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
2016-11-28张彩丽
张彩丽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 经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5.0.02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可能引起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心理反应,从而增加梗死面积,加重病情,甚至会造成死亡,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2]。现根据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6.8±3.5)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早期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前准备
因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为老年人,且此类疾病病情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发现此病时大多都是比较紧急的情况。当患者被送入医院进行救治时,应注意保持患者处于平稳状态、呼吸通畅,尽量减少其活动量,并保持病房内处于安静的环境。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并保证氧气供给充足,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医生还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关注,准备好相关的药物或器械等救治物品,以防突发情况的发生。心肌梗塞患者病情发作时,在5 h内实施抢救取得的效果最好,所以,医生要将治疗的前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抢救,在抢救之前,需要检测患者的血液[3]。
1.2.2 服药前
在给患者服用能溶栓的药物前,先要给其服用拜阿司匹林,保证患者定期且长期对拜阿司匹林进行服用,给予患者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注射位置进行定期观察,防止未将溶栓的药物注射入体内,导致药物泻出。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 h后,检测患者的心电图,同时对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和心肌酶的含量进行观察。医护人员要告知全部患者仰卧休息,并给予其心理疏导。
1.2.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抗栓、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早期治疗,具体措施:先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00 mL,氯吡格雷300 mL,之后将尿激酶在生理盐水10 mL中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100 mL,在半个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注射,在接受12 h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焦率症状和睡眠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心律失常、黑便、血便、皮肤黏膜问题)进行观察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心血管内科疾病[5],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会使患者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等心理反应,从而增加梗死面积,加重病情,甚至会造成死亡,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患病初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的死亡率得到有效降低,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患病初期,采取有效、科学的治疗措施是有效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各自对应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睡眠情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使患者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卫江.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探讨[J].工企医刊,2014,22(03):793-794.
[2] 肖小六.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3(09):110-111.
[3] 姜乔惠.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8(04):108-109.
[4] 秦立玲.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11):38-40.
[5] 子光慧.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06):87-88.
[6] 邰红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0(16):118-130.
本文编辑:刘帅帅