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6-11-28李永刚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3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传统

李永刚(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全球化浪潮之下,文化之间的融合加深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这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文化强国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等院校是培养优异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场所,但是通过检索发现,当前关于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笔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学

1.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

所谓文化传承,主要指的是文化在一个族群当中的成员之间进行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详细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主要可分为2层含义:(1)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挑选出适合在高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2)对其中所蕴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当中沉淀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是承载着各民族人民精神文化结晶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其表达的运动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其普遍特征便是都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作用,它包括武术、赛龙舟、骑马、摔跤、高脚竞速等。总而言之,民族传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以及身份特征,它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以及精神。

文化传承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谓教育,主要以为了增强受教育者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活动。教育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位,教育促进文化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教育具有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文化的作用。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顶端,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连接点,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传承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必须以文化传承为视角,以体现其教育传承作用。

1.1.2 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教学与文化

技术动作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技术与文化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所谓技术,主要指的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身体以完成相应体育动作的方法,它是一个人运动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方向、运动时间等多个因素。从广义的层面上来分析,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两者是互为一体的。技术是文化的基本以及动力,文化反过来又成为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最后目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技术教育与文化教学两者之间也是如此,文化教育需要依靠技术来不断充实,有技术的支持,文化理论教学才不会显得那么空洞。当然,技术教学同样需要文化来提升,有了理论文化的支持,技术教学才不会显得那么单调。

1.2 影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因素

1.2.1 求价意识的负面影响

当前,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之下,对于许多活动,人们总喜欢给其加上“价值”的标签,在参与某项活动的时候,人们总是先考虑进行这项活动是否有价值,价值成为了人们活动的动力。但是当前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价值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都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博大精深且具深刻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教学过程当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学生对于这一课堂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从而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推广。

1.2.2 教学内容结构单一,缺乏实用性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但是主要也是以武术套路、太极拳为主,少数学校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总体来讲,存在着结构简单、缺乏实用性的问题。与高校其他体育课程相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就呈现出滞后性。例如,抢花炮、珍珠球、摔跤之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得学生的喜爱,但是却没能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开发,与此同时,在教学师资方面也表现出了诸多不足,由于众多高校都注重对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推广的主要原因。

1.2.3 在教学内容上重技术、轻理论

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制订上,明显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以武术教学为例,教师通常只是教授学生套路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而没有对武术运动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渗透教学。长此以往,单调乏味的套路动作练习,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与高校武术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关系,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不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出身,或者自身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也不多,自然不会对学生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教学,但是必须明白文化传承是教学的关键,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 文化传承视野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以文化传承为视角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理念的选择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该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应更多地突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地位,要始终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应该在相关纲要条例的指导之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同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教授学生有关武术技法、养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俗民间体育游戏等相关知识与技术,促使大学生的体育技术以及文化修养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要素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2 构建能够突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的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对当前高校已经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调查统计,再通过对适合在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发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堂主要可以分为4大类: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少数民族体育类。其中武术类主要包括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以及器械套路等;养生功法类主要包括八段锦、六字诀、五禽戏等;民俗体育类主要包括舞龙、舞师、赛龙舟等;少数民族体育类主要包括珍珠球、木球、毽球等。这4大类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都各具特色,都能够较好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应该突出其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不同的课程应该根据其项目特征开展融入相适应的文化理论教学内容。例如,在武术课程教学时,需要加入一些武术文化知识,可对武术派别的分类、武术服装器械的差别等知识进行介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要给学生灌输习武先习德的思想,要让学生懂得“尊师重道”“谦虚有礼”,通过这些武术文化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道德水平。在养生功法类课程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当中,应该结合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对有利于身体健康发展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课程以及民俗类课程的文化理论教学中,可结合这些运动项目所蕴涵的历史背景以及地域特色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次魅力,这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的一种方式。

2.3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单一、乏味的示范模仿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不利于突显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层底蕴以及文化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搜索的功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其文化底蕴。对于一些民间民俗游戏的教学,则可采用游戏法或者竞赛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文化传承为目的,灵活运用。

2.4 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终级评价为主的方式,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进步程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日常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适当地加入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程度的考评,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网上搜索等方式去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可将这部分理论文化知识以笔试的形式进行。总而言之,除了检验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之外,还需检验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

3 结 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改革,要以文化传承为视野制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 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113-117.

[2] 龚群.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 (14):182-183.

[3] 单静怡,刘俊荣,李俊杰.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107-108.

[4] 陈素雅.基于文化传承角度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05-306.

G812.47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3-103-03

2015-01-19

李永刚(1977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传统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