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休闲体育教学促进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以交谊舞为例
2016-11-28王翔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王翔(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融入休闲体育教学促进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以交谊舞为例
王翔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摘 要:在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育课堂延伸活动和良好教育环境为辅助的新的教学体系。在交谊舞的教学中不仅仅要有教师的教学,在课下还要多多组织课外群众性的交谊舞活动,提高学生的水平等等。笔者对现如今高校交谊舞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交谊舞教学课内外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分别从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教育评定、教育指导思想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就“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式概括。
关键词:休闲体育 课内外一体化 交谊舞 体育教学
交谊舞是一项大众性体育活动,把它纳入普通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正是为了适应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良好发展。交谊舞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还给学生增加了一项特长,更加方便学生与社会接轨。
1 高校交谊舞教学的现状
交谊舞作为高校中的选修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交谊舞的认识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他们学习交谊舞完全是因为兴趣导致,另外交谊舞是具有娱乐、审美、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对于广大的高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还有少数的学生是为了追求潮流而选择的这一门选修课,这就说明着少数学生对于交谊舞的认识不够完全,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对于交谊舞的偏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场地不理想。在交谊舞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是需要比较大的活动空间的,如果场地相对来说比较狭小那么会对于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师教学的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也会造成比较大的障碍,另外如果场地较于狭小也比较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是产生一些厌学心理,所以在教学场地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教学时长短。教学市场是影响教学整体质量的一个客观因素。交谊舞的教学是属于选修课程所以最多就是一周两节课,所以教学时长短是现在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希望可以增加交谊舞的教学时长,以便增加更多的交谊舞的知识技能。教学时间得到长短直接限制的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男女比例不协调。很多学生是由于兴趣选择了交谊舞这一项选修课,同时由于交谊舞的自身魅力也吸引了一大批学生,但是学校安排的教师有限,交谊舞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男女搭配进行联系,但是在选修的课程中会出现男多女少或者是女多男少的情况,再或者就是出现单数的情况。针对出现单数的情况可以在报名时限制人数,但是男多女少或者是女多男少就能够直接的影响教学的质量,给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困扰。
2 交谊舞教学课内外教学探究
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目的是为了完成规定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的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为指导思想,把体育的选项课以及选修课作为核心,并且结合课余的体育运动、训练等体育活动方式,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养,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一种体育教学的过程。“课内外一体化”将强调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贯穿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将课内外教学融为一体,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再局限于课堂。所以“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心目中地位比较高,所以这是一种被大家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发展。
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整体性与多样化相结合,这就要求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是建立在整体的交谊舞教学,既要重视两节课的整体性教学,还要使教学的内容想课堂之外延伸,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只有把整体性和多样化有效地相结合,这个教学模式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功能与结构相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完整、多样的教学结构必须要具备之外,还应该重视此教学模式的功能性作用,它能够为实际的交谊舞教学提供 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以便推动交谊舞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交谊舞的教学任务。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灵活性就是为了面对多边的实际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你意料之外的情况,还有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教师面对的学生特点、年龄也都各异,所以教学模式中必须要灵活多变。家偶尔经验是经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教学活动的规律进行揭示,所以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就是讲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进行重组,让交谊舞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变,从而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和谐发展作为课程目标。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下几点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选修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交谊舞的基本技能,并且逐渐的形成个人的特长。知识目标。在交谊舞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得学生掌握交谊舞的基本知识以及科学的锻炼知识,了解交谊舞的体育文化知识。综合发展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测试评定体质健康状况,并且制定个人的健身目标,逐渐的使学生们养成主动锻炼的能力,能够欣赏以及评论交谊舞比赛。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评定。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科学的课程评价对于实现课程的目标使非常重要的。在评定时,采用体育教学的分级评价,但是在分级的基础上还要根据交谊舞的特点并且有交谊舞教师根据交谊舞的特点、技术难度、身体素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来确定考试的内容与标准。考试的时候对于每一个班级的难以程度都要适当,避免因考试内容的不同造成各班级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向考试内容倾斜,教师要努力构建“体育能力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双要素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整体课程评级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时候要将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态度、知识技能掌握能力等多方面的成绩和当前的考试成绩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是对于学生交谊舞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的考察也能够更加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评定体系的优势,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为根据体育的本质、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对培养人的整体要求形成的,是创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内容。我国高职院校中开展交谊舞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中提出“要有目的性、有组织性、有规划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校园外的活动内容以及运动锻炼等,将这些都归纳到体育课程中,形成课内以及课外有机关联的教学结构”的理论要求。明确了坚持“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的目标。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将交谊舞教学与学生的礼貌和教育联合起来,在开展交谊舞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圆滑与个性化相结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开展以及评价系统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满族学生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弹性学习方法的锻炼,打破教学壁垒,给学生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真正的打消学生在时间、地点、方法、内容等方面的阻碍因素,不断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渠道。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强调一体化模式的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力争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学生学习交谊舞的兴趣增加。在“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实行的过程中,学校的决策者要根据现代高校的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理念重视改革,制定一项适合本校现状的交谊舞教学模式。学校也要多多举办交谊舞的各种竞赛,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运动,增强体魄,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与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网上自助选择课程,现在国内所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育模式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所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在使用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本土化,为体育教学模式更加良好地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为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忠良.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58.
[2]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102-105.
[3]张新峰.浅析河南省普通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J].成功:教育,2012(10):3-4.
[4]郑明娟.高校开设交谊舞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8-80.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