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弱势生的发展研究
2016-11-28郑敏捷
郑敏捷
(宁波市庄桥中学,浙江 宁波 315032)
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弱势生的发展研究
郑敏捷
(宁波市庄桥中学,浙江 宁波 315032)
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结合部处在城市化的最前沿,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广与进行,两者间的不同区域将陆续出现。这些地方与城市的差异会不断缩小,而与农村地区的区别也会日趋明显。在发展城乡结合部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凸显出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倘若处理的不够及时或者不太恰当,都将直接关系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安定,而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所以在城乡结合部学校中我们特别要关注一个群体——体育弱势生,分析、归纳和整理这些特殊群体的特征和产生原因,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这项工作是有着非常显著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1 核心概念的阐述
1.1 城乡结合部的含义和特征
1.1.1 城乡结合部的含义 城市与乡村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互相交叉的特殊单元空间。该位置区域既不属于传统上的城市区域,也不是单纯的农村地带,它是既有城区风貌,也有农村特点的一类地理位置区域。城乡结合部由国家行政划分并认可,位置处于城区周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城区关系极为密切,是城乡共同发展的特殊区域。
由于管辖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通常将其分为4种类型:(1)受行政隶属关系制约,系城市政府管辖,但地处郊区被乡村包围;(2)受地域影响,处于城区外围的、连接城乡的连接地带;(3)属城市政府管辖的郊县中,尽管缺少邻近城区的地缘优势,但它是县城所在地,是县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中心;(4)属城市政府管辖的郊县中,在地理区域位置上与城市的城区毗邻。城乡结合部的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先导性、动态的过渡性、大量的过境交通性、天然的生产、储藏和转运性等特征。
1.2 体育弱势生的含义与特征
1.2.1 体育弱势生的含义 体育弱势生是指个别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体育意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处于弱势,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不适应,无法完成规定的体育学习任务。这部分学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有活跃的思想,有进取心,但组织观念差、自控能力和纪律性较差;创新意识强,善于交往,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很难做到持之以恒、克服艰苦的环境。
1.2.2 体育弱势生的特征 体育弱势生的特征,概括起来具有缺乏成功情感的体验;意志品质非常薄弱;参与活动时不能从一而终;性格偏内向,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运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征。
1.3 城乡结合部学校的体育弱势生
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由于经济和文化的相对落后无法吸引到专业的体育人才,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和体育场地及器材的短缺,还有历史遗留的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及多年的应试教育这一顽疾的影响,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和正确认识,使他们没有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体育锻炼方法,身体素质与体能的正常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就这样一群学生,即我们所说的体育弱势生。
2 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弱势生的生成因素
2.1 内部因素
2.1.1 生理因素 部分学生身体发育不均衡、平时运动少、有遗传上的疾病,甚至身体有着某方面的缺陷。这些造成了他们很多时候无法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正常的身体练习,体验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1.2 心理因素 他们普遍抱有自卑心理,平时不敢与同学正常交流。久而久之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同学来说比较差。他们往往不合群,团队合作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是缺失。所以他们一旦进行体育活动,往往表现出退缩保守、紧张忧虑的心理倾向,对体育活动避而远之,生怕自己做不好受到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最终导致他们运动积极性不高,对竞争性运动失去兴趣,也担心因为自己拖了同组同学们的后腿,没有想要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在抛物线方向和柱面方向增加基本单元数量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口径的抛物柱面天线;由于空间展开机构多为杆件,切口径大,型面精度高等特点,展开后静稳定性要求高,需要对机构布局相应的钢丝绳来增加稳定性和提高刚度。图10为整体展开收拢状态。
2.1.3 思想因素 在课堂教学及课余锻炼中,这些学生很少参加或是消极参与体育活动,甚至害怕参加平常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宁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所以,身体的各项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相应地没有得到提升和进步。考试与体育达标成绩很少合格,还有少部分学生觉得,反正将来我也不靠体育吃饭,体育学得好也没什么用,缺乏对体育的教育功能的正确认知。
2.2 外部因素
2.2.1 教育资源因素 这里的教育资源主要指教育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和手段配备、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学校办学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当今时代应当是人人都有机会利用知识促进自身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尽量避免一些人或者群体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接受公平的教育、平等的起点、享受良好资源配置的教育是儿童和少年最基本的人权。从目前体育教育资源的保障来看,城镇贫困农民工、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人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城乡结合部往往是这些人聚集的区域,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体育教育经费没有足够的保障,他们的子女只能在体育设备、设施和场地欠缺的学校上课,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短缺。
2.2.2 家庭因素 家长本身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是孩子身边的第一导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现如今由于社会大环境独生子女的比例还在不断升高,很多的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根本不愿让孩子吃一点点苦。
2.2.3 人文环境因素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孩子周围的人不管是同学还是亲戚朋友的健康意识或生活理念都会影响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参与程度。
2.2.4 社会环境因素 孩子所在区域的社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当地体育文化的氛围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们的体育意识和行为。
内部因素是充分条件,而外部因素是必要条件,正是因为内、外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并交互作用,才逐渐形成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体育弱势生。
3 防止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弱势生形成的措施
3.1 及时关注,培养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首要考虑的是要从激发体育弱势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探寻新颖、生动、灵活的教学模式、练习手段,丰富多彩地展开课堂教学,尽可能多的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并逐步引导体育弱势生完全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形象生动化的语言和漂亮精彩的动作示范,引导体育弱势生消除生理、心理的惰性,激发他们自发性的进行练习。更新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选择学习内容和教材时,要兼具趣味性和游戏性,激发他们进行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兴趣。例如,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这个特殊地理位置区域,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游戏形式、比赛形式,督促他们在精心设置好的情境中完成跑的学习任务。一旦这些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就可以顺其自然地逐渐提高其心理品质。还须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可以经常让学生观看奥运赛场上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用体力和意志力奋斗到最后一秒种的体育励志故事,并让他们以此为榜样,在平时的运动比赛和体育锻炼中发扬不畏艰难、不放弃,勇于拼搏到最后一刻的精神。
3.2 转变思想,终身体育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有目的的讲座、体育理论课时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作用。平时也可以通过体育节、运动会等重要载体加大体育功能宣传的力度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集体意识,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3 学会合作,融入集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孩子我们要区别对待,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让其尽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去学习、去体验。同时在教法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合作学习,让这些平时不被重视的孩子能更多的参与其中,在运动中去学习、在运动中去合作、在运动中去融入。更多地鼓励那些体育骨干去帮助他们、带动他们。一旦发现他们有了进步马上表扬。渐渐地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来。
3.4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需要一定的客观教育资源作保证,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否则只能是空谈。同时也需要学生和教师主观上努力、配合和创新。
教育的公平性要落到实处,通过不断地完善扶贫制度来解决扶贫的根本问题。加大对农村体育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政府应以立法与拨款等形式有序解决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弱势生的教育问题。必须要保证城乡结合部学校体育教育中所需的经费投入,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教师数量、学历、培训、工资、体育经费和教师进修等;必须保证体育教育的经费要按照要求足量拨付,禁止挪作他用。学校体育环境和设施在软、硬件两方面都要达到规范性的要求,达到合格以上的水平,从而不断实现我国各地区体育教学环境逐步改善。
要打破已有的二元结构中的建立包括大城市、中小城镇、乡村在内的统一发展区域,统筹规划、平等发展,彻底扭转农村地区发展处于不利地位的局面,积极投资和鼓励更多优秀专业体育人才投身于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城乡合作,建立区域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体育发展环境,构成全新的局部区域体育教学多重发展关系,实现局部区域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帮助农村更好地普及九年义务段教育。通过体育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有限的体育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才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都优质的教育资源。
[ 1 ]金平.论城乡结合部[ J ].开发研究,2001(1):9-10.
[ 2 ]王锁娥.充分认识和发挥城乡结合部在西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 ].理论导刊,2001(2):28-29.
[ 3 ]郭爱请.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划分方法[ J ].经济论坛,2004(1):132-133.
[ 4 ]蒋铭.“体育弱势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转化教育策略[ J ].新课程研究,2006(10).
G807
A
1674-151X(2016)09-111-03
2016-07-24
郑敏捷(1982~),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