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教学中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

2016-11-28李盼盼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球体育系统

李盼盼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高校网球教学中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

李盼盼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传统的体育教学系统和学生系统都是处于“被组织、关闭式”的状态,是基于“工具主义”教学理念的体育教学。它强调的是教师、教材、课堂的绝对性地位,完全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行性,是一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自组织理论,正是我们所期盼的,能够实现这一范式转折的“清道夫”。它强调的是系统的内生力,即学生系统、体育教学系统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演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动性。

1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高校网球教学的理论基础

哈肯指出:“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扰,我们便说该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的“特定干扰”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是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是外界通过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自组织理论,强调的是系统的内生力,包括系统形成的条件、动力、演化途径、演化形式和未来前景等,与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等一一对应。而学生系统作为教学系统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通过探寻学生系统独特的内在组织特征,帮助学生系统形成自组织,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已显得更为重要。

1.1 打开学生系统对网球课的开放程度

开放是学生系统发展的前提;打开学生系统的开放程度,是提高学生网球运动能力以及形成自组织的基础。在网球教学中,学生系统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网球知识结构、网球运动能力结构、网球思维能力结构以及个性特征等学生的内在品质,且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外部结构主要包括网球教师、网球教学方法、网球教学组织形式、网球教学评价方式以及网球教学场地设施等外部教学环境。只有通过不断地优化学生学习网球的“外部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网球课的开放程度。

1.1.1 张扬网球教师新思维 从古至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者亦或“霸主”,犹如一朵挥之不去的云彩始终笼罩着我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且教师固定化了的传道授业的角色也已经深入人心,体育课堂自然也是难逃厄运。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新时代的网球教师必须尝试以新的思维和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1)网球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绝非“复印机”,不能在学生身上完全印上自己的技战术身影,要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变化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2)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球场上,网球教师决不能像对手一样永远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要让平等成为师生交流的基础,努力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和聆听者,即“平等中的首席”。总之,网球教师要明确网球教学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战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网球、对体育更深层的理解与认知,从根源上埋下终身体育的种子。只有这样,学生系统对网球课的开放性才会逐步打开。

1.1.2 开拓网球教学新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校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1)教师讲解并做技术动作示范;(2)学生模仿教师技术动作;(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动作;(4)学生分组练习;(5)期末教师对学生技术动作进行考核。这种传统的“接受学习”过于死板,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集体却常忽视了个别指导,不利于学生系统开放性的提高。因此,网球教师应当综合且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领会教学法、异步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录像反馈法和快易网球教学法等,调动和保持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开放性。可为从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对学习网球的兴趣,使网球课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

1.1.3 优化网球教学组织形式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有一系列不足,会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生活现象的发生;不能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网球课上也是如此,不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阻碍了学生系统的开放性。新网球作为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精准、战术组合要求恰如其分的隔网对抗性项目,要求网球教师既要及时指导学生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错误动作给予积极的信息反馈,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网球课应当在“小班授课”的基础上确定为6人1组,形成网球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6人制小班授课。原因包括以下3点:(1)小班授课人少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之间的开放性,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2)“6人制小班授课”两两分为3组,可以进行有轮回的比赛训练,培养学生的战术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赛的胜利或者失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或者让其感受挫败的滋味,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开放性,让学生对网球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和领域。(3)“6人制小班授课”可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既能检验学生的网球基本功是否扎实,又能培养和激发网专学生当教师或者教练的能力或潜力,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

1.1.4 重塑网球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和网球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复杂性与开放性,完全统一的“唯技术、唯结果”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起点等的差异性,容易扼杀学生的积极态度。而美国式评价强调学生所学、评价标准、评价环境都必须直接为实现预期目标服务,换句话说也就是评价不是结束,而是学习的一部分。在网球教学中,以“6人制小班授课”为例,评价要做到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防止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2)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所以,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3)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总之,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开放程度。

1.2 网球教学中保持学生系统远离平衡态

如今的中国社会、学校等依然受到上千年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中庸之道”,期待“稳定与平衡”。在我国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学校的管理者为了所谓的政绩而不遗余力地保持着教育的稳定性,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墨守成规地工作着,学生只能在夹缝中成为教育的傀儡,放弃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主动与创新、灵动与变化。在普里戈金的视野里,平衡和稳定与封闭系统紧密相关,将导致系统的混乱和无序,其结果是使系统呈现出“死寂”状态。在网球教学中,要想改变这种“死寂”般的现状,必须保持学生系统远离平衡态。作为网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挑战性。例如,在正手击球教学过程中,先教学生原地中场正手击球,当学生经过大量练习适应之后,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干扰因素”来打破这种“平衡”,进行原地底线正手击球,待学生适应之后,再进行移动中底线正手击球等,不断实现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挖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促进自组织过程的逐步形成。(2)网球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个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主体自觉地远离平衡态,养成质疑的精神,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学生系统也才能形成自组织。总之,在网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用各种各样新的网球知识、问题来设置情境,让学生大胆、全面地尝试各种新的技战术等,逐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认知体系,保持学生系统始终远离平衡态。

1.3 以非线性的观点看待学生网球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以牛顿为代表的确定的科学观的影响下,教育、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可控因素,也就预示着学生的前途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预知的,教师也依旧扮演着“复印机”的角色。这种线性的系统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系统自组织能力的形成。在网球教学中,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一个丰富而奇特、反复而曲折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彻底摆脱确定性理念的束缚。要充分利用学生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认识到在网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利用好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技术动作体系与新的技术动作相结合而发生质的飞跃,帮助学生有效突破自己形成的独特技术风格。总之,学生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网球教师必须要以非线性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网球运动能力的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结合。

1.4 运用“涨落”促进学生系统走向有序与创新

开放的系统在内部非线性作用机制的推动下,不断从平衡态向远离平衡的状态转移,在临界点产生质的飞跃,形成新的、更加高级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认为,涨落是促使系统产生质的飞跃,形成新的、更加有序的结构的最重要原因。学生系统的内涨落来源于自身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外涨落则源于学生系统外部的教学环境。因此,在网球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教学环境”,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网球课的开放程度。学生系统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网球知识结构、网球运动能力结构、网球思维能力结构以及个性特征等学生的内在品质,这种内涨落出现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散,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质变,一方面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更加“有个性”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得更快、掌握得更好。因此,对待这种涨落,教师应当积极正视和引导,不能忽视或置之不理。

2 结 语

传统的、确定的“被组织”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社会、学校、学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自组织”来取而代之。

[ 1 ]邵桂华.体育与教学中耗散结构与学生系统自组织的生成[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

[ 2 ](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3 ]李存健,赵先卿,李国,等.学校体育管理的自组织观探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 4 ] G·尼科利斯,I·普里戈京.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G845

A

1674-151X(2016)09-051-03

2016-07-22

李盼盼(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网球体育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我们的“体育梦”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