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研究
2016-11-28邱玲
邱玲
【摘要】目的 剖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常规治疗中加用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BNP的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NP水平为(168.5±57.3)ng/mL,对照组为(258.1±84.7)ng/m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常规治疗中合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增强疗效,促进患者BNP水平的快速改善。
【关键词】冠心病;疗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NP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5.0.02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ment applied research
QIU Ling
(The first jiangxi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Hubei Wuhan 430200, Chin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4.9±3.7)岁;慢性冠脉病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者3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5.1±3.8)岁;慢性冠脉病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9例。两组在病情以及就诊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1)合并如下疾病者: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恶性肿瘤。(2)基础生命体征不稳定者。(3)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4)因介入治疗引发医源性死亡者。(5)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详细如下。
常规治疗。严禁烟酒;减轻精神压力;多卧床休息;调整饮食;应用美托洛尔(减慢心率);应用硝酸酯类(改善心肌氧供);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2)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给予卡托普利片,12.5 mg/次,口服,3次/d。维持治疗14日。
1.2.2 对照组
仅行常规治疗,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抽肘部静脉全血(5 mL),加适量肝素抗凝。采取“化学免疫法”,对所有受试者的BNP(脑钠肽)水平进行快速的测定。其中BNP的临床正常值在0~154.7 ng/mL的范围。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减少率>80%;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显著缩短;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减少率在50%~80%的范围之内,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有缩短趋势;无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减少率>50%;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任何变化。加重: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明显延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的BNP水平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的病理分型主要有两大类,即:(1)慢性冠脉病,主要包括:冠脉正常的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猝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研究发现[4],冠心病的致病因较多,但不论是因哪种致病因引发的冠心病,当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血供和心肌需血失衡情况时,就会诱发心绞痛。因人体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有3个,分别是:心率;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对此,临床医师在对冠心病者进行治疗时,可结合其实际情况选取最适的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对冠心病的治疗常采取的是常规药物治疗,其所使用到的药物主要有:抗凝药(如,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断剂。实践表明,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成效,且也不利于患者心绞痛症状的快速改善。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5]能阻滞人体中血管紧张素1向2的转化过程,进而起到降低血管紧张素2含量的作用,并由此达到如下几方面的目的:(1)改善心肌供氧量;(2)降低外周血管压力;(3)抑制心肌重塑过程;(4)调节肾血流量;(5)维持尿蛋白含量的稳定。实践表明[6],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理引入冠心病者的常规治疗中,可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以及BNP水平的快速改善,临床应用价值相当高。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BNP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中,疗效好,可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 星,徐延敏,李广平,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27-830.
[2] 帅东东,苏长阳,王明生,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41-142.
[3] 薛 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107-107,108.
[4] 张 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8):275-276.
[5] 周艳丽,李新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3,(19):7-9.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