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共建体育师范生实习基地一体化研究
2016-11-28董丽霞
董丽霞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共建体育师范生实习基地一体化研究
董丽霞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研访谈法对体育师范生实习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结合目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状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育师范生实习时间过于集中,无法融入实际教学;高校与基地学校融合度不够,需求不互补,难以实现双赢;实习基地片面使用,效能未全面发挥。建议建立高校与实习基地互动合作工作机制;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参与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高校选派骨干教师及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实际教学活动;实习基地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实施“第三方评价”。
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体育师范生;实习基地
1 前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必要条件。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国际趋势。教育一体化理念在我国已经逐步实施并不断地完善。教学实习基地是培养体育师范生重要的实践教学载体,是实践教学核心的教学场所,对培养合格体育师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体育师范本科生培养定位由“高级专门人才”转向“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培养已成为共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体育院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投入、制度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然而,在体育师范生实习中了解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存在问题,事实上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离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还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教育融合发展体系,提供教师队伍的实习平台,为国家培养师资人才。
2 体育师范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体育师范生校外实习基地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应用型体育教师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建设实习基地、利用基地培养人才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实习时间过于集中,无法融入实际教学
大部分体育院系教育实习时间为2-3个月。基地学校考虑的是实际的教学计划,用人需求必须与相应的课程相对应,不可能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供实习生来上。且教学具有连续性,频繁更换教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校方出于对教学效果的考虑,不可能让实习生担任全部教学任务,这就使实习学生无法实际融入教学第一线,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实习效果要大打折扣。因此,制定校校互动的教学计划,建立长时段相互融合的实习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2.2实习基地片面使用,效能未全面发挥
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如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等。由于实习时间较为集中,实习生不可能参与这么多教学实践活动,加之各项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等特点,实习生无法保证充裕的时间来深入完成全部工作。那么,实习基地校方只能采取见习、部分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实施实习任务,实习过程只能走马观花,基地的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限制了实习基地效能的全面发挥。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基地的实习效能,就必须打破原有的高校培养计划,校校合作协商教学计划,增加实习学时,采取阶段实习+集中实习的方式,建立模块化的实习教学内容,使高校课程教学与实习校教学计划实现融合。
2.3高校与基地学校融合度不够,需求不互补,难以实现双赢
目前,高校主要关心实习生实习活动,缺乏主动服务基地学校的观念;而基地校方主要关心本校的教学活动,缺乏监管、指导实习的责任,两者很难找到契合点。因此,高校与基地双方应换位思考,主动考虑对方的需求,在满足对方需求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事实上,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如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学手段、优质的课程师资等。而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正是基层学校急需的。实习基地学校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如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等学校体育工作,这些正是培养学生技能、训练成为准教师的必备环节。因此,建立互动式、模块化、校校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是实现双赢的必有路径。
3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改革措施
3.1对高校与实习基地的需求开展调研
教育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高校与实习基地需求的调研程度,选取代表性的实习基地开展调研,深入实习基地教学一线,了解实习基地真实需求,联系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开展情况,与时俱进,及时汇总高校与实习基地现实的需求,对需求展开分析,寻求两者的契合点,为理论分析和实践运用奠定基础。
3.2建立高校与实习基地互动合作工作机制
高校体育院(系)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效、动态的合作工作机制,建立专门的合作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两单位的联系工作,确立沟通、交流、反馈、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会务机制,另外,还要专门设立对实习生的监督指导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实习工作。高校教师、实习生和中小学指导教师通过课堂观摩、研究共同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研究课题的解决措施。在这期间,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是双向互动的,大学教师可以随时到中小学从事指导和研究工作,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就一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实习生讨论或者是到大学给实习生做报告。
这种新型的团队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创造了新的角色和责任。总之,在制度、政策、人员、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并实现常态化。
3.3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参与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
依据实习基地实际教学需要调整培养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校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改革。定期邀请一线体育教师参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践教学时间等进行研讨总结并提出建议与意见。尤其要重点研讨长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高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协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两者教学计划能够有机融合。
3.4高校选派骨干教师及学生参与实习基地的实际教学活动
利用高校优质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主动参与、服务实习基地实际的教学活动和体育工作,如编排大课间、组织体育竞赛、开展课余训练、开发社团建设、组织师资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使高校师生融入教学第一线,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
3.5实习基地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实施“第三方评价”
为检验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由实习基地优秀教师定期对体育师范生进行“第三方评价”。即由实习基地的教学一线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在校生的技能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反馈给高校,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改革,通过评价反作用于教学过程,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深入、全面的开展调研工作,充分掌握高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各自对体育师范生的培养期望与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各自需求进行分类和逻辑处理,寻找双方需求的契合点,确定研究和实施的理论框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其次,邀请高校和实习基地的管理者商讨合作工作机制,建立合作工作小组,确定合作的流程、工作制度、保障措施等,建立常态化的工作关系。然后,以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为主线邀请实习基地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确定实践教学模式与组织、分析实践教学的环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系统。建立高校教师与学生常态化参与实习基地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把一线的基础教学需求融入高校教学之中,如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等,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使高校师生融入教学第一线,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
[1]王建利.内蒙古高校体育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
[2]陈燕.高校规范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
[3]张静芳,朱昌锋,傅忠宁.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2.3.
[4]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5日).
Integration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to Build Physical 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Bases
Dong Lixia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students practice problems,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integration,and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results:sports students internship time is too concentrated,cannot fi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llege degree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base school is not enough,complementary not demand,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a win - win result;practice base partial use efficiency is not fully explored; Suggestion:establish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bases and colleges; practice base teach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scheme; send backbon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base of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mplement "third-party evaluation" by bases for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basic education; sports students; practice base
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共建体育师范生实习基地一体化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6-JSJYYB-211)
董丽霞(1964-),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教育训练学。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00
Zheng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Zhengzhou 450000,Henan,China.
A
1005-0256(2016)09-0019-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