、体育协会、俱乐部等法人组织以及城乡基层体育组织组织开展活动,并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在绿道上进行体育服务目的或满足健身需求的服务,包括从事体育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政府、非营利的体育类社团组织。绿道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本在管理制度,核心在政策思路,关键在人才组织,大力充实绿道体育人力资源,包括行政管理人员、绿道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驿站服务人员、绿道体育科研人才、绿道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等。贵州省全民健身网络已逐步完善,学习和引进绿道体育管理模式,即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管理体系。

4.4 依托民族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让绿道体育活起来贵州民族文化深厚,每年有传统节庆活动近1000个,每个节庆活动都和体育运动紧密相关。常年举办山地户外比赛及活动的山体步道、城市健身步道、天然岩体、汽车公园、越野跑赛场、户外活动基地等非标准场地面积为152万平方米。另外,贵州省政府官方网站数据表明,贵州省乡镇农体工程覆盖率达到17%,村级农体工程覆盖率达到25%,其中资助命名全民健身登山步道7条,为绿道体育的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绿道体育是很好的活动载体,可以满足社会文化休闲需求,充实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旅游业活动的内容,同时扩大参与体育活动人口,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多既能增进健康又能有利于开展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绿道体育最早由自行车为切入点,后又增加了健排舞、太极拳、轮滑、踢毽子等运动项目,营造“健康、文明、积极、科学”生活方式。依托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更多人来参与绿道体育活动,让绿道体育活起来。

[1]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04.

[2]广东绿道网, http://www.gdgreenway.net/.查询时间:2016,10,15.

[3]贵州省体育局, http://www.gztyw.gov.cn/.查询时间:2016,10,15.

[4]李勇俊,李国岳.广东绿道体育发展策略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3:102-103.

[5]吴霞.基于绿道的生态体育模式研究 ——以温州市绿道为例[J].兰州理工大学2014.

[6]吴磊,张新安.全民健身背景下定向运动与绿道体育的契合[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5).

[7]Thomas G.Yahner,Cultural landscapes and landscape ecolgy in contemporary greenyway planning,design and management:a case stud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2006)295-316.

[8]Forster Ndubisi,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a template for developing greenway corridor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3(2006)159-177.

[9]张慈军.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3.

[10]张慈军.可持续发展观视域下贵州省绿道体育建设的条件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6(03)

Countermeasu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way Sports in Guizho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ZHANG Cijun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张慈军(1987-),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绿道贵州省全民
全民·爱·阅读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